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巨刺龙属(属名:Gigantspinosaurus,意为“有巨大棘刺的蜥蜴”)是种生存于晚侏罗纪的剑龙类恐龙。
在1985年,中国古生物学家欧阳辉在中国四川省自贡市的大山铺组地层发现一个部分完整的身体骨骼,缺少头颅骨(但有下颌)、后肢、以及尾巴。在1986年,高瑞祺等人将这些化石编入于沱江龙[1]。在1992年,欧阳辉在一个演讲的摘要里,将这些标本列为新属,模式种是四川巨刺龙(Gigantspinosaurus sichuanensis)。属名意为“有庞大尖刺的蜥蜴”;种名则以四川为名[2]。但没有经过正式命名过程,当时普遍被认为是个无资格名称[3],直到2006年科学文献摘要才被认为是有效文献[4]。尽管巨刺龙处于无资格名称的状态,当时已有许多种巨刺龙的想像图。
大众对于巨刺龙的了解,始于2006年Tracy Ford认为它们是个有效分类,并公布一篇简短的文章来重建巨刺龙[5]。Ford认为早期的巨刺龙重建将巨刺龙的肩刺上下颠倒,他的新重建则是将肩刺稍微朝上,尾端高于巨刺龙的背部。在2006年,Susannah Maidment与魏光飚的晚侏罗纪中国剑龙类研究中,也将四川巨刺龙视为有效分类,但并未重新叙述它们,因为该骨骸正被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研究中[4]。在2005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彭光照等人已重新研究过巨刺龙[6]。
正模标本(编号ZDM 0019)发现于上沙庙组,地质年代相当于牛津阶。化石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下颌,缺少头颅骨、后肢、尾巴末端,可能是个亚成年个体。除了身体骨头以外,还发现骨板、尖刺、鳞甲。左肩膀保存了皮肤痕迹。自从1996年以来,正模标本的骨骼模型已在自贡市展出中。在2005年,彭光照在四川自贡市富全镇发现第二个标本,是一个骨盆。
根据彭光照的重新研究,巨刺龙是种中型剑龙类。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估计巨刺龙的身长约4.2米,体重估计约700公斤[7]。巨刺龙的明显特征是相当小的骨板与大型肩刺,大约是肩胛骨的两倍长。颈部骨板小、呈三角形。头部相对地叫大,下颌每边约有30颗牙齿。臀部宽广,四节荐椎与第一节尾椎的下方尖刺愈合成一块骨板。前肢粗壮。
在2008年,邢立达等人研究巨刺龙的皮肤痕迹,这块皮肤痕迹面积约414平方公分,排列模式为中间为一块五角形鳞片、周围是13到14块六角形鳞片,每块鳞片的直径约5.7到9.2毫米[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