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
地質年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寒武纪(英语:Cambrian,符号 Ꞓ)是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388亿年前-4.854亿年前[5],始于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终于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寒武纪是生物化石开始在地层中被大量发现的地质时期,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门都出现在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的演化辐射事件。
寒武纪 541–485.4百万年前 | |
![]() 5亿年前寒武纪的世界海陆分布 | |
全时期平均大气O 2含量 |
约12.5 Vol %[1] (为现代的63% ) |
全时期平均大气CO 2含量 |
约4500 ppm[2] (为前工业时期16倍) |
全时期平均地表温度 | 约21℃[3] (高于现代7℃) |
海平面(高于现代) | 自30米稳定上升至90米[4] |
寒武纪主要分界
-545 —
–
-540 —
–
-535 —
–
-530 —
–
-525 —
–
-520 —
–
-515 —
–
-510 —
–
-505 —
–
-500 —
–
-495 —
–
-490 —
–
-485 —
寒武纪时间表
直轴:百万年前
直轴:百万年前
寒武纪的名称来自于英国威尔士的古代地名“坎布里亚”(威尔士语Cymru的拉丁化拼写[6]),因为被最早研究的寒武纪地层在威尔士;中文译名则源自旧时日本人使用汉字音读的音译名“寒武利亜纪”(日语:カンブリアき kanburiaki) [7]。
生物
地球上首次出现了一批具有坚硬物质的动物。虽然当时都是海生动物,但能自由游泳的动物不多见,大部分动物都生活在海底或靠近海底的地方[8]。
寒武纪动物空前的繁荣昌盛,可谓动物演化史上的大爆炸。新产生的动物类群有一些在寒武纪末就已经消亡了,例如:古虫动物门。大多数动物类群都是在寒武纪出现的,包括人类所属的脊索动物门。
生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特别是三叶虫、奇虾、腕足动物、软舌螺和古杯动物,还有一些属于古生代演化动物群和现代演化动物群的动物也已经出现,但是占比太少,如珊瑚、腹足纲、单板纲、喙壳纲和一批原始软体动物。
图库
气候
寒武纪初期似乎发生了一次全球变暖事件[10],因此淹没了大片的低洼地,导致海平面较高,再加上潘诺西亚大陆正在分裂,形成了很长的海岸线;为新的物种诞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产生了大量具有坚硬物质的动物,这类动物形成化石很容易,和前寒武纪时期的动物不同,寒武纪和之后的动物留下了大量化石。
古地理

在寒武纪时期,潘诺西亚大陆已经分裂[11][12]为一个主要的冈瓦纳大陆和三个较小的大陆:劳伦大陆(北美洲和格陵兰的部分地区),波罗的大陆和西伯利亚大陆。陆地主要聚集在南半球区域,但正在向北漂移[13]。
劳伦大陆被巨神海与波罗的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分开。托恩基斯特海位于波罗的大陆和阿瓦隆尼亚之间。汉特洋位于西伯利亚大陆和波罗的大陆之间。
寒武纪时期的冈瓦纳大陆主要包括以下地块:
参见
- 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
- Dresbachian
- 波托米阶末期灭绝事件
- 化石遗址列表
- 标准地点(地质学)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