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清朝开国皇帝、后金大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皇太极(满语:ᡥᠣᠩ
ᡨ᠋ᠠᡳ᠌ᠵᡳ,转写:Hong Taiji,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位汗(1626年10月20日-1636年5月14日在位)及清朝开国皇帝(1636年5月15日-1643年9月21日在位),即清太宗。即位初年号“天聪”,1636年改后金为大清时,年号改为“崇德”[注 2] 。
皇太极 | |||||||||||||
---|---|---|---|---|---|---|---|---|---|---|---|---|---|
天聪汗 太宗文皇帝 | |||||||||||||
后金汗(第2位) | |||||||||||||
统治 | 1626年10月20日-1636年5月14日(9年207天) | ||||||||||||
前任 | 努尔哈赤 | ||||||||||||
清朝皇帝(第1位)[注 1] | |||||||||||||
统治 | 1636年5月15日-1643年9月21日(7年129天) | ||||||||||||
继任 | 清世祖福临(顺治帝) | ||||||||||||
出生 | 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 1592年11月28日 大明建州左卫佛阿拉 | ||||||||||||
逝世 | 清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九日 1643年9月21日 (50岁) 大清盛京皇宫清宁宫东暖阁(今辽宁省沈阳市沈阳故宫) | ||||||||||||
安葬 | |||||||||||||
| |||||||||||||
首都 | 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 |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珲台吉”、“黄台吉”[2]、“洪太极”、“洪太主”、“洪佗始”[3]等,乾隆年间改用皇太极并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后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持续对明朝发动战争,因此大力发展生产,主导改革,提拔和招揽人才,招降明朝文武百官,重用汉臣(如:范文程),仿效汉制,提升汉人地位,缓解汉满矛盾,设立文馆及内三院,是为清朝内阁前身,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定满语为国语。废除天命汗时期苛政及弊政,完善八旗制度,上述是为天聪新政,另外在位期间持续增强兵力,军力大大提升,并多次率领清兵入塞,突破明军大部分防线,但始终没法完全彻底地突破明军防线,又以反间计使明朝崇祯帝杀大将袁崇焕,并多次出兵讨伐蒙古和朝鲜,彻底解除明廷后援,使他们归顺自己(但朝鲜仍然与明朝暗中来往),上述政策使清朝由一个地方的政权变成一个足以与明朝争夺中原统治权的大国,这些行动和措施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皇太极死后一年,清朝入主中原,开始对中原地区实行268年的统治。
皇太极除了入侵明朝之外也不断地向外发展实力。1635年后金征服察哈尔击败蒙古大汗林丹汗,1636年获林丹汗之子额哲所献一枚“制诰之宝”的玉玺;同年漠南蒙古部落臣服,在沈阳被奉为“博格达彻辰汗”[注 3]之尊号,改国号为“大清”,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王朝——清朝。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统称太宗文皇帝(满语:ᡨᠠᡳᡯ᠊ᡠ᠊ᠩ
ᡤᡝᠩᡤᡳᠶᡝᠨ
ᡧᡠ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转写:taidzung genggiyen šu hūwangdi),葬于盛京三陵中的昭陵。
皇太极也以洪太极、黄台吉[2]等名字在明末清初的文献中出现。一些现代学者认为皇太极并非其真实名字,而仅仅是其称号,来源于蒙古贵族的称号“浑台吉”[5][注 4]。原本是头衔,后来变成蒙古贵族常见的名字。《旧满洲档》称呼其为Hong Taiji[7]。
而皇太极的本名众说纷纭。俄罗斯汉学家G.V.戈尔斯基认为“皇太极”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8]。
在明代陈仁锡的《山海纪闻》里,皇太极以“喝竿”的名字出现[9];而在《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中,皇太极以“黑还勃烈”[注 5]的名字登场[10][注 6]。即“可汗贝勒”之音转,"汗王"之意[12]。
皇太极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廿五申时出生,是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亲孟古哲哲是父亲努尔哈赤的众福晋(一夫多妻多妾制下的妻子)之一,亦是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的妹妹。1603年秋,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见她娘家母亲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通知这事情,纳林布禄没有同意,九月孟古哲哲去世,皇太极时年12岁。努尔哈赤曾称皇太极为“为父我之爱妻所生之唯一之后嗣”,故不胜爱悯[13]。皇太极当了汗王后,尊奉孟古哲哲为孝慈高皇后。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他的一位福晋乌拉那拉氏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孩子——长子豪格。天命元年(1616年),后金建国。皇太极亦积极参予政事,成为旗主,受封贝勒,是为四大贝勒之一。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攻而未克,皇太极亲临战场,目睹了八旗军最惨痛的一败。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随即继承汗位。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废掉太子褚英后,不再立太子,而是以四大贝勒代之,据记载四大贝勒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据《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岳讬、萨哈廉,告曰:“国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四大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努尔哈赤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14]
中国学界对其继位有两种主流说法,一是,按努尔哈赤的遗愿,由八旗旗主(八固山)等人在八月十二日会议上共同拥立,成为新汗王。当时,其侄子岳托和萨哈廉在努尔哈赤逝世后,连夜会动员父亲代善在会上举荐。于是在八月十二日,八旗旗主大贝勒和诸贝勒共计15人[注 7]参与的会议上,四大贝勒之一皇太极顺利地被推荐立为新君。
二是,根据朝鲜人李肯翊《燃藜室记述》在个人记载提到,努尔哈赤曾想传位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因多尔衮年幼,代善“以为嫌迫”而拥立皇太极继位。即后来,多尔衮摄政时所称,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注 8][15]。又指多尔衮之母、大福晋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一事,系诸贝勒为夺位所逼[15]。
同时因史料缺乏,学界将后金社会的一夫多妻多妾制等同于汉族社会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两者差异被混淆[17]。由于母亲孟古哲哲被误归为妾室,他亦被误认为庶子,指其继位是在嫡长子继承制下的以庶嗣统,以庶夺嫡[18][19]。
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后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大贝勒礼亲王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统称为“四大贝勒”。
1627年,皇太极亲率大军发起宁锦之战,再次大败。他决定绕过关宁锦防线在明朝北方开辟第二战线。自1629年起多次入塞伐明。在第一次伐明中,他诱使崇祯帝处死袁崇焕,又仿制红衣(夷)大炮,并建立现代化炮兵部队——重军[来源请求]。皇太极在世时期,将都城沈阳改名“盛京”。
明崇祯八年(1635年),皇太极出兵征服察哈尔打败林丹汗,令其遁逃至大草滩(今甘肃境),四月二十八日(6月12日)林丹汗的继任者额尔克孔果尔与母亲苏泰太后献出一枚“制诰之宝”的玉玺向其投降,苏泰太后成为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嫡福晋,大蒙古国正式灭亡[20],崇德元年四月十一乙酉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极在他的根据地沈阳召开王侯会议(忽里勒台),漠南蒙古各部向后金臣服,为其上尊号“博格多·彻辰·可汗”,还将新帝国命名为“大清固伦”即“大清国”。
日本学者认为这样正式宣告其为蒙古政权的继承者,亦被认为是象征蒙古政权将其原有在内亚和中华全境的统治者名号,转交给新兴的满洲固伦继承;[21]然而根据当时漠北蒙古与清朝的敌对行动,特别是1640年外喀尔喀和四卫拉特会盟联合应对满清的情形来看,此说法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同时清太宗在文告中也没有提到过其继承了蒙古汗统,明境的汉人也没有因为其称帝而主动归顺,清廷也如后金时代一样,继续奉行实力为原则的外交手段,通过军事征服和利诱扩大新兴的清帝国。[22]
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极率军亲自征讨拒绝向其称臣的朝鲜王国,迫使朝鲜向其臣服;从此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此后,朝鲜的亲明派势力被铲除,大清开始专心进攻明朝。
崇德六年即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皇太极带病急援松锦之战,史载“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马不停蹄,昼夜兼行五百余里。在松山大败明军,生俘洪承畴,并且令其投降,严重打击明军的士气。《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骆驼六十六、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此役为后来清朝灭明征服天下立下基础。《清史稿·太宗本纪》评价:“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晚间十点皇太极崩逝于沈阳故宫清宁宫东暖阁内,享年52岁。安葬于沈阳清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由于死前未立继承人,其弟睿亲王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位不下,彼此陈兵示威。最终多尔衮独排众议,拥立庄妃的六岁儿子福临,是为清世祖,改元顺治。
后来顺治帝谥皇太极为文皇帝,庙号太宗,统称太宗文皇帝(满语:ᡨᠠᡳᡯᡠᠩ
ᡤᡝᠩᡤᡳᠶᡝᠨ
ᡧᡠ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转写:taidzung genggiyen šu hūwangdi)。
皇太极在一方面重用投奔后金的汉族官员为自己的智囊团;而在另一方面,皇太极多次强调国语骑射,是防止满洲人受到“服汉人衣冠,尽忘本国语言”薰染(《清太宗实录》卷三四 崇德二年四月丁酉),危及满洲民族政权的长远存在;为此,皇太极反复告戒满洲贵族,应恪守满洲衣冠和善于骑射的风俗习惯云云,还多次下“上谕”强调这一点。也正因如此,皇太极对于满洲贵族进取中原持保留观望态度,并非一贯以取代明朝入主中原为目标。
后金时,满洲贵族实行一夫多妻多妾,诸妻皆称福晋。努尔哈赤时代,福晋中有称大福晋者,福晋之下,是ajige fujin(小福晋)、buya sargan(又译为小妻)、gucihi(地位接近于婢妾)。
皇太极初登汗位时,有中宫福晋、东宫福晋和西宫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七月,皇太极称帝后,册立五宫福晋[24]。
时称谓,皇太极妻妾大致可分为福晋、小福晋、格格三类。有史可查者十五位妻妾中,小福晋、格格身份六人,而昭陵妃园寝中至少安葬有八位身份不详的格格。
姓名 | 皇太极时称谓 | 封号、谥号 | 简介 |
---|---|---|---|
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 | 中宫国君福晋[24] | 孝端文皇后 | 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
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 | 西宫永福宫侧福晋、庄妃[24] | 孝庄文皇后 | 生一子,顺治帝。三女,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
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 | 东宫关睢宫大福晋、宸妃[24] | 敏惠恭和元妃 | 生一子,二岁而殇。 |
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 | 西宫麟趾宫大福晋、贵妃[24] | 懿靖大贵妃 | 生一子,博穆博果尔。一女,下嫁噶尔玛索诺木。 |
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 | 东宫衍庆宫侧福晋、淑妃[24] | 康惠淑妃 | |
钮祜禄氏 | 福晋 | 当在皇太极登基前已成为他的福晋,后世视之为皇太极嫡妻,称元妃。弘毅公额亦都的女儿。生一子洛博会,幼夭。 | |
乌拉纳拉氏 | 福晋 | 当在皇太极登基前已成为他的福晋,后世视之为皇太极继妻,称继妃。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 |
叶赫那拉氏 | 福晋 | 当在皇太极登基前已成为他的福晋,后世视之为皇太极妾室,称侧妃。生一子,硕塞。第一任丈夫为正黄旗包衣人喀尔喀玛(生子二)。第二任丈夫为太宗皇太极(生子一:硕塞)。第三任丈夫为曾任内大臣的占·土谢图。第四任丈夫为镶黄旗轻车都尉、哈达部贝勒孟格布禄族人达尔琥。 | |
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 | 东宫福晋 | 皇太极登基后,所纳东宫福晋,或称第三福晋,后世称侧妃。戴青贝勒女。生两女,六女固伦公主下嫁誇扎,九女下嫁哈尚。天聪九年十月初七日,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被皇太极给了叶赫部的南褚[25]。 | |
那拉氏 | 小福晋 buya fujin |
生一子,镇国悫厚公高塞。二女,下嫁辉塞、拉哈。 | |
奇垒氏,名德恩 | 格格 | 察哈尔部谔勒济图固英塞桑之女,有一兄萨麻地。生第十四女建宁公主,下嫁吴应熊。德恩格格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三月十二日逝世,是最后一位离世的皇太极后宫主位。 | |
颜扎氏 | 福晋以下 | 布颜之女,天命十一年来归。生一子,叶布舒。 | |
伊尔根觉罗氏 | 福晋以下 | 安塔锡之女,崇德元年来归。生一子,常舒。 | |
克伊克勒氏 | 福晋以下 | 拜祜之女,崇德三年来归。生一子,韬塞。 | |
赛音诺颜氏 | 福晋以下 | 崇德元年来归,生皇十二女乡君,下嫁班第。 |
排序 | 姓名 | 封号、谥号 | 生母 | 备注 |
---|---|---|---|---|
长子 | 豪格 | 肃武亲王 | 继妃乌拉那拉氏 | 1609年4月16日-1648年5月4日, 活至39岁死亡。 |
次子 | 洛格 | 继妃乌拉那拉氏 | 1611年-1621年, 活至11岁死亡。 | |
三子 | 洛博会 | 元妃钮祜禄氏 | 1611年-1617年, 活至7岁死亡。 | |
四子 | 叶布舒 | 辅国公 | 庶妃颜扎氏 | 1627年-1690年, 活至64岁死亡。 |
五子 | 硕塞 | 承泽裕亲王 | 侧妃叶赫那拉氏 | 1629年1月17日-1655年1月12日, 活至26岁死亡。 |
六子 | 高塞 | 镇国悫厚公 | 庶妃那拉氏 | 1637年-1670年, 活至34岁死亡。 |
七子 | 常舒 | 辅国公品级 |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 1637年-1699年, 活至62岁死亡。 |
八子 |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人) | 早夭。(1637年8月27日—1638年3月13日),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出生。崇德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夭折,年二岁,未封,未命名。他们母子最受清太宗皇太极宠爱。 | ||
九子 | 福临 | 世祖章皇帝 |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 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活至22岁死亡。 |
十子 | 韬塞 | 辅国公 | 庶妃 | 1639年-1695年,活至56岁死亡。 |
十一子 | 博穆博果尔 | 襄昭亲王 |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 | 1642年1月20日-1656年8月22日, 活至14岁死亡。 |
排序 | 姓名 | 封号、谥号 | 生母 | 备注 |
---|---|---|---|---|
长女 | 敖汉固伦公主 | 继妃乌拉那拉氏 | 1621年-1654年, 嫁蒙古敖汉部郡王班第。 | |
次女 | 马喀塔 | 固伦温庄长公主 | 孝端文皇后 | 先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额哲弟阿布奈。 |
三女 | 达哲 | 固伦靖端长公主 | 孝端文皇后 | 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 |
四女 | 雅图 | 固伦雍穆长公主 | 孝庄文皇后 | 嫁蒙古科尔沁部弼尔塔哈尔。 |
五女 | 阿图 | 固伦淑慧长公主 | 孝庄文皇后 | 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腾。 |
六女 | 固伦公主 |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 | 嫁满洲旗旗人夸札。 | |
七女 | 固伦淑哲长公主 | 孝庄文皇后 | 嫁镶黄满洲旗旗人喇玛思。 | |
八女 | 飞扬古 | 固伦永安长公主 | 孝端文皇后 | 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 |
九女 |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 | 嫁博尔济吉特氏哈尚。 | ||
十女 | 县君 | 庶妃纳喇氏 | 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辉塞。 | |
十一女 | 固伦端顺长公主 | 懿靖大贵妃 | 嫁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 | |
十二女 | 乡君品级 | 嫁博尔济吉特氏班第。 | ||
十三女 | 庶妃纳喇氏 | 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哈拉。 | ||
十四女 | 阿吉格 | 和硕恪纯长公主 | 庶妃察哈尔奇垒氏 | 1642年-1705年 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
演员 | 作品 |
---|---|
金允炯 | 《大命》(1981年) |
吴孟达 | 《碧血剑》(1985年) |
朴尚祖 | 《朝鲜王朝五百年》(1986年) |
刘威 | 《努尔哈赤》(1987年) |
潘志文 | 《满清十三皇朝》(1987年) |
徐念福 | 《庄妃轶事》(1989年) |
刘青云 | 《一代皇后大玉儿》(1992年) |
李占文 | 《康熙微服私访记》(1997年) |
刘丹 | 《碧血剑》(2000年) |
杜雨露 | 《格格要出嫁》(2001年) |
刘德凯 | 《孝庄秘史》(2003年) |
欧瑞伟 | 《帝女花》(2003年) |
唐国强 | 《江山风雨情》(2003年) |
张山 | 《明末风云》(2005年) |
姜文 | 《大清风云》(2006年) |
刘灿 | 《太祖秘史》(2006年) |
李成儒 | 《碧血剑》(2007年) |
刘恺威 | 《山河恋·美人无泪》(2012年) |
南庆邑 | 《宫中残酷史:花儿的战争》(2013年) |
严屹宽 | 《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2014年) |
边周炫 | 《三剑客》(2014年) |
郑成云 | 《华政》(2015年) |
聂远 | 《大玉儿传奇》(2015年) |
周帅 | 《袁崇焕》(2016年) |
林峯 | 《独步天下》(2017年) |
金范来 | 《南汉山城》(2017年) |
富大龙 | 《苏茉儿传奇》(2018年) |
韩栋 | 《长安诺》(2020年)[注 9]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