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首都,是指主要管辖、治理、领土疆域范围在台湾之政权,其政府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或首要政治与行政中心之称呼[1][2][3]。19世纪后期开始奠定台北市为台湾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台北市自1949年起一直是台湾的首都与首善之区。
| |
| |
由于福尔摩沙(美丽岛)之名传至国际远早于台湾,而欧美国家曾长期普遍使用福尔摩沙之称呼至二十世纪下半叶,因而福尔摩沙首都(英语:capital of Formosa [4][5][6][7][8][9][10], Formosan capital [11][12][13][14][15][16], Formosa's capital city [17][18][19][20][21], 荷兰语:de hoofdstad van Formosa [22][23], 西班牙语:capital de Formosa [24][25]等)一词亦常见于相关文献和媒体,现今亦不乏以此为称呼者。[26]
台北自1949年起一直是台湾的首都与首善之区,也是台湾在金融、经济、科技、政治、教育、文化各领域的发展中心。国家元首所在之总统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国会立法院、具终审权之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与司法院宪法法庭等重要国家权力机关均位于台北。
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约25,000人先抵达澎湖,1662年自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攻下普罗民遮城,其后再取首府热兰遮城,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大员的政权,占领台江内海一带地区,建立台湾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27]。1662年,郑经改东都明京为“东宁”[28][29],建都安平镇于热兰遮城,加以翻修后称为“王城”[30]。郑经中年朝政文武俱启,东宁士庶皆向他称臣[31],他还另于赤崁兴建王府,作宴居之用。荷兰亦称台南原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建之治理与贸易基地热兰遮城,而后持续为明郑首都(Tainan was initially established by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s a ruling and trading base called Fort Zeelandia during the period of Dutch rule on Taiwan... Tainan remained as the capital of the Tungning Kingdom)。[32]
郑成功占领之初设置“一府二县”,建都承天府于安平镇以为京畿,主事官为承天府府尹[33],并以新港溪(今盐水溪)为界,北路为天兴县(县治在今台南市佳里区)、南路为万年县(县治在今台南市仁德区)。郑经继位后,保留承天府,改二县为二州,即天兴州与万年州;增设澎湖安抚司、北路安抚司以及南路安抚司安抚台湾原住民族,形成“一府二州三司”平行的体系。在承天府管辖地带又设有“四坊”,东安坊、西定坊、宁南坊及镇北坊。
日本的德川幕府是明郑的重要贸易伙伴,当时大量进口日本的银、铜等金属与盔甲,以武装军队,双方贸易交流于1665至1672年达到高峰,郑经并允许日本商人居于鸡笼。日人以“东宁国王”称呼郑经[34]。明郑亦与有密切政经往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签订通商条约,约中则尊称郑经为“台湾国王(The King of Tyawan)”、东宁人民为其“臣民(King's person)”,相关国家的资料充分显示明郑对内对外的宰制权。[35][36]
连雅堂在其《雅堂文集》〈承天故府〉文中写道“台南,古都也。...则日东宁仍为全台首都...”[37]台南(安平区/安平古堡)迄今仍被称为“台湾故都/台湾前首都”(Tainan, the former capital of Taiwan)[38][39][40][41][42][43]或“台湾古都”(the ancient capital city of Taiwan)[44][45][46][47][48](Tainan is the old capital of Taiwan)[49](the old Taiwanese capital, Tainan)[50]或“台湾的历史首都”、“台湾历史文化首都”[51][52][53](historical capital of Taiwan) [54][55][56] 或“曾经为台湾首都”[57]或“台湾最早的汉人政权首都”[58]等等。
五都改制前,台南县长苏焕智即强调“台南就是台湾的京都”、“台南就是台湾的历史首都”等诉求。[59]台南市长赖清德向国外访宾介绍时也表示:“台南是台湾第一个城市,300多年前曾是台湾的首都,累积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最早跟欧洲接触的城市与文化首都。”[60]荷兰驻台湾代表胡浩德亦于热兰遮城博物馆启用典礼上表示:台南市为文化首都更是文化重镇...热兰遮城是台湾史上重要的历史场所,安平是17世纪大航海时代台湾与西方接触的首地。[61]
1895年5月25日,台湾人民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定首都于台北,推举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李秉瑞为军务大臣、陈季同为外务大臣、俞明震为内务大臣等。台湾民主国议会由白其祥出任副议长。台湾民主国制定“蓝地黄虎旗”为国旗、刻有“台湾民主国宝印”文字的国玺,发表《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向各国通告建国宗旨,希望能借此引发国际干涉,使台湾免于被日本统治。[62][63][64][65]台湾民主国于台北成立当天,下着细雨,当时已有雨伞和人力车,外头还放着鞭炮,许多富商也来参与总统就职大典。[66]
5月29日,日军在基隆附近的澳底登陆时并未受到强烈的抵抗,接着攻打瑞芳时有个小型的接触战。日军于6月3日攻占基隆时扼守狮球岭炮台的清军已撤走,因此很容易便推进到汐止(水返脚)扎营。此时的台北城已陷入无政府混乱状态,因为唐景崧等满清官员已于6月4日前后争先恐后仓皇逃回中国,留下来的清军纪律很差。传统的军人,就是穿着军服的强盗、穿了制服的土匪。这样的军队在主帅相继遁逃后就很容易变成乱民,这些外来的军士兵丁溃散后四处劫掠、遍地积尸。治安败坏使人心惶惶的台北民众闭隘闸以守御自保。当时在大稻埕的外国人就打电报到日本部队,要求日本军队赶快进入台北城;台北城内的有钱仕绅富商们也希望日军能及早进城维持社会秩序,因为那时台北城的清军已成了人人畏惧的乱民强盗。留守士人绅商乃先后派辜显荣与外籍人士代表等赴基隆见日本人并一路引领日军进台北城。日军于6月7日未发一弹即顺利进城。日军入城后即布告安民。[67][68][69]
6月下旬,台湾民主国余部在台南拥立大将军刘永福为第二任大总统,设总统府于大天后宫,由士绅重新成立台湾民主国议会,台南成为民主国首都。为筹措经费,刘永福曾发行纸币、邮票等。有些学者将刘永福在台南所建的政权称之为相对于“北台湾民主国”之“南台湾民主国”或“台南共和”(Tainan Republic)或“第二共和”(Second Republic)[64][70][71]。此后三个月,台湾民主国和日军发生不少规模不小的血战,例如八卦山之役。10月下旬,刘永福遭围后弃守逃亡,日军占领台南[72]。
现在国内外政府、政治、学术、传媒、私部门仍会使用“台湾的首都在台北,台北是台湾的首都”之表述,均彰显此一已历时逾65年之政治事实。[73][74][75][76]2002年,中华民国行政院长游锡堃在立法院接受总质询时明确表示,台湾首都就是台北。法务部长陈定南则表示,中央机关在哪里,首都就在哪。[77]然而,目前尚未有法律条文明定首都位置。立法委员蔡正元曾经建议,为解决首都争议,应以“中华民国首都法”确立1950年后的中华民国首都是台北,并和中央政府所在地概念结合。[78]
图示 | 地点名称 | 政权 | 年代 | 主管职称 | 备注 |
---|---|---|---|---|---|
内文(今狮子乡一带) | 大龟文 | 不详-十九世纪 | 罗发尼耀头目 | ||
大肚社 | 大肚王国 | 未知—1732年 | 白昼之王 | ||
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 | 荷属福尔摩沙 | 1624年-1662年 | 台湾长官 | ||
安平王城(今安平古堡) | 明郑 | 1662年-1683年 | 延平王 | ||
北荷兰城 | 荷属福尔摩沙 | 1664年-1668年 | |||
台湾府衙门(今赤崁楼旁) | 清治台湾 | 1684年-1885年 | 台湾府知府 | ||
总统府(今大天后宫) | 台湾民主国 | 1895年
6月26日-10月21日 |
台湾民主国大总统 | 6月26日,民主国迁都台南城,号称南都,刘永福就任第二任大总统,设总统府于大天后宫。学者称之为“台南共和”(Tainan Republic)[79][80][81]或“第二共和”(Second Republic)[82]。 | |
台湾总督府(今总统府) | 日治台湾 | 1919年-1945年 | 台湾总督 | ||
中华民国总统府 | 中华民国 | 1949年迄今 | 中华民国总统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