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香港荃灣的村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老围(英语:Lo Wai),原名浅湾围,是香港的一个山地,位于新界荃湾区的东北部。
坐落于老围路以南的老围村于1669年落成,是荃湾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村庄背倚显达乡村俱乐部和城门水塘植林区,可遥望石围角、城门谷及绿杨新邨一带。村内居民有2,000多人,平房排列有序,多是古朴的瓦顶砖屋,亦有现代化的三层式村屋,洋溢着平静简朴的人文气息。
此外,老围庙宇林立,有数十间佛、道、儒家寺庙,如著名的西方寺、圆玄学院、东普陀讲寺及荃湾龙母庙等,还有全港唯一的藏传佛教寺庙,所以在区内到处都可见到僧人[1]。
老围村于清朝初年复界以后最早于荃湾一带建立的村落,当地人称为“旧村”,于康熙八年(1669年)由曾、张、黄、许、邓五姓人建成,其中以张姓一族人数最多。老围村初立时曾建有围墙防御海盗,村内的房屋以行列的形式建立,同一姓的村民建立在同一列的房屋,称为“排屋”。
老围建立初时,五姓村民分别建有5间祠堂,但在年久失修下先后倒塌,现在只剩下张氏家祠。约建于100年以前,为3进式的建筑,于1990年重修时,只剩下2进,前进是门厅,后进是正厅,后进较前进稍高,采用“四扇门”的建筑形式。张氏家祠曾设立私塾,名为“翠屏书室”,并聘请八乡秀才邓元杰任教[2]。
老围村初立,各家以务农贩薪为活,以村路连接荃湾墟市,谨以“老围村”作为路名。圆玄学院有见及此,捐助一座铁架牌楼作为路标。由于风雨经年,于2007年圆玄学院再拨资重建新牌坊[3]。
村口的老围公立学校曾作为电视剧《京华春梦》拍摄场地,现已停办。其旁为“同和社”、老围村公所及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邻舍层面社区发展部。
东普陀为荃湾区最早建立的著名佛寺之一,位于新界荃湾千佛山山麓的老围村口,于1930年由茂峰法师创建,1932年落成,布局乃仿照浙江普陀寺而建,因寺院四周一带景物与东粤名山的普陀山相近,命名为东普陀,设道场弘法讲经,又名东普陀讲寺[4]。该寺又出版佛教书籍,内有藏书堂,藏书无数,故有佛门书斋之称。
东普陀讲寺早期以三大闻名,乃“佛大”、“鼎大”及“镬大”。寺院主殿为“圆通宝殿”,内主奉观音金身巨像,背后供有一尊千年古观音;殿前立有重300余斤的大鼎,为罕有的法器文物;厨中置有一大铁镬,可见院内僧人之众。
茂峰法师乃广西博白人,生于光绪14年(1888年),28岁出家,29岁在南京宝华山慧居寺(今隆昌寺)受戒,曾于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南京宝华山慧居寺、宁波观宗寺习讲,得谛闲老和尚器重,留学数年,成绩卓著。1924年应邀往台湾基隆灵泉寺讲经弘法3年,皈依者逾万之众,其间机缘下被日本天皇悉讯而获御赐“金灿五衣”一件,传诵佛界。1927年自台来港弘法,1929年途经老围村时,见风貌气象与浙江普陀山相若,因而集资购地建寺,命名为东普陀,把千石山改名为千佛山,而寺旁的大水坑则更名为三叠潭。
坐落于荃湾三叠潭的圆玄学院,始建于1950年,宣扬儒、佛、道三教的信义之外,更同时发扬孝义、尊师重道、忠心、忠诚、遵守礼节、公义、诚信和廉耻这八项美德,并致力推广社会服务[5]。在圆玄学院,善信可以参神祈福,又可以到展馆去参观。院内有多个特色景点,包括一座仿制的“北京天坛”,以及展示了中国十二生肖天然岩石的“雅石馆”。学院内有一优雅宁静的斋堂,您可以在这里一尝清淡可口的素食;而每年春天,圆玄学院又会举办园艺展。
建于1960年的“香海慈航”是香港极罕见的船型庙宇,外形参照来往南中国海的渔船,船头的关公像雄赳赳守护“领航”,船尾则有观音普渡众生,造型既庄严又特别[6]。
庙旁有条云连桥,桥下是川流不息的溪涧,可能是冬季天气干燥的缘故,溪水不是太多,涓涓流下;摄影爱好者于此可过足瘾,拍出幽静气氛的照片。离开香海慈航再往前走,又看到另一小小的寺庙“潮音净院”,庙旁的桂花散发幽香,想不到佛门之地,除了烧烛香,竟还有花香阵阵。
西方寺始建于1970年,1973年落成。全寺面积约14万平方呎,有着仿中国宫殿式的建筑,巍峨雄伟,庄严壮丽[7]。不但如此,西方寺由于背靠大帽山,前临三叠潭,更是溪水长流,拥有优美的大自然风光。寺庙于1991年更增建图书馆,古今佛学典籍齐备,可供游客及市民阅读。
由于僧俗二众日渐增多,寺院原有建筑物规模已不敷应用,加上陈旧损耗,1999年决定进行重建,2003年竣工。
龙母庙位于老围附近的上角山,游客或善信到访都要在西方寺的路口,走上一段斜坡,才能到达山顶找到该佛寺[8]。龙母庙虽然位处偏僻,但每逢时节都必定挤得水泄不通,拜神祈福动辄要用上2至3小时,而平日亦有不少善信专程到此排队解签。
老围城隍爷庙位于老围龙母庙旁边,庙内有城隍,旁边有水仙爷爷庙、石敢当和土地庙。
老围广东都城隍庙,位于荃湾龙母庙旁边,庙内有城隍、玄坛殿和十王殿。
三叠潭又可分上、中、下游三部分。顾名思义该石涧分为三层湖泊的溪涧,因内有三个水潭而得名三叠潭,并附有小瀑布,树木扶疏,掩映山涧,景色秀丽[9]。三叠潭颇为宽阔,潭畔两旁之间的山坡村庄,村民为方便来往,由上而下分别建有多条石桥横跨石涧,最著名为中游处连接香海慈航庙宇的《云连桥》,桥上张望,山峦青翠,一片宁静祥和,景致相当优美。
在1950至1980年代,三叠潭是香港著名的旅游胜地,夏季暑热时更是市区人士郊游及嬉水的好地点,当中有两个颇深可供跳水的水潭特别受欢迎。于雨季时该石涧水流量丰富,水流急速,因某位置水流阴深,故附近的巨石旁竖有水深量度尺,指引游人不宜流连该处及嬉水。
三叠潭后来因慕名而至的游人日渐增多,水质受污染,导致已不适合嬉水和游泳。其后加上因半山的引水道增建水坝,将所截流水引入城门水塘,令三叠潭好景不再。现今三叠潭中游仍留水量尺标示物和题字,旧式小桥伴着流水淙淙,涧旁村民炊烟袅袅,绿树成荫,景致如画,再游走千佛山一带的佛庙寺院,早晚梵音静听,身心超群脱俗。三叠潭成为缅怀昔日胜景的好地方。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于2010年在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资助下开展赛马会老围中药园计划,本着推广社区健康的宗旨,提供多元化的活动,藉以增强社区人士对中药知识的认知。赛马会老围中药园(简称中药园)位于荃湾老围村,毗邻石园角村,占地愈10,000平方呎,为全港首个由社会福利机构营运的中药园,种植了超过300种的中草药,平日开放予市民免费参观。中药园是一个集培训及教育于一身的计划,透过中药就业培训及教育活动,向市民推广中药应用概念和知识。
赛马会老围中药园所在地原为一荒废农地,长满野草,附近居民长期受蚊患及虫害困扰,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后来向政府申请该土地发展成中药园,一方面善用乡郊土地资源作为公众教育场所,同时为老围村居民解决了长期面对的环境卫生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部分村民迁出市区居住,老围村仅剩下约2,000名居民,而村内古旧建筑面貌,亦逐渐被新建现代化的三层式村屋取代,围村色彩日渐淡化。2007年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及围圈剧场举办“老围活过.活着壁画创作”活动,由村口牌坊至山上小巴总站一段长达500米的老围路两旁,包括防土墙、石柱、围栏、地面以及向公路的外墙,加上村民让出楼房及商铺外墙,让村内小孩及外来艺术家,过百人携手合作根据老围外貌、故事创作壁画,绘出老围村的集体回忆,以壁画创作保存荃湾老围历史风貌[10]。
交通路线列表 |
---|
九龙新界巴士 过海隧道巴士 新界专线小巴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