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甲硅烷(英语:Silane),也称甲矽烷、硅甲烷,化学式为SiH4,是一种硅烷;有时也被简称为硅烷(勿混淆)。它的结构与甲烷类似,只是用硅取代了甲烷中的碳。在室温下,硅烷是一种易燃的气体,在空气中,无需外加火源,硅烷就可以自燃。但是有学者认为,硅烷本身是很稳定的,在自然状态下,是以聚合物的状态存在的。在超过420摄氏度的环境下,硅烷会分解成硅和氢,因此硅烷可以被用来以薄膜沉积提纯硅,是半导体工业重要的特用电子级气体之一[5]。
甲硅烷 | |||
---|---|---|---|
| |||
IUPAC名 silicane | |||
别名 | 硅化氢 硅烷 | ||
识别 | |||
CAS号 | 7803-62-5 | ||
PubChem | 23953 | ||
ChemSpider | 22393 | ||
SMILES |
| ||
InChI |
| ||
InChIKey | BLRPTPMANUNPDV-UHFFFAOYAE | ||
Gmelin | 273 | ||
UN编号 | 2203 | ||
ChEBI | 29389 | ||
RTECS | VV1400000 | ||
性质 | |||
化学式 | SiH4 | ||
摩尔质量 | 32.12 g·mol⁻¹ | ||
外观 | 无色气体 | ||
密度 | 0.7 g/ml(液态) 1.313 g L−1(气态)[1] | ||
熔点 | −185 °C(88 K)([1]) | ||
沸点 | −111.9 °C(161 K)([1]) | ||
溶解性(水) | 缓慢水解[1] | ||
结构 | |||
分子构型 | 正四面体 Si-H键长 1.4798 Å[2] | ||
偶极矩 | 0 D | ||
热力学[3] | |||
ΔfHm⦵298K | 34.31 kJ/mol | ||
S⦵298K | 204.61 J/mol·K | ||
热容 | 42.81 J/mol·K | ||
危险性 | |||
GHS危险性符号 | |||
GHS提示词 | Danger | ||
H-术语 | H220, H280 | ||
P-术语 | P210, P222, P230, P280, P377, P381, P403, P410+403 | ||
主要危害 | 极易燃烧,在空气中自燃 | ||
NFPA 704 | |||
爆炸极限 | 1.37–100% | ||
PEL | 无[4] | ||
相关物质 | |||
相关氢化物 | 甲烷、甲锗烷 |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甲硅烷是在1857年由德国化学家海因里希·布夫(Heinrich Buff)和弗里德里希·维勒(Friedrich Wöhler)通过盐酸和硅化铝反应发现的。[6]
工业上,多晶块状硅首先在摄氏200度置于流床反应器下化合:硅与通入的氯化氢形成三氯硅烷和氢气。反应式如下:
将经过蒸馏纯化的三氯化硅置于有催化剂的resinous bed反应器而产生歧化反应,形成硅烷和四氯化硅。反应式如下:
甲硅烷会在54 °C(129 °F)下自燃。[7]至今已有多起因甲硅烷泄漏导致的燃烧和爆炸引起的伤亡事故。[8][9][10]
相较于纯甲硅烷,经非活性气体(如氮气和氩气)稀释的甲硅烷暴露于空气时更容易燃烧,在纯氮里只要加入1%的硅烷和就有可能引发爆炸。[11]
和甲烷不同,甲硅烷是剧毒,大鼠暴露于4小时的甲硅烷中的致死剂量(LC50)是0.96%(9,600 ppm)。另外,甲硅烷接触眼睛产生的硅酸会刺激眼睛。[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