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展城馆(英语:City Gallery),是香港首个以城市规划与大型基础设施为主题的展览馆,由香港规划署筹办与管理[1]。其前身乃于2002年7月3日启用的香港规划及基建展览馆,临时馆址位于中西区中环爱丁堡广场3号地下,至2009年4月起暂停开放,并迁往美利道停车场大厦的临时馆址,以腾出空间为原址扩建成为永久展馆。扩建工程于2012年6月完成,于8月20日开幕,并更名为展城馆。
建筑物的位置始在20世纪初为预留予域多利游乐会作会址,但由于毗邻威尔士亲王军营需扩建船坞而延至1907年交予会方[2]。会所由1908年沿用到1954年,后来配合1950年代中区填海及未来香港大会堂的兴建而再拆卸搬迁。
1960年代填海工程完成后,位置一直腾空为香港大会堂低座前的空地,作为爱丁堡广场的一部分。
现时展城馆原本整幢属“大会堂低座附属建筑物”的市政局大楼,由建筑署建筑师鲍绍雄设计[3],1976年5月18日落成,之后耗资120万港元兴建的市政局大楼展览中心,于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31日期间免费开放,介绍市政局的发展历程。市政局解散后,原址曾经被作为食物环境卫生署办公室。2002年,大楼地下层被更改兴建为香港规划及基建展览馆临时展馆,展览馆以上的1至4楼则为食物环境卫生署及酒牌局办公室。
按照原来计划,爱丁堡广场馆址仅为临时展馆,永久展馆原定建于位于新的香港政府总部内,总建筑楼面面积约24,000平方米[4]。但是由于立法会的各政党要求降低政府总部的发展密度,政府其后唯有删除了此计划[5][6],退而求其次于原址扩建。扩建计划中,永久展馆将会使用整座建筑物的5层,整个扩建计划耗资2.5亿港元,完成后将会可以提供近3,200平方米的总建筑楼面面积[7][8],比起政府原定希望推出的方案大幅地缩减了近85%。扩建工程于2009年展开,位于大会堂侧的原馆址于4月21日暂停开放。工程期间香港规划及基建展览馆迁往美利道停车场大厦地下,于同年6月开放。[9]扩建工程于2012年6月完成,并且于同年8月20日开幕,名称亦更改为展城馆,8月22日起正式开放予市民参观。工程完成后正门被移至面对海滨的方向,同时亦取消了连接大会堂高座的天桥通道。
展馆位于中环爱丁堡广场3号地下,位于香港大会堂低座旁边,占地约3,200平方米,合共5层,采用了无障碍设施,展城馆于2012年8月1日开幕,8月22日起正式开放予市民参观。展城馆由 MET Studio 及 Oval Partnership 联营设计[10],展出55件展览品,向公众展示对香港规划的建议,并且透过多媒体展览品展示,促进公众认识香港的基础建设。展馆曾于2019年局部进行翻新工程(地下、三楼及四楼),并在2021年5月全面重新开放。
于2012年8月1日至9月21日,地下专题展览区举行“香港的独特缩影”展览,以19位艺术家的32件微型艺术作品,展示香港独特的面貌[12][13][14]。
为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三楼多用途厅及主题放映曾在2017年6-7月临时改建为“香港无限”展览,而展城馆外的公共空间亦曾设置“乐.游香港”展览,以配合各政府机构庆祝回归活动。
展馆位于中环爱丁堡广场3号地下,位于香港大会堂低座旁边,占地约460平方米,由 Oval Partnership 设计,于2002年7月3日至2009年4月20日期间运作。馆内的展览内容主要涵盖香港的“城市规划”、“旅游”、“运输物流”和“环境保护”等四方面,透过多媒体展品、立体模型及互动游戏介绍香港未来的规划发展。
展馆位于中环美利道2号美利道停车场大厦地下,面积与爱丁堡广场临时展馆相若,于2009年6月1日起运作,2012年5月1日关闭。馆内的展览内容主要涵盖六个部分,包括“香港的印记”、“香港 2030”、“新启德”、“运输及物流”、“可持续发展”和“生活环境”。透过多媒体展品及立体模型,介绍香港未来的规划发展。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