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经
宗教经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12月2日) |
般若经核心思想,是空性与慈悲。空性在于体验到“一切皆空,不可得”,慈悲在于强调超度有情众生的利他精神和种种方便。这二者是般若经乃至大乘佛教体系的两根支柱,缺少对空性的体悟,或者缺少普渡众生的心愿与实行,都是不能成佛的。
般若经的历史
般若经的结集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十世纪。学者爱德华·孔兹把般若经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2]。
- 原始阶段,最早的般若经《八千颂般若》首先诞生。这个阶段大致在公元一世纪中叶,在印度处于安达罗王朝时期。佛学家也认为它是最早的大乘经之一。因为,般若经典和其他大乘经相比,更明显具有巴利经典所采取的对话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是早期佛经特征的。而且般若经中的佛陀通常与祂的弟子,如须菩提、满慈子、舍利弗对论佛法,在其他大乘经中,与佛对话的,更多的是菩萨。
- 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般若经的篇幅不断扩充,从八千颂扩展到一万八千颂,二万五千颂乃至十万颂。在二到三世纪的龙树时代,就已经有了大品般若经和小品般若经的流行,大品般若指的是两万五千颂的版本,小品般若指的是八千颂的版本,二者篇幅详略不同,但内容相近。
- 浓缩阶段,有两种浓缩方式,一种是把长篇的般若经用散文的方式压缩,形成了《金刚经》、《心经》这样的作品;另外一种方式是用诗颂总结经文的奥义,《现观庄严论》就是这样被创作出来的;
- 密教阶段,这期间密教思想在印度得到了大大的发展,因此具有新特点的般若经也随之应运而生。这样的经典以《理趣般若经》为代表。这些经典以中观瑜伽行派的思想作为其理论基础,而实践上则采用各种咒术和仪轨。
般若经列表
朝代 | 译者 | 经名 | 简称 |
---|---|---|---|
后秦 | 鸠摩罗什 |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 仁王经 |
唐 | 不空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 |
般若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 ||
宋 | 施护 |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 |
天息灾 |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
经名 | 地位 |
---|---|
一切如来母般若波罗蜜多一字母经 | 子般若 |
圣般若波罗蜜多二十五门大乘经 | |
圣般若波罗蜜多日藏大乘经 | |
圣月藏般若波罗蜜多大乘经 | |
圣般若波罗蜜多普贤大乘经 | |
圣般若波罗蜜多金刚手大乘经 | |
圣般若波罗蜜多金刚幢大乘经 |
汉译年代 | 汉译译者 | 汉译经名 | 对应藏译经名 | 在藏语般若经典中地位 |
---|---|---|---|---|
宋 | 法贤 |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 圣般若波罗蜜多撮要颂或译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 | 母般若 |
惟净等人 |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 圣般若波罗蜜多五百颂 | 子般若 | |
施护 |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 圣薄伽梵般若波罗蜜多五十颂 | ||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圣帝释般若波罗蜜多 | |||
天息灾 |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多罗蜜经 | 圣般若波罗蜜多少字大乘经 | ||
施护 |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 圣般若波罗密多一百八名经 |
汉译经典简称 | 单行本译出年代 | 译师 | 经名 | 《大般若经》中诸会 | 梵文或藏文对应经典 | 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 |
---|---|---|---|---|---|---|
无 | 初会(1~400卷) | 般若波罗蜜多十万颂 ,有梵文本《十万颂般若》 | 母般若 | |||
大品般若 | 西晋 | 无罗叉 | 放光般若经 | 第二会(401~478卷) | 般若波罗蜜多二万五千颂,有梵文本《二万五千颂般若》 | |
西晋 | 竺法护 | 光赞经 | ||||
后秦 | 鸠摩罗什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
略同第二会 | 第三会 (479~537卷) | 圣般若波罗蜜多一万八千颂大乘经 | ||||
无 | 圣般若波罗蜜多一万颂大乘经 | |||||
小品般若 | 东汉 | 支娄迦谶 | 道行般若经 | 第四会(538~555卷) | 圣般若波罗蜜多八千颂,有梵文版《八千颂般若》 | |
吴 | 支谦 | 大明度经 | ||||
前秦 | 昙摩蜱、竺佛念 | 摩诃般若钞经 | ||||
后秦 | 鸠摩罗什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 ||||
宋 | 施护 |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 ||||
略同第四会 | 第五会 (556~565卷) | 无 | ||||
胜天王般若 | 陈 | 月婆首那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 第六会(566~573卷) | 无 | |
文殊般若 | 梁 | 曼陀罗仙 |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第七会(574~575卷 曼殊室利分) | 圣般若波罗蜜多七百颂大乘经,有梵文本《七百颂般若》 | 子般若 |
僧伽婆罗 |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 |||||
濡首般若 | 刘宋 | 翔公 |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 | 第八会 (576卷 那伽室利分) | 无 | |
金刚般若 | 后秦 | 鸠摩罗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第九会 (577卷 能断金刚分) | 圣般若波罗蜜多金刚能断大乘经(《三百颂般若》),有梵文本《金刚般若》 | 子般若 |
元魏 | 菩提流支 | |||||
陈 | 真谛 | |||||
隋 | 笈多 |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 ||||
唐 | 义净 |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 ||||
理趣般若 | 唐 | 菩提流志 |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 第十会 (578卷 般若理趣分) | 圣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百五十颂 | |
金刚智 |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 |||||
不空 | 大乐金刚不空真言三摩耶经 | |||||
宋 | 施护 | 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 ||||
法贤 |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 |||||
六分般若 | 无 | 第十一会(579卷~583卷 布施波罗蜜多分) | 圣说五波罗蜜多大乘经( 《一千八百颂般若》) | 不在《德格大藏经》般若部内 | ||
第十二会(584卷~588卷 净戒波罗蜜多分) | ||||||
第十三会(589卷 安忍波罗蜜多分) | ||||||
第十四会(590卷 精进波罗蜜多分) | ||||||
第十五会(591~592卷 静虑波罗蜜多分) | ||||||
第十六会(593~600卷 般若波罗蜜多分) | 《善勇猛般若经》(《二千五百颂般若波罗蜜多经》) | 子般若 |
释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