闽南裔台湾人 (英语:Hoklo Taiwanese),又称台湾闽南人鹤老人(另写为福佬人Ho̍h-ló-lâng),是台湾最大的族群,祖先源自中国闽南潮汕地区,主要文化习俗为与闽南文化相似的台湾汉族母语闽南语台湾话),其中祖籍位于福建泉州府泉州裔以及漳州府漳州裔超过五分之四,其馀为福建龙岩直隶州龙岩人以及广东潮州府潮州人惠州府海陆丰人,其他闽语族群福州府闽东人兴化府兴化人移民来台后融入于闽南人。除了汉族以外,漳州畲族、及泉州回教徒满族等移民来台后,亦以闽南人视之。

Quick Facts 台湾闽南人鹤老[1] / Ho̍h-ló, 总人口 ...
Close
Quick Facts 繁体字, 简化字 ...
台湾鹤佬人
繁体字 臺灣鶴老
简化字 台湾鶴佬
Close
Quick Facts 繁体字, 简化字 ...
台湾学佬人
繁体字 臺灣學佬
简化字 台湾学佬
Close

由于语言读写方法、文化认同意识形态的不同,对于自我族群和使用语言的称呼也有所不同。今日的台湾闽南人若以中华民国国语自称,多惯用“台湾人”、“闽南人”、“本省人”等用法。桃园市政府使用闽南人一词,并举办桃园闽南文化节[4]。以台湾话自称时,多以台湾人Tâi-uân-lâng)、鹤老人Ho̍h-ló-lâng;或讹称为河洛人)或本省人Pún-síng-lâng)自称[1][5]

一般而言,在提及台湾人或河洛人等这类词语时,所指的通常是在1945年日本二战投降以前移民来台的闽南人后裔;相对地,1949年以后的福建地区移民后裔,通常归类在外省人的行列中,如文学家林语堂等。

概述

闽南裔台湾人在移民台湾初期,与平埔原住民聚居。因生存条件艰苦,竞争激烈,除原汉冲突闽粤械斗之外,内部的两派之间也械斗频发日治时期以后,始称“本岛人”、“福佬人”(语音:Hô-ló之其中一种表记)、“台湾人[6][7],闽南裔不再区分泉漳。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带、北部沿海地区及兰阳平原,故漳州腔被称为内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区、台北盆地,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滨漳州人居住在内陆平原[8]”的说法,仅在台湾中部地区符合[9],泉州腔则被称为海口腔。根据统计,泉州府移民略多于漳州府移民,泉州人中由多至少依序为三邑同安安溪;漳州人中以南靖平和居多,其次为漳浦诏安,再其次为龙溪海澄长泰;台湾话优势腔接近厦门话的口音。[10],而“偏泉”、“偏漳”主要是表现在个别规律性对应韵母[11]

语言来说,台湾闽南人习延用日治时期的称呼,称呼自己的语言为台湾话或台语,各地虽有口音之别,惟皆可沟通;现有台湾族群住民中,涵盖部份客家人在台湾垦殖与移民时面对强势团体时所形成的“福佬客[12][13],自我族群认同为闽南裔者,据调查达七成以上[3]

1926年台湾总督府所作的人口普遍调查显示如下:

More information 省份/居民(千人), 福建 3,116.4 ...
1926年台湾汉人祖籍、籍贯调查表格[14]A
省份/居民(千人) 福建
3,116.4
广东
586.3
其他
48.9
府州/居民(千人) 泉州
1,681.4
漳州
1,319.5
汀州
42.5
龙岩
16.0
福州
27.2
兴化
9.3
永春
20.5
潮州
134.8
嘉应
296.9
惠州
154.6
地区/居民(千人) 安溪
441.6
同安
553.1
三邑
686.7
比率 44.8% 35.2% 1.1% 0.4% 0.7% 0.2% 0.5% 3.6% 4.1% 7.9% 1.3%
Close

广义闽南人

台湾人以闽南人占多数,许多族群的生活型态在人口自然迁移中,部分人已与闽南人相近,而闽南人亦可能与他族或东西方交流之中而产生了新的生活型态。根据“全国客家人口基础资料调查研究”的显示,台闽地区单一认定为闽南人占73.3%(1,657.2万人)B,高于血缘上闽南人的比例,显示“闽南”应该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凡生活方式与闽南文化无二致,自我认定为闽南人的台湾人即为台湾闽南人。此外,例如“福佬客”一词乃指生活与闽南人无异,语言则已失传客家话、可能仅保留一至两个称谓用语的客家人后裔。平埔族亦与此相似。

台湾潮州人因所使用的潮州话(属于闽南语子方言)和泉漳片台湾话相近,自我认同已转为闽南泉漳人[15]

祖籍来源

民系分支

文化

信仰

观音关帝妈祖哪吒王爷玄天上帝基本上是闽南人共通的民间信仰,在明郑时移民的台湾闽南人多信奉明朝的护国海神玄天上帝[16]清朝中叶后移民台湾的台湾闽南人逐渐信奉妈祖。带来航海安全的妈祖信仰是台湾闽南人的特色宗教,在台湾闽南人的聚居地可见到许多妈祖庙

此外,由于是移垦社会,时常祭拜土地神,且因土地神能掌握农业以外,又能保佑商业与旅途,故视为重要神灵,以做牙为土地神祭日。

Thumb
保生大帝泉州同安的乡土神信仰,之后信仰遍布整个闽南地区,成为漳泉人的共同信仰
Thumb
霞海城隍泉州同安移民的乡土神
Thumb
苏府王爷泉州同安金门籍移民的乡土神
Thumb
观音菩萨为不分地域的共同信仰,泉州晋江安海视为乡土神,图为艋舺龙山寺观音菩萨
Thumb
武惠尊王(顺正大王)为泉州晋江石狮移民的乡土神
Thumb
石狮城隍泉州晋江石狮移民的乡土神
Thumb
青山灵安尊王泉州惠安移民的乡土神
Thumb
广泽尊王泉州南安移民的乡土神
Thumb
董公祖师为泉州安溪永春直隶州移民的乡土神
Thumb
开漳圣王漳州裔共同的乡土神
Thumb
辅信王公漳州裔共同的乡土神
Thumb
倪府总管漳州裔共同的乡土神
Thumb
广惠尊王为为漳州裔共同的乡土神
Thumb
古公三王漳浦移民的乡土神
Thumb
五显大帝诏安福佬人的乡土神,亦为诏安客家人的乡土神
Thumb
三坪祖师平和移民乡土神
Thumb
惭愧祖师南靖移民的乡土神,亦为客家信仰
Thumb
三山国王原为广东潮州信仰,平和西南地区、云霄东山诏安曾属潮州管辖, 而成为这四地移民的乡土神
Thumb
妈祖不分汉人普遍信奉妈祖,视为海神兴化人人视为乡土神
Thumb
三官大帝汉人共通的信仰,漳州诏安移民也视为乡土神
Thumb
关圣帝君为不分地域的共同信仰,漳州南靖移民也视为乡土神

音乐和戏剧

Thumb
南管为泉州裔闽南人所带来的传统艺术,图为南管音乐家王心心老师
Thumb
念歌仔为漳州裔闽南人所带来的传统艺术,图为念歌仔艺师杨秀卿

语文

闽南裔台湾人的母语,为闽南语台湾话,主要源于闽南地区。在明郑时期清治时期,泉漳移民来台者占多数,特别是渡台禁令开放后,大量福建南部(闽南)和小量粤东移民入台,其中以泉州府漳州府的居民占多数[21]。随著泉漳移民的居住范围扩及台湾各地,其语言成为台湾与澎湖群岛最大宗的通行语言,并因泉漳人的融合而逐渐演化出不同于原乡,具在地特色的台湾话;虽然在日治及战后时期,官方先后推行日语与中华民国国语(北京话),台湾话现今依然于台湾普遍可闻。

台语的主流腔调和泉系同安话及厦门话相近,个别韵母规律对应,交流无碍。与福建的闽南语相比,其主要特色在于个别日语借词。文艺方面,当属台湾话对闽南语贡献最巨大,影响最深远;政治方面,闽南语台湾话在台湾被赋予国家语言之法律地位,此为其它地区闽南语之所不及。

服饰

Thumb
近代所塑的郑成功母子雕像(确切年代未知)

郑成功率领明郑政权驱逐荷兰势力台湾汉族闽南人居民其衣饰遵循著明朝的汉人衣冠礼制[来源请求]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纳入大清版图,衣冠服仪制度跟著变化,闽南人居民迫循满族衣冠制度与“薙发令”,汉服装改循满族风俗,但民间的文化艺术,如传统歌仔戏戏服虽历经百年,至今仍系以闽南人衣冠遗风[来源请求]

1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事件,朱一贵起兵反抗清朝统治,攻下台湾府城(今台南),建国号大明,年号“永和”,且废除满服、长辫剪断,恢复明朝时的服装及传统汉人的发式[22]。朱一贵登基时头戴通天冠,身穿黄龙袍,以玉带围之。但官员爵位封得太多,衣服一时准备不及,只好向戏班索取戏服代替,而仍然不足,出现头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的景象。有诗传后云:“头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五月称永和,六月还康熙[23]。”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事件林爽文登基时“以玄缎为冠,盘两金龙,结黄缨,自顶垂背,衣衮服,高坐堂上,众呼万岁”。服饰具有明朝汉服王室衣冠的概念,有别于清代满人的冠服制度。[来源请求]

19世纪西方基督宗教信仰传教士,在台湾传教行医期间,穿著西装等西式服装,为台湾的服饰发展史增添西方元素[24]

民居

传统宅邸

台湾汉人传统建筑为三合院,与闽南沿海各地的民居,无论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整体造型,或是细部装饰的风格都很相近。以台湾传统闽南建筑常见的红砖红瓦即深受泉州一带民居“红砖文化”的影响。台湾闽南式民居外墙及屋面喜用红砖赤墙,繁复豪华的墙身是活泼朝气的写照,同时还在装饰上利用砖块作图案的变化,从中可看出历史文化的渊源。 传统宅第的格局有多种形式,以三合院为最普遍,从最简单的一条龙到多院落、多护龙的三落大厝、五落大厝,依照家庭成员、社经地位而定,包括“一条龙”、“单伸手”、“三合院”、“四合院”、“多护龙合院”、“多院落大厝”。[25]传统大厝中有祭拜神明祖先大厅的正身,左右或有护龙建筑,围起来的空间可为晒稻埕,房屋后院若有空地则做为菜园、果园、饲养牲畜圈舍,再外围种刺竹围篱兼挡风。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和室

Thumb
台湾房屋中的和室

台湾日治时期中期已经出现了许多日式住宅[26]到了大正时期(1911年—1925年)以后,闽南人的民宅之中已经渐渐俱备较接近唐式的和室,用途自寝室延伸为客房等。和室起源于唐朝,传到日本就演变成现在的和室。日本式跟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地板:日本式是铺叠席,而唐式则是铺复式地板。但现在这一类的空间设计都统称为和室。[来源请求]

宋江阵

Thumb
宋江阵表演

宋江阵是一种结合中国武术和艺术的民俗表演,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相传是南少林五祖拳祖师蔡玉川所创,由一些爱好武术者在庙会广场表演各种武术招式。表演时人数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七十二人为主,甚至百馀人,但因水浒传故,以一百零八人为大忌。以前民间传说地方上有乱事,以宋江阵武师可以执干戈以卫社稷。

注释

参考出处

备注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