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培基(1880年2月28日—1937年9月),字寅村,号鹿山,湖南省善化(现在的长沙市)人,中华民国学者、教育家、政治人士。
易培基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80年2月28日 大清湖南省长沙 |
逝世 | 1937年9月 中华民国上海 |
籍贯 | 湖南省长沙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学历
| |
经历
|
早年
留学日本,参与革命,在东京受教于章太炎门下(和钱玄同、许寿裳、鲁迅、周作人不同班)。
1912年中华民国建国后,曾在黎元洪身边做秘书,后来回到湖南省,在湖南高等师范学堂、长沙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毛泽东是他教过的学生(毛回忆说“易先生是个好人呵,他帮过我毛泽东好多的忙”)。[1][2]
经历
- 1920年6月,出任湖南省秘书长兼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湖南省立图书馆馆长、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11月离任。
- 1924年11月,到北京出任中华民国国务院教育部署总长(署是代的意思,也就是代总长)、教育总长(相当后来的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在1924年11月10日到11月24日间署理(代理)2周总长,1924年11月24日发表王九龄出任教育总长而卸职,然而王九龄没有到任,由次长马叙伦代理部务。
- 1925年9月29日,中华民国国务院清室善后委员会召开会议,决议遵照《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组织条例》第4条执行1914年11月7日政府令,组织国立故宫博物院。议决《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章程》、《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推定严修、卢永祥、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张璧、庄蕴宽、鹿钟麟、许世英、梁士诒、薛笃弼、黄郛、范源濂、胡若愚、吴敬恒、李祖绅、李仲三、汪大燮、王正廷、于右任、李煜瀛为董事。李煜瀛、黄郛、鹿钟麟、易培基、陈垣、张继、马衡、沈兼士、袁同礼为理事。庄蕴宽以董事兼图书馆馆长,易培基以理事兼古物馆馆长。
- 1925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在北京紫禁城成立,当时李石曾(李煜瀛)是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易培基是清室善后委员会首席委员。
- 1925年12月31日,他从时任署总长章士钊手中接任教育总长,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3][4]
- 1926年3月4日,发表马君武接任教育总长而去职。3月19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下令通缉李煜瀛和易培基。[5]
- 1927年,到上海出任上海国立劳动大学校长。
- 1928年6月18日,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任命易培基为“接收北平故宫博物院委员”,派其去接收国立故宫博物院,然而易培基生病,在6月21日电请马衡、沈兼士等五人代办接收。[6][7]
- 1928年10月18日,出任农矿部部长,仍兼任上海劳动大学校长。
- 1929年3月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令,李煜瀛任国立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易培基任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兼古物馆馆长,张继任文献馆馆长,庄蕴宽任图书馆馆长;马衡任古物馆副馆长,沈兼士任文献馆副馆长,袁同礼任图书馆副馆长;俞同奎任总务处处长。
- 1929年12月14日,呈文行政院,列举《清史稿》19项错谬[8],“计反革命、反民国、藐视先烈、体例不合、简陋错误等,十有九项”,认为“为今之计,宜将背逆之《清史稿》一书永远封存,禁其发行”。南京国民政府遂将《清史稿》定为禁书,不准刻印及发售。[9][10]
- 1930年11月1日 — 1931年7月14日,兼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校长。
- 1933年7月,请辞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由马衡代理。
- 1937年9月,在上海病故。
评价
易培基是故宫博物院的奠基人,组织专家在故宫开展研究,并建立了制度化的管理体系,1930年中原大战时提出《完整故宫保护计划》。鲁迅说:“易先生的学问、道德,尤其是主持公道、同恶势力奋斗的勇气,是本会同人素来所钦佩的”,毛泽东则说:“他是个好人。”[11]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