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东眷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东眷裴。中晚唐时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官至中书令。
裴令公(又称裴度)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765年 河东闻喜 |
逝世 | 839年 洛阳 |
国籍 | 唐朝 |
别名 | 裴中立 |
职业 | 政治人物 |
活跃时期 | 8世纪 |
经历
| |
代表作
|
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及第,登宏词科,又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高第,授河阴县尉。唐宪宗元和六年,担任招降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的使节。元和九年(814年),累官至御史中丞。时宪宗在宰相李吉甫、武元衡的支持下,决心力主削平不受朝命的藩镇。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自李希烈以来,节度使均由军中拥立,专制一方。这一年节度使吴少阳死,子吴元济图谋继立,发兵侵扰邻境,威胁朝廷。宪宗发兵征讨。成德(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承宗、淄青(今山东益都)节度使李师道与吴元济勾结,派遣刺客袭击上朝途中的大臣,刺死主张讨伐的宰相武元衡,砍伤裴度。宪宗即命裴度代元衡为相,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讨叛军事。
元和十二年(817年),讨叛军打了一次大败仗,宰相李逢吉等以淮西屯兵四年,劳师弊赋,力主罢兵。裴度认为淮西是腹心之疾,必须扫除,且河北藩镇正据此估计朝廷强弱,故不宜中止讨伐,并自请督师。同年八月,裴度以宰相领淮西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赴前线,出发时,裴度慷慨誓道:“臣若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宪宗为之流泪。这时诸道兵都有宦官监军,诸军将事权不专,裴度奏准罢去监军,加强了统一指挥。十月,名将李晟之子李愬雪夜破蔡州,行军深入七十里,生擒吴元济。李愬打下蔡州后,迎接裴度进城,拜谒道旁。李愬诚恳说:“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尊,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1]淮西既平,河北震慑,诸藩相继归顺。元和十四年,又平定淄青李师道。史称“元和中兴”。
元和十五年(820年),穆宗即位,由于措置不当,河北再乱,裴度被任为镇州行营招讨使,统兵讨伐。当时穆宗昏聩,宰相元稹惧怕裴度得胜归朝,对其仕途有负面影响,故裴度军前奏请事宜,常受阻挠,因此不能取胜。最后,裴度被解除兵权,改任位高职闲的东都(洛阳)留守,长庆四年,虽曾短期入相,亦遭到李逢吉等排挤,不能久任。敬宗即位,颇为赏识裴度,重新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崩后,裴度定策迎立江王李昂为皇帝,是为文宗。太和八年,甘露之变发生后,宦官大肆捕杀李训的亲友、同党,裴度此时上言,全活了许多人。自文宗即位以来,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年迈的裴度已灰心政事,在洛阳集贤里建造了园林“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相唱和。因为德高望重,朝官每次经由洛阳,必定会向裴度问安。开成四年(839年)实拜正二品中书令,封晋国公,取得了唐朝后期少有授予大臣的高位;同年薨,享寿七十六。身后被追赠太傅,谥文忠。宣宗大中(公元847年-860年)年间,配享宪宗庙廷。
裴度以功业著称,在文学上也有成就。当时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他认为“文之异,在气格之高下,思致之浅深,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2]。
裴度少年时被术士谓面相不佳,后来有一次在香山寺捡到一条玉带,知道是一个姑娘为了替父亲赎罪而预备的,不慎遗失,就慷慨地还给了她。此后再见术士,谓他面相大有改变,当得富贵寿考,后来果然应验不爽。这个史称“裴度还带”的故事,于颐和园长廊壁画中有描绘。
曾祖:裴寘
祖父:裴有邻,濮州濮阳令
父亲:裴淑,河南府渑池丞,累赠太尉。妻清河崔氏[3]
弟弟:裴庚,试□卫兵曹参军、昭义军节度巡官[3]
妻子:某氏,父为义成军节度使,赠司空[4]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