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田神社(日语:長田神社/ながたじんじゃ Nagata-jinja */?)是日本兵库县神户市长田区长田町的神社,社格是名神大社、官币中社和别表神社,祭神是事代主神[1]。文化财方面,黑漆金铜装神舆是重要文化财,本殿、币殿、拜殿、东乐所、西乐所、透塀和门、天照社、八幡社、月读社、出云大社、蛭子社、松尾社、神门、神符授与所以及附属屋、回廊和侧门以及神乐殿是登录有形文化财,石造灯笼是重要美术品,与“太刀拵”和“长田神社古式追傩式”同为兵库县指定文化财,“长田神社的樟树”则是神户市指定文化财[2]。
神社位于苅藻川和新凑川交汇处以北的苅藻川西岸[3],行政区划原为摄津国八部郡长田乡,后为长田村、林田村和神户市林田区[4]。名称方面,长田源于地名,根据《延喜式神名帐》金刚寺本、武田本和吉田家本记载长田神社的发音均为清音的Nakata(なかた),《和名类聚抄》也同样记载长田乡以清音发音,后世浊音化后才变成Nagata(ながた)[5]:149-152。
神社在文献上最早以“长田神”之名见于大同元年(806年)的《新抄格敕符抄》,由于神户制源于大化改新,因此“长田神”之名推测也可以追溯至这个时期。“长田神社”的名称虽然最早见于《延喜式神名帐》,不过直至近世为止,各种略称也见于不同的文献上。从平安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为止,以“长田社(长田御社)”、“长田宫”和“长田大明神”的称呼为主,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以至明治维新为止则以“长田宫”和“长田大明神(长田大明神宫)”为主流,也有神社或氏子夸称神社为“长田大神宫”或“长田大社”的例子[5]:149-152。
根据《日本书纪》神功皇后摄政元年2月条,神功皇后在远征新罗后于回程快要返抵难波时,船只由于无法前行而折返至务古水门,并且通过占卜获得神谕,供奉事代主命于长田国,并且由山背根子之女广田社祭主叶山媛之妹长媛作为祭主而镇座于长田国。长田国的范围推测是面向濑户内海,背靠高取山和铁拐山,东至凑川,西至须磨一谷的摄津国和播磨国边界[注 1],大致是神户市长田区、兵库区、须磨区和北区南部一带,其中高取山也被视为神社的神奈备[3][6]。
根据《新抄格敕符抄》记载,神社在大同元年时于摄津国内有41户神户[5]:115。天安3年正月27日(859年3月5日),根据《日本三代实录》记载,长田神自从五位上勋八等升至从四位下勋八等[5]:109。贞观9年(867年)8月,神社祈求五谷丰收,并且在9月11日(10月12日)获报赛。元庆元年6月14日(877年7月27日),神社获祈雨奉币,神社在《延喜式》临时祭中也是85座祈雨神之一,于《延喜式神名帐》中也获列为名神大社。天庆2年7月8日(939年7月26日),根据《本朝世纪》记载,神社再获祈雨奉币[3]。应和3年7月15日(963年8月7日),根据《日本纪略》记载,神社与伊势神宫、坐摩神社、垂水神社等28座神社获祈雨奉币[5]:140-141。正历5年4月27日(994年6月8日),根据《本朝世纪》记载,为了平息去年发生瘟疫,神社获临时的奉币。宽仁元年10月2日(1017年10月24日),根据《左经记》记载,神社获奉上一代一度币帛神宝等。保安元年(1120年),根据收录于《九条家册子本中右记里文书》内的《摄津国正税帐案》记载,神社有32烟神户。永万元年(1165年)6月,根据收录于《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文书》内的《神祇官诸社年贡注文》记载,神社有份向神祇官缴纳年贡[3]。
明治5年(1872年)10月,神社获列为乡社,1874年6月30日升为县社。1885年4月22日,神社获列为官币小社,同年7月13日由兵库县令内海忠胜作为敕使前往参拜奉币[5]:125-129。此外,神社也先后在《大日本帝国宪法》和《皇室典范》制定、日俄战争、日德战争、大正天皇大尝祭、昭和天皇大尝祭、太平洋战争和大东亚战争等事件时获奉币[5]:144-145。1896年12月21日,神社由于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胜出而获升至官币中社[5]:131。
1923年7月27日和1940年8月24日,神社先后获高松宫宣仁亲王和李垠前往参拜,并且均获奉上玉串料[5]:145。1948年9月30日,神社本厅制定“干部和职员去留相关规定”(役職員進退に関する規程,《规程第15号》),神社列于其中第五条提到的“记载于别表的神社”(別表に掲げる神社)之内,即别表神社[7]。1954年4月6日、1956年10月28日和1967年4月11日,神社先后在国土绿化大会、国民体育大会以及全国植树祭时获昭和天皇奉币[5]:145。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爆发,神社的本殿等社殿在地震严重受损,附属屋倒塌,马场先大鸟居等四座大鸟居以及约80座灯笼和石造建筑均全数损毁,与此同时神社开放参集殿作为避难所,容纳邻近的约150名灾民达一个月左右,并且开放为联络地点以及作为慈善厨房来赈灾[6]。
神社的领地推测分布于兵库中庄和兵库下庄。正安元年(1299年)11月,根据《左卫门少尉伴某寄进状案》记载,神社获寄进长田村的1反(约991.74平方米)作为长田社法花转读费[3]。建武元年8月16日(1334年9月4日),神社获公文右卫门太郎寄进兵库井门庄内公文名字Koga(コガ,推测为久我)的田地1反作为修理费[5]:487-488。建武3年(1336年)11月,根据《长田社愁状案》记载,神社最先领有的领地7町(约0.07平方公里)以及兵库中庄内公文名8町(约0.08平方公里)原本设有新补地头,不过担任地头的品河孙次郎在同年5月爆发的凑川之战时于楠木正成麾下参战而导致领地无人管治,因此支持足利尊氏,并且在鹎越戒备的社人要求将领地寄进至神社[3]。建武4年4月16日(1337年5月16日,延元2年),神社获足利方的沙弥寄进兵库庄公文名内十二条二里十坪的田地1反[注 2]。永正12年11月11日(1515年12月16日),神社获胜福寺法泉坊僧人快宥寄进坪许山的田地1反[5]:492-494。
天正7年(1579年)3月,根据《荒木志摩守等连署状》记载,神社获花隈城城主荒木元清等人保护。天正15年(1587年)9月,神社获朝日姬寄进长田村内50石作为领地。庆长15年9月11日(1610年10月27日),神社获青木一重寄进长田村内15石[3][5]:495-496。元和4年7月28日(1618年9月16日),神社的领地获摄津尼崎藩藩主户田氏铁安堵,其后也获尼崎藩藩主青山幸成、青山幸利和青山幸明安堵。正德4年正月15日(1714年3月1日),神社获下总古河藩藩主土井利里安堵,其后也获历任古河藩藩主安堵[5]:465。
宽延4年5月1日(1751年5月25日),神社获则光六郎兵卫寄进西尻池村字垣田1反20步(约1057.85平方米)以及字久保8亩26步(约879.34平方米),同时也获国武源兵卫寄进西尻池村字Hakada(はかだ)1反1亩(约1090.91平方米)[注 3]。嘉永5年(1852年)10月,神社获专右卫门寄进长田村内2亩29步(约294.21平方米)的田地作为神乐的费用[5]:515-521。1878年,神社的领地涵盖池田村字式地免的御神馔田1反3亩10步(约1322.31平方米)、西尻池村字Tano木(たの木)1反1亩(约1090.91平方米)、长田村字三度佐2亩29步、长田村字小池之子(小池ノ子)的灯明田1亩10步(约132.23平方米)以及长田村字泷谷(滝ヶ谷)的灯明山1反5亩8步(约1514.05平方米)[5]:523。
根据贞享和元禄年间(1684年至1704年)的《摄津国八部郡中庄长田社中诸色书付》记载,神社境内东西长约28间(约50.91米),南北长115间(约209.09米)。1873年10月,根据《长田村社寺调书》记载,神社境内面积达约1町8亩14步(约10757.02平方米),1874年8月时则是3360坪(约11107.44平方米),1919年5月30日则从4143坪7合1勺(约13698.21平方米)减至4098坪7合4勺(约13549.55平方米)[5]:183-189。1948年12月24日,神社作为宗教用途免费取得部分国有地,境内面积也增至4250坪(约14049.59平方米)[5]:189-191。
1974年,神社获神户市指定为市民之森,面积是3,200平方米,境内长有黑松、樟树、罗汉松、乌冈栎、姬松、铁冬青、珊瑚树和荷花玉兰等树木,另外也获指定为市民公园[8]。神社的两棵樟树是神户市指定文化财,树围分别是6.2米和5.12米,树高则是22米和20米,附生植物以瓦韦为主,也有八角金盘、日本女贞和朴树等等[9],楠宫稻荷神社的樟树则是“神户的名木”,树围约5米,树高超过20米[10]。
1924年1月2日的深夜1点30分,拜殿的千鸟破风由于漏电而失火,本殿、币殿和拜殿等玉垣内的社殿均全数焚毁,天照大御神社、八幡社、透塀、东门和西门则一半焚毁。1928年5月14日,神社完成重建。1961年至1963年,神社展开修建,其中包括增设仪式殿以及扩建社务所,工程由竹中工务店负责[5]:237-248。1979年12月,参集殿落成。1980年10月,神社修葺本殿等社殿、神门以及回廊的屋顶,宝物库和茶室等也相继落成[11]。
本殿、币殿、拜殿、东乐所、西乐所、透塀和门、神门、神符授与所和附属屋、回廊和侧门以及神乐殿建于1928年。本殿占地25平方米,为三间社流造建筑[12]。币殿位于本殿和拜殿之间,为切妻造建筑,占地18平方米,坐南向北,长14尺4寸(约4.36米),宽13尺5寸(约4.09米),建有蔀[13]。拜殿位于币殿前方,与其融为一体,占地143平方米,为入母屋造建筑,正面建有向拜和轩唐破风[14]。神门位于拜殿以南,为切妻造建筑,正面宽7.1米,为三间三户的八脚门[15]。神符授与所和附属屋位于神门以东,占地24平方米,其中神符授与所是入母屋造建筑,坐北向南,长12尺(约3.64米),宽18尺(约5.45米),附属屋则是两下造建筑,坐东向西,长8尺(约2.42米),宽6尺(约1.82米)[16]。
东乐所和西乐所分别位于拜殿背面的东西两侧,占地16平方米,均为长宽2间(约3.64米)的入母屋造建筑,坐东向西,入口则分别朝西和朝东而建[17][18]。透塀和门占地49平方米,为切妻造建筑,透塀从东乐所和西乐所延伸,以包围本殿的形式而建,东西两边的透塀各八间,北面是十间,门则建于北面透塀的中间,为栋门形式的后门[19]。回廊和侧门位于神门和神符授与所之间,占地60平方米,为两下造建筑,长8尺(约2.42米)[20]。神乐殿位于胁门右前方以及拜殿东南方,朝西而建,占地32平方米,为入母屋造建筑,长12尺(约3.64米),宽21尺(约6.36米)[21]。
神社的摄末社有天照皇大御神社、八幡社、月读社、松尾社、出云大社、蛭子社和楠宫稻荷社。天照皇大御神社和八幡社的祭神分别是天照大神和应神天皇[22],社殿建于1928年,均位于透塀内,分别是本殿以东和以西处,占地1平方米,均为一间社流造建筑,长2尺2寸(约0.67米),宽2尺7寸(约0.82米),向拜长1尺8寸(约0.55米)[23][24]。楠宫稻荷社的祭神是仓稻魂神[22],以赤𫚉绘马著称,并且相传有助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痔疮[25]。
月读社、松尾社、出云大社、蛭子社均建于宽延4年至文政12年(1751年至1829年),均为一间社流造建筑。月读社的祭神是月读[22],社殿在1928年转移至拜殿以东处,朝西而建,占地1平方米,长2尺3寸(约0.7米),宽2尺4寸(约0.73米),向拜长1尺9寸(约0.58米)[26]。松尾社的祭神是大山咋神和春日神[22],社殿在1928年转移至拜殿向拜部分以东处,位于月读社南边,占地0.81平方米,火灾前原本位于覆舍内,长2尺1寸(约0.64米),宽2尺3寸(约0.7米),石造底座建有龟腹,与天照皇大御神社和八幡社类同[27]。
出云大社的祭神是大国主[22],社殿在1928年转移至西乐所以西处,朝东而建,占地1.1平方米,长3尺3寸(约1米),宽2尺4寸(约0.73米)[28]。蛭子社的祭神是蛭子神[22],社殿在1928年转移至拜殿以西处,朝东而建,旁边是出云大社,占地0.79平方米,长2尺1寸1分2尺(约0.61米),宽2尺3寸,向拜长1尺5寸9分1尺(约0.3米),高10尺9寸4分10尺(约3.03米)[29]。
大中臣氏(大中氏)历任神职
|
---|
|
神社的神职最早可以追溯至见于《日本书纪》的长媛,其后见于《续日本后纪》承和2年(835年)10月条的长我孙葛城也被认为是神社的神职,神主职的世袭则始于大中臣氏(大中氏),根据《大中氏系谱》记载,总共有55任,并且称原本均有补任状,不过大部分在宽文年间被延烧,仅有保元至延庆(1156年至1311年)以及宝历至嘉永(1751年至1854年)的文书没有被烧毁[5]:362。
保元4年3月2日(1159年3月23日),根据收录于《大中文书》内的《散位平某下文案》记载,大中臣行宗在控诉后获补任为正神主职。建久6年(1195年)10月,根据《某下文案》记载,大中臣盛行奉命执行社务。承久2年(1220年)2月,根据《神主职补任状案》记载,大中臣盛清获任命为神主职。然而,由于盛清据称为庶子,因此盛行的嫡子景盛在贞应元年(1222年)控诉要求继任神主职。根据同年8月的《大中臣景盛愁状案》记载,景盛虽然是盛行的嫡子,但是在盛行死后的承久3年(1221年)冬天时不但被驱逐出领地,连麦田也被收割掉[3]。
宽喜3年12月(1231年12月或1232年1月),根据《神主职补任状案》记载,景盛获兵库下庄地头、领地田井村、板井户村、须马村、中野田、中村、尻池村以及野田村的长者和刀祢担保联署[注 4],最终成功获补任为神主职。应长元年5月8日(1311年5月26日),根据《某书下案》记载,神主四郎(推测为盛清)由于干犯不法行为,其神主职改由其幼子龟鹤担任[3]。
神社获列为官币小社后,由内务省任命的首任宫司是林源吾,其后宫司先后由林立守、桧垣常伯、赤川戆助、金原利道、矢野豁、宫原正乔、米野一马、藤卷正之、吉村清享、高根政次郎、菊池武文、满井成吉和津田信基担任[5]:410-411。
神社的氏子地区以旧长田村、东尻池村、西尻池村、池田村、西代村和西须磨村为中心[注 5],总共分为15部20地区,分别是长田、池田、长田北(丸山、名仓)、长田东、长田中、长田南、御菅、尻池北、运南(吉田金平、御崎滨中)、尻池南(真野、南协)、西尻池、真阳、西须磨、西代(北、南)、御神乐(北和南)[30][5]:431-432,氏子人数在1965年的国势调查中达56,258户[5]:459。元禄3年(1690年),根据《元禄乡帐》记载,当时的氏子人数是长田村141户618人、池田村30户175人、西代村79户303人、东尻池村131户675人、西尻池村104户616人和西须磨村123户723人。元禄14年(1701年),根据《八部郡宗门并家数和人数御改惣寄目录》记载,氏子人数是长田村148户698人、东尻池村141户688人、西尻池村31户143人和西须磨村125户805人[5]:431-432。
明治4年7月4日(1871年8月19日),氏子调开始实施后,神社称氏子地区在以前遍及摄津国凑川至境川,涵盖长田村、东尻池村、西尻池村、中村、驹林村(駒ヶ林村)、野田村、东须磨村、西须磨村、多井畑村、车村、白川村、奥妙法寺村、口妙法寺村、大手村、板宿村、西代村、池田村、梦野村、石井村、乌原村和兵库津[注 6]。明治5年3月24日(1872年5月1日),长田村、东尻池村、吉田新田村、西尻池村、池田村、西代村和西须磨村定为神社的氏子地区[注 7]。1874年8月,根据《当社诸愿伺届书类缀込》记载,氏子总共有693户,1877年的《长田神社升格愿书缀》也有同样的记载。1891年,氏子增至1,142户,1901年8月再增至3,117户。1906年,氏子地区变为长田村、东尻池村、西尻池村、池田村、西代村和西须磨村,吉田新田村被认为东尻池村的一部分。1924年3月,氏子增至20,000户,1927年8月时是28,094户,1935年9月时是39,318户,1946年时是33,960户,1960年时则是48,006户[5]:455-459。
月次祭(每月1日和15日) | |||||
1月 | 初太鼓(1月1日 岁旦祭(1月1日) 二日祭(日供始祭,1月2日) 元始祭(1月3日) 本宫惠美主祭(1月10日) 末社蛭子社祭(1月10日) 翁御面挂式(1月10日) 年头献馔者繁荣祈愿祭(1月10日) 初釜(1月11日) 年头氏子祈祷祭(1月13日) 成人之日祈愿祭(1月13日) 岁德(1月15日) |
2月 | 节分祭(古式追傩式神事,2月2日) 纪元祭(2月11日) |
3月 | 楠宫稻荷社初午祭(旧历初午) 祈年祭(3月17日) |
4月 | 宵宫祭(4月29日) 商工业繁荣祈愿祭(4月29日至5月3日) |
5月 | 商工业繁荣祈愿祭(4月29日至5月3日) 商工业繁荣祈愿祭本祭以及交通安全祈愿祭(5月1日) 献花式(5月2日) 奉纳相扑大会(5月3日) |
6月 | “笑嘻嘻会”祈愿大祭(6月1日) 大祓式(6月30日) |
7月 | 夏越祭(7月17日和18日) | 8月 | 神户薪能(8月1日) | 9月 | 日供讲讲员大祭(9月中旬) 观月茶会(9月15日) |
10月 | 眼镜感谢祭(10月1日) 宵宫祭(10月17日) 例祭(10月18日) 发舆祭(神幸祭,10月19日) |
11月 | 七五三祭(11月中) 新尝祭(11月23日) |
12月 | 御火焚祭以及御洒扫祭(12月21日) 大祓式(12月31日) 除夜祭(12月31日) |
外部视频链接 | |
---|---|
长田神社古式追傩式 | |
![]() |
有别于一般的驱鬼形式,神社的古式追傩式视鬼为神使,由其代替神明来消灾解难,与生剥鬼、御白样等一脉相乘。神事最早可以追溯至室町时代,参加者分别担任七种鬼、太刀役以及称为肝煎的负责人等,总共有数十人,以前仅长田村的村民才能参与。参加者在仪式前一天先各自在鬼宿和太刀役宿闭门不出,扮演鬼的参加者为了洗涤心身而屡次练习将井水从头倒下,仪式当天早上则直接在须磨海岸的海里洗涤心身[32]。
仪式当天在社殿前方设置舞台,于拜殿正面摆放象征日月天地的泰平之饼,装饰有饼花,饼花是穿有饼和温州蜜柑的柳枝,象征宇宙、繁星以及众人,左右也摆放有象征日本诸国的六十四州之饼,并且以榊叶作为装饰,舞台中央则摆放有十二块影之饼,又称为鬼之饼,象征一年十二个月。节分祭在正午12点半开始,众人在参列后带同鬼面具前往鬼室装扮,同时以忌火点燃舞台两侧作为篝火[32]。
下午1点半,伴随着太鼓和螺号声,七种鬼手持由秸秆而制的火把和各种物品来献舞,其中一番太郎鬼、赤鬼、青鬼、姥鬼和呆助鬼是在舞台上从太刀役处拿太刀,饼割鬼和尻Kujiri鬼(尻くじり鬼)则分别拿斧头和槌子,最后以其劈开泰平之饼、六十四州之饼和影之饼,象征消灾解难。七种鬼的主角称为饼割鬼,为负责劈开饼的鬼之一,必须先扮演过其他各种鬼才有资格担任。七种鬼作为神使以火把将各种灾难烧毁,以太刀的利刃将迎面而来的坏事砍掉。此外,信众会将火把的灰烬作为祓而从头撒下,也会将烧剩的火把挂在家门来祈福,并且吃饼花来祈求阖家平安[3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