𬭩化合物(英语:Onium Compound),是由氮族元素(第V族/ 第V A族/15族)、氧族元素(第VI族 /第VI A族/16族)、卤素(第VII族/第VII A族/17族)的单核氢化物被质子化得到的阳离子,以及一些用其他基团(例如:有机自由基、卤素原子、四甲基铵)取代氢原子形成的衍生阳离子;更复杂的衍生物含有多个中心原子,例如亚胺离子和锖𬭩离子。(IUPAC的定义参见金色书[1],其定义有所不同)
它们也被称作𬭩离子,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作𬭩盐。𬭩离子带有一个正电荷,双𬭩离子带有两个正电荷,依此类推。
More information 𬭩离子, 化学式 ...
*14族元素(碳族)𬭩离子
𬭩离子
|
化学式
|
共轭碱
|
烷基𬭩离子
|
CnH+ 2n+3
|
CnH 2n+2
|
|
甲𬭩离子(在外层空间广泛存在[来源请求])
|
CH+ 5
|
甲烷
|
乙𬭩离子
|
C 2H+ 7
|
乙烷
|
丙𬭩离子
|
C 3H+ 9
|
丙烷
|
|
丙基-1-𬭩离子
|
|
丙基-2-𬭩离子
|
丁𬭩离子
|
C 4H+ 11
|
丁烷
|
|
正丁𬭩离子/丁基-1-𬭩离子
|
正丁烷
|
|
异丁𬭩离子/丁基-2-𬭩离子
|
异丁烷
|
釸𬭩离子
|
SiH+ 5
|
甲硅烷(SiH4)
|
锗𬭩离子
|
GeH+ 5
|
甲锗烷
|
锡𬭩离子
|
SnH+ 3
|
SnH 2 ,而不是甲锡烷(SnH 4)[来源请求]
|
铅𬭩离子
|
PbH+ 3
|
PbH 2
|
*备注:这些离子有类似的命名方式,它们的名称并不完全符合IUPAC的定义
|
Close
- 13族元素(硼族)𬭩离子(这些离子有类似的命名方式,它们的名称并不完全符合IUPAC的定义):
- 錋𬭩离子,BH+
3,BH+
4,BH+
5,BH+
6(质子化的硼烷)
- 氢𬭩离子(这些离子有类似的命名方式,它们的名称并不完全符合IUPAC的定义):
- 鋞𬭩离子,更常用的名称是三氢阳离子,H+
3(质子化的氢分子/双原子氢,在外层空间广泛存在)
- 一级铵𬭩离子,RH
3N+
或RNH+
3(质子化的一级胺)
- 羟铵,NH
3OH+
(质子化的羟胺)
- 甲铵,CH
3NH+
3(质子化的甲胺)
- 乙铵,C
2H
5NH+
3(质子化的乙胺)
- 联铵,NH
2NH+
3(质子化的联氨,也称肼)
- 二级铵𬭩离子,R
2NH+
2(质子化的二级胺)
- 二甲铵,(CH
3)
2NH+
2(质子化的二甲胺)
- 二乙铵,(C
2H
5)
2NH+
2(质子化的二乙胺)
- 甲乙铵,C
2H
5CH
3NH+
2(质子化的甲乙胺)
- 二乙醇铵,(C
2H
4OH)
2NH+
2(质子化的二乙醇胺)
- 三级铵𬭩离子,R
3NH+
(质子化的三级胺)
- 三甲铵 (CH
3)
3NH+
(质子化的三甲胺)
- 三乙铵 (C
2H
5)
3NH+
(质子化的三乙胺)
- 四级铵盐𬭩离子,R
4N+
或NR+
4
- 四甲基铵,(CH
3)
4N+
- 四乙基铵,(C
2H
5)
4N+
- 四丙基铵,(C
3H
7)
4N+
- 四丁基铵,(C
4H
9)
4N+
或缩写成Bu
4N+
- 三甲铵化合物,(CH
3)
3RN+
- 双癸基二甲基铵,(C
10H
21)
2(CH
3)
2N+
- 五甲基联铵,N(CH
3)
2N(CH
3)+
3
- 二级锍𬭩离子,R
2SH+
(质子化的硫醚)
- 二甲基锍,(CH
3)
2SH+
(质子化的二甲基硫醚)
- 有一个双键和两个单键的衍生四级铵𬭩离子,R=NR2+
- 亚胺离子,R2C=NR2+ (质子化的亚胺衍生物)
- 二亚胺离子,RN=NR2+ (质子化的二亚胺衍生物)
- 有两个双键的衍生四级𬭩离子,R=N=R+
- 硝𬭩离子,NO+
2
- 双(三苯基膦)亚胺离子,((C
6H)
5P)
2N+
- 有一个三键和一个单键的衍生四级铵𬭩离子,R≡NR+
- 重氮𬭩离子,N≡NR+ (质子化的双氮衍生物)
- 腈𬭩离子,RC≡NR+ (质子化的腈衍生物)
- 联氨双阳离子/双正𨥙,+H3NNH3+(双质子化的联氨)
- 二亚胺双阳离子,+H2N=NH2+ (双质子化的二亚胺)
- 重氮双阳离子,+HN≡NH+ (双质子化的双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