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近代中国军事人物,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代理总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萨镇冰(1859年3月30日—1952年4月10日),字鼎铭,福建省福州府闽县人,中国近代海军将领、政治人物。先后担任过大清海军大臣及中华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并代理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为中国历史上极少数任职过清朝、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南京政府、中华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著名人物。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5月11日) |
萨镇冰 KCMG[1][2] | |
---|---|
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 |
任期 1949年11月1日—1952年4月10日 | |
主席 | 何香凝 |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 |
任期 1949年10月1日—1952年4月10日 | |
主席 | 毛泽东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 | |
任期 1949年9月21日—1952年4月10日 | |
主席 | 毛泽东 |
中华共和国延建省省长 | |
任期 1933年12月13日—1934年1月21日 | |
前任 | (职务设立) |
继任 | (政府裁撤) |
福建省省长 | |
任期 1922年10月15日—1926年12月4日 | |
前任 | 李厚基 |
继任 | 张贞( 福建省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海军总长代理) | |
任期 1920年5月14日—1920年8月9日 | |
前任 | 靳云鹏 |
继任 | 靳云鹏 |
中华民国海军总长 | |
任期 1917年6月24日—1917年7月2日 | |
前任 | 程璧光 |
继任 | 刘冠雄 |
任期 1919年12月13日—1921年5月14日 | |
前任 | 刘冠雄 |
继任 | 李鼎新 |
海疆巡阅使 | |
任期 1917年7月15日—1917年12月21日 | |
前任 | (职务设立) |
继任 | 刘冠雄(1922年) |
闽粤巡阅使 | |
任期 1916年8月11日—1916年11月26日 | |
前任 | (职务设立) |
继任 | 孙传芳(1924年) |
大清海军大臣 (未就任) | |
任期 1909年2月—1912年2月12日 | |
前任 | 载洵 |
继任 | (清朝灭亡) |
任期 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 | |
前任 | (张勋复辟) |
继任 | (复辟失败) |
广东水师提督 | |
任期 1905年5月—1909年 | |
前任 | 叶祖珪 |
继任 | 李准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字 | 鼎铭 |
出生 | 咸丰九年三月三十日(1859年3月30日) 大清福建省福州府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
逝世 | 1952年4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 | (93岁)
墓地 |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萨镇冰墓 |
籍贯 | 山西省 忻州市 代县 |
民族 | 有争议(一说为回族,一说为蒙古族) |
国籍 | 大清(1859—1912) 中华民国(1912—1926) 中华民国(1926—1949) 中华共和国(1933—1934,法理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52) |
学历 | 福建船政学堂(1869—1872)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877—1880) |
著作 | 《古稀吟集》 《客中吟草》 《里门吟草》 《仁寿堂吟草》 《雁门萨氏家谱》 |
宗教信仰 | 佛教 |
获奖 | 二等勋爵士(1880年授予) 肃威上将军(1922年授予) |
军事背景 | |
服役 | 南洋水师(1872—1882) 北洋水师(1882—1903) 广东水师(1905—1912) 北洋海军(1912—1926) 国民革命军(1926—1946) |
军衔 | 海军参将(1888年授予) 海军副将(1894年授予) 海军统制(1910年授予) 海军上将(1912年授予) 海军二级上将(1946年授予) |
参战 | 甲午战争(1894年) 辛亥革命(1912年) 护国运动(1916年) 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 |
经历
|
萨镇冰出身于福州府雁门萨氏。元代末期,其中一支后人迁居福州,开枝散叶,名列福州八大家族。
家族中人才辈出,包括元朝诗人萨都剌、明朝宣德时礼部侍郎萨琦,近代曾经出任厦门大学校长的萨本栋和抗日战争中阵亡的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等。萨镇冰的孙女是萨圭申,中华民国(含大陆时期及政府迁台初期)航空工业奠基人之一王助之妻。
萨镇冰福州故居有三处,一处位于中山大院5号(即冶山仁寿堂),一处位于三坊七巷中的黄巷,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位于朱紫坊22号,这里是萨氏家族聚族而居的地方。
1859年生于福建省福州澳桥,即今福州鼓楼区东大路附近。父萨怡臣,字怀良,号纳吉,是道光年间的秀才,以塾师为业,家贫。幼年时乳母将其安置在族叔名医萨觉民家,得学经书。由于萨镇冰家系家贫,因此萨镇冰被迫放弃科举,转而报考新式军校。同治八年(1869),经由与萨觉民友好的船政总理大臣沈葆桢推荐,加上入学考试优异,萨镇冰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二期驾驶学堂,时年11岁,为船政学堂入学年龄最小的学生。
同治十一年(1872),萨镇冰自船政学堂驾驶科首席毕业,调入扬武号“练舰”实习。光绪二年(1876),福建船政选拔第一批出国留学生,最后录取12人。驾驶科入取者包括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黄建勋、严复、萨镇冰、林颖启、方伯谦、何心川、林永昇等。光绪三年(1877),留学生抵达英国,其中6人因故未入学,萨镇冰与其他5人(严复、方伯谦、叶祖珪、何心川、林永昇)进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入学,至光绪六年(1880)3月完成学业,9月返国。光绪七年(1881),萨镇冰在李鸿章的指示下被分配到南洋水师,编入新完工的澄庆号炮舰,担任该舰大副。隔年(1882),调职至天津水师学堂担任教习。
光绪十二年(1886),调职至北洋水师所辖的威远号炮舰担任管带。光绪十三年(1887),调职至康济号训练舰(练船)担任管带。光绪十四年(1888),晋升为参将。光绪十五年(1889),调职北洋海军精练左营游击,委带康济快船。光绪二十年(1894)5月,晋升副将,实授北洋海军精练左营游击,兼康济号训练舰管带。
甲午战争期间,康济舰未编入作战序列,萨镇冰率领康济舰水手驻防威海卫南方的日岛炮台,在威海卫之战抵抗日军11日,日岛失守后,撤退至刘公岛,与北洋水师一并投降。甲午战争后清廷下令遣散所有北洋水师成员,萨镇冰因此遭到撤职返回福州老家。
由于各地对于新式军队需求孔急,光绪二十二年(1896)经由建设自强军的洋务重臣张之洞延揽,萨镇冰复出担任吴淞炮台总台官兼通济号练习舰管代。由于萨镇冰的才能以及实绩风评,获得当时担任总理衙门章京一职的郑孝胥保荐,萨镇冰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任命为北洋水师帮统兼海圻号巡洋舰管带,与叶祖珪成为经营北洋水师的主要指挥官。萨镇冰主要任务是监督重建的北洋水师训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拳乱期间,驻扎天津大沽口的北洋海军决定接受停战解除武装的要求,故未加入作战。战后,萨镇冰与叶祖珪共同抵抗清朝内部对于解散新式海军换取补贴赔偿金的声浪,保全了在甲午海战后新购的巡洋舰队。
光绪二十九年(1903),萨镇冰转任闽粤南澳总镇府总兵官,官衔为正二品。同年在他的运作下开办烟台海军练营内筹办水师学堂,为重建北洋水师军校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光绪二十五年(1905),晋升广东水师提督。在同年夏季,由于主政北洋海军的叶祖珪病逝,萨镇冰接任其总理南北洋水师之职,成为总理南北洋水师兼广东水师提督,成为清朝海军的最高指挥官。
宣统元年(1909)2月,在立宪运动拥护者肃亲王善耆的延揽,萨镇冰被任命为筹办海军大臣,为海军作为独立军种机关的相关事务献策,在他的运作下,清朝新式海军的典章逐渐完备,同年南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合并,重新改编为巡洋舰队与巡江舰队。同年7月,萨镇冰与同为筹办海军大臣的瑞亲王载洵周游主要列强国家考察海军,并订购了一批新型舰艇,年底该考察团返国。
宣统二年(1910),萨镇冰被任命为海军统制,其职权等同于现在的海军司令。同年10月,清朝为平息立宪运动拥护者,宣布先行建立内阁,并成立海军部。首任海军大臣由载洵担任,副大臣为谭学衡,虽然萨镇冰的统制之位不如海军部主官,但是在职务历练以及专业知识上海军部的上层萨镇冰仍是最佳者,且相较与其它海军高阶将领,萨镇冰投入较多的心力在海军教育,尤其是出国留学的考察都是经过萨镇冰挑选,因此其影响力不因官位位阶而减弱。宣统三年(1911),萨镇冰晋升海军副督统,为海军部继大臣、副大臣下之第三位首长。
宣统三年(1911)10月在湖北省爆发武昌起义,萨镇冰被清政府指令率舰队前往武汉江面炮轰革命军,后发现下属同情革命,11月1日与下属告别,弃舰改乘英国商船前往上海。袁世凯内阁成立时萨镇冰被任命为海军副大臣,他借故未到职。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任命萨镇冰为吴淞商船学校校长[3],并在民国元年(1912)12月被授与海军上将军衔。
民国成立后的初期,萨镇冰除了吴淞商船学校校长,还兼任督办松沪水陆警察署(民国三年)、北京国民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办事员(民国三年5月)、上海兵工厂督办(民国三年8月),获得袁世凯的重用。
民国五年(1916)6月下旬,海军在上海加入护国军[4],萨镇冰数次往上海疏导,因李鼎新曾于7月18日要求派员商讨善后,8月9日,黎元洪即任命萨镇冰就近接洽[5]。这时李烈钧与龙济光正在广东开战,引来英使朱尔典到外交部抗议,指战事影响香港,11日,黎元洪严令停战[6],又以“粤事不靖,沙面等处侨商云集,著萨镇冰选调兵舰,加意保护,并著驶赴粤闽海面,认真查办”,委任萨镇冰为粤闽巡阅使[7]。15日,海军倒戈一事解决[8],萨镇冰稍作准备,即率数舰南驶,25日到达广州[9],接管全粤海军舰艇及石井兵工厂[10]。陆荣廷接任广东督军,龙济光又到了海南岛后,11月26日,萨镇冰乘舰离粤北上[11]。
民国六年(1917)5月23日,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撤除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引致北洋各省独立,时任海军总司令的萨镇冰,在上海紧控海军,严禁生事[12],6月下旬,新任总理李经羲筹组内阁,即招揽萨镇冰担任海军总长,可是萨镇冰称病留在上海,没有到北京上任[13]。7月1日,张勋拥宣统复位,任命萨镇冰为海军部尚书,他未为所动,当知悉冯国璋在南京就任代理总统,萨镇冰便从上海赴南京[14]。段祺瑞打败张勋,于14日入北京重掌政府,翌日(15日)即授萨镇冰海疆巡阅使之职[15],萨镇冰却仍是“一病不起”[16]。12月21日,他获准辞去海疆巡阅使[17]。
民国七年(1918)6月,萨镇冰授命率领海军南下福建,救援战况不利的福建督军李厚基。9月,出任福建清乡督办。
民国八年(1919)6月,因靳云鹏邀览,萨镇冰北上北京担任第一次靳云鹏内阁之海军总长。由于靳云鹏与徐树铮之间政争无法化解,在民国九年(1920)5月靳云鹏告假,萨镇冰暂时代理北京国民政府国务总理之职务,直到8月份第二次靳云鹏内阁成立后才解除代理职务,民国十年(1921)5月其职务由李鼎新给取代,萨镇冰返回福建继续其福建清乡督办之职务。
民国十一年(1922)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萨镇冰在此战中支持直系,因此战争胜利后获得酬庸在5月25日获颁“肃威上将军”职衔,因此返回北京。同年10月,因李厚基遭到孙中山任命的北伐军许崇智部队攻入福建,萨镇冰因此再度被北京政府授命南下福建稳定情势,萨镇冰将李厚基给革职后,出任福建省长公署省长。为了对抗萨镇冰的政治影响力,孙中山推派林森担任福建省政府主席。但实际上在福建省握有实质控制权者为皖系的王永泉与徐树铮,林森因为缺乏政军后援在民国十二年(1923)3月通电辞职。萨镇冰在福建省的职务主要为象征性的首长职,但仍聘请了黄乃裳为高等顾问。
福建省的实权控制者虽然随着军阀互斗而多度更迭,但是萨镇冰的福建省省长一职直到民国十五年(1926)11月国民革命军发兵北伐,何应钦将福建省的周荫人部队击溃,获得闽省主控权后,萨镇冰于12月离职。离职后以在地耆老的声望劝募救济福建省境内因北伐战争中产生的战争灾民,后主要从事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在福建省内仍有高度人望。
民国二十二年(1933),萨镇冰支持和赞助李济深之闽变,并出任在福州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和延建省省长。民国二十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萨镇冰正受福建省政府委托赴南洋考察,返国时自越南入境,并协助国民政府在西南各省宣传抗日。日本战败后,萨镇冰先抵达上海,后返回福建省福州市中山路仁寿堂住居,民国三十五年(1946)国民政府授阶萨镇冰海军二级上将,并除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诗集《古稀吟集》、《客中吟草》、《里门吟草》、《仁寿堂吟草》。
师入三韩大有声,海东形势一番更。美军屡败终难振,华裔方兴孰敢轻。
结日阴谋违夙约,援朝义举洽群情。中苏两国临斯世,同德同心致太平。
中华解放两周年,耕者而今各有田。治匪法严无报警,救邻师壮尽称贤。
一生劳动功为钜,四海和平志益坚。愧我颓龄难建树,小诗奉祝助宣传。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