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早田文藏(日语:早田 文藏/はやた ぶんぞう Hayata Bunzō,1874年12月2日—1934年1月13日),出生于新潟县加茂市,日本植物学家,为“台湾植物界的奠基之父”[1]。
早田文藏190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后任职于台湾总督府,负责台湾植物研究工作,“从1900至1921年,台湾植物相是他的研究焦点[2]”,其间曾赴中南半岛从事调查。1911年出版《台湾植物图谱》第1卷,其后陆续出版至第10卷,此间,“他为大约1600种的台湾新发现的植物(分类群)命名[2]”。
早田文藏因研究台湾植物成果卓著,获选为帝国学士院会员。1922年担任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教授,并兼任东大附属植物园园长。他提倡植物的“动的分类系”说,注重以植物内部形态和构造之不同,尤其是以茎的中心柱构造作为分类的基准[3]。
1874年12月2日,早田文藏出生于新潟县加茂町(现加茂市),为早田新吉(父)与早田ハツ(母)之次子。在他六岁时,父亲便过世,由其母亲及祖父母扶养。1887年,由加茂小学毕业后,进入私立长冈中学[2]。后来因故辍学,被迫进入长冈市的立见吴服店当学徒,此时(1889年-1890年)他仍自行研习植物学(平凡社, 1979)[2][4]。
1892年,早田加入了东京的植物学会。经常向学会提出植物学上的问题(山田, 1934)[2]。他不仅对维管束植物有兴趣,也展现了对苔藓植物的兴趣,于1928年-1929年自己撰文发表其于1893年-1894年间他所采集的苔藓标本[2]。
1897年3月(23岁),早田自中学毕业,并于7月进入第一高等学校。在开学前,受到同乡川上浩二郎(在台湾基隆建设港口的工程师)的邀请,首度到台湾,但未留下任何采集记录[2]。进入高中后,他极力利用假日及假期从事植物的采集(八田, 1960),1898年在福岛县会津地区(尾濑沼及尾濑原沼泽区)的采集成果,成为他1903年发表的第一篇及第二篇科学文献[2]。
1900年,早田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同年的七至九月,他进行了他第一次的台湾植物采集行程。1903年7月(29岁),早田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他写的毕业论文是日本大戟科植物(山田, 1934)。[2]
1903年9月,早田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植物系研究所,跟随松村任三(1856年-1928年)研究,并被指定其研究题目为台湾植物相(早田, 1931a)。1904年9月17日,他被指定为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植物园的助理。[2]
1905年5月(31岁),被台湾总督府短期聘任,鉴定总督府植物学者所采的标本。这个工作成为其日后对台湾植物相的研究的动力。[2]
1907年9月,早田提出了四篇文章,获得了理学博士的学位(山田, 1934),这四篇文章是:《台湾菊科植物》(早田, 1904a)、 《日本的大戟科及黄杨科植物》(早田, 1904b)、《台湾的植物名录》(松村、早田, 1906)、《台湾杉,分布于台湾的松柏类新属植物》(早田, 1906)(山田, 1934)。[2] 11月6日,他拿到了东京帝国大学的学位(Ogura, 1940)。
1907年12月(33岁),刚获得东京帝国大学博士的早田与神奈川县藤泽市的Yozaemon Amaya(天谷与左卫门(此汉字日名需要确认)) 的次女,天谷クニ(Kuni Amaya)结婚。(八田, 1960)[2]。
1908年8月13日,34岁从植物园的助理升为植物系讲师(Ogura, 1940)[2]。
1910年,前往英国伦敦植物园邱园及其他数个标本馆,研究台湾植物[2]。
1911年,出版《台湾植物材料》(Materials for a Flora of Formosa),亦出版了《台湾植物图谱》第一卷。
1917年,五月-八月,在台湾总督府的资助下,前往越南北部(北圻地区)采集,可能是与解决台湾植物的分类问题有关[2]。
1920年,获日本学士院颁授桂公爵记念赏,表彰其对台湾植物的贡献。在《台湾植物图谱》第十卷里,他提到此次获奖分别捐给东京植物学会(现为日本植物学会)及台湾博物学会[2]。
1921年5月至1922年3月,第二次前往越南(早田, 1923)[2]。
1922年,5月17日,升任东京大学植物分类学教授,继其指导教授,松村任三,成为大学的第三位分类学教授(Ogura, 1940),不幸的,早田大约从1922年开始生病(早田, 1923)[2]。
1924年,4月26日,继三好学教授([1861-1939]1924年4月2日退休)之后,被指定为小石川植物园园长(50岁)[2]。
1923年(大正12年) ,9月1日,关东地震,植物系及植物园受到地震损害,但未发生火灾。根据Ogura, 1940(《帝大植物系的历史》):至1925年1月12日所有难民离开,5月15日清理完毕为止,植物园里收容了地震难民最多达2438人。这个时期的小石川植物园园长为三好学及早田。早田任此职位一直到1930年(56岁)[2]。
1929年,9月,早田由于心脏病发,一度病危(山田, 1934)。半年后,他渐有起色。他开始以其在大学植物系植物学的课堂里所讲述的“中柱系统”与“动力系统”的著作、以及早田对生命的想法的文章、分类学的原理等等相关著作为底稿,着手编辑植物分类学教科书。1933年,几乎是奉献了他仅存的精力,早田以日文发行了他《植物分类学》第一卷《裸子植物》[2]。
1934年,1月13日(59岁)因慢性心脏病,逝于东京小石川区白山御殿町府邸[4]。丧礼于1月16日在Shinjuku的本妙寺举行,并厝骨于青山墓园(山田, 1979)[2]。
在早田稍后的文献[5]里曾提到过,从孩提起,他深深地关心生死,并且刺激他研究植物以寻求他对生命基本疑问的答案,并且可能“由于家庭的信仰及他父亲早逝的原因[2]”,他在16岁的年纪便已立定志向于植物学。
1905年,早田文藏受聘为台湾总督府植物调查嘱托,在因缘际会下进入台湾植物研究的领域,直到1924年为止,19年间致力于台湾植物的研究与分类,完成《台湾植物图谱》十卷。由早田文藏命名发表的台湾植物多达1,636笔,成为建构台湾植物志的重大功臣,被誉为“台湾植物界的奠基之父”。[6]
早田一生关注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等植物学议题;晚年更涉猎宗教、哲学等层次,进而提出新的“动态分类系统”,影响无数后世学者。
透过一系列早田文藏的研究,可清楚了解他的生平及其学说论理,进一步探讨学说背后的思想或世界观。大场秀章的《早田文藏》提到,不同于西方自希腊时代建构的“存在连锁”的直线连锁构造,也不同于达尔文、恩斯特·海克尔(Ernest Haeckel)描绘的“演化树”树状构造,早田建构的“因陀罗网”概念,不仅涵盖万物的多样性,也跳脱了直线演化的思维。简言之,他将植物动态分类系统(Dynamic System of Plant Classification)比喻为无数玻璃珠构成的巨大宇宙网络,各个玻璃珠都位在颜色不同的网上,反射出其他的玻璃珠,所以依观察者看的位置不同,就呈现出不同的图样。这是一种有别于单线演化的相对性概念[7]。
《台湾植物图谱》:第1卷-第10卷,1911年至1921年陆续出版[8]。
下列的植物整理自《台湾植物志》第二版第六册(名录[9])。因此早田曾发表的植物学名并不完整(需再整理出),此为目前仍在使用者。
参见主条目:早田文藏发表台湾植物列表
早田共发表了
1934年,正宗严敬为纪念其恩师,于《台湾博物学会会报》发表在台湾发现的茜草科的新种植物 Hayataella mitchelloides Masam.[11]同时,新拟了属名Hayataella。然而自《台湾植物志》第一版起即未曾见过其标本,植物志里之描述皆引述自正宗发表于《台湾博物学会会报》的文章[12]。
2008年-2009年,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及亨利路思义基金会(Henry Luce Foundation)资助的越南北部植物调查计划,Leonid V. Averyanov在2009年于《Taiwania》发表了兰科植物新的属名,Hayata,以纪念早田文藏,并以早田所发表的植物东部线柱兰(Hayata tabiyahanensis)为本属的模式种[13]。
中名或学名以纪念早田/Hayata者,以粗体标示。下列共有蕨类一种,双子叶植物11种,单子叶植物一种,合计13种。
为纪念早田文藏博士在植物学上的贡献,于1936年1月13日午后3点半揭幕浮雕纪念碑,浮雕部分由北村西望建造,花岗岩基座由井手薰设计,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亡佚,且在北村西望纪念馆中关于原件纪录未多着墨,于2017年9月30日台北植物园原址揭幕仿制之早田文藏纪念碑,同时揭幕的有佛里铜像。[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