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記述由遠古到現代各時代歷史的史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通史与断代史相对,指记述由远古到现代各时代历史的史书,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
通史是相对于断代史来说的,断代史是限于某个时代,但通史却是跨时代式研究,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用现代史学的口吻,这是“大历史观”。
清代史家章学诚认为通史有“六便”和“二长”八个优点。“六便”是:免重复,均类列,便铨配,平是非,去抵牾,详邻事。“二长”是:具翦裁,立家法。但也有“三弊”,就是:无短长,仍原题,忘标目。[1]何炳松指出“吾国史家之见及通史一体者,当仍首推刘知几为树之风生,至郑樵而旗帜鲜明,而章学诚为最能发扬光大”。[2]
中国正史典籍“二十四史”中只有《史记》是跨越朝代的,其他都是以朝代的更替为起终的。以往中国传统史家都倾向编修断代史:如刘知几最为反对修通史,认为通史除了浩瀚难读外,因涉及远古史,找寻资料并不容易;郑樵以毕生精力独纂二百卷《通志》,以“三十年著书,十年搜访图书”,成就颇丰,“闻人家有书,直到其门求读,不问其容否,读已则罢,去住曾不吝情”。清代纪昀认为,“南北宋间记诵之富,考证之勤,实未有过于樵者”。1947年顾颉刚出版的《当代中国史学》,对各家中国通史著述的评论:“所有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条列史实,缺乏见解;其书无异为变相的《纲鉴辑录》或《纲鉴易知录》,极为枯燥”。中国共产党历史专家杨奎松也以为,写通史“其难度之大,对写史者各方面的知识、训练,特别是对其掌握资料要求之高,未必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3]
随着清末西学东渐,通史被史家发现其价值,故清末以来,史书往往都以通史形式编写,1935年张荫麟主持编写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史纲》,在当时获得很高声誉。同时期翦伯赞亦出版同名教材,即《先秦史》和《秦汉史》,大获成功。[4]被戴逸称为“历史散文体裁的开创者”。其他代表作还有钱穆的《国史大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邓之诚的《中华二千年史》等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