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瑞应寺,蒙古族人称“葛根苏木”,汉族人俗称佛喇嘛寺。位于中国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佛寺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2]
瑞应寺始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初具规模。[2]
据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康熙八年(1669年),清朝康熙帝微服私访来到土默特左翼旗,结识了在山洞中修炼的喇嘛(即日后的瑞应寺第一世察罕殿齐活佛桑丹桑布)后,拨出国帑兴建了瑞应寺,桑丹桑布还先后13次觐见康熙帝。[1]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御赐寺名“瑞应寺”,并钦赐一块题有满文、蒙古文、藏文、汉文合一的“瑞应寺”蓝底金字、金龙镶边的竖匾。[2][1]
道光三年(1823年),瑞应寺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称:“瑞应寺僧人弟子多达三千,属民八百户。”道光四年(1824年),道光帝赐瑞应寺扎萨克喇嘛(第四世察罕殿齐活佛)一枚行政印鉴,上刻有“土默特扎萨克达喇嘛察罕殿齐呼图克图之印”。[3][2]同时,土默特左翼旗王爷把瑞应寺附近的17个村屯的旗民以及土地、瑞应寺附近的24座寺庙均划归瑞应寺管辖。由此,瑞应寺集行政、司法、宗教权力于一体,“政教合一”,成为中国东北及东蒙古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2]瑞应寺和海棠山普安寺成为东蒙古地区的佛教中心,民间素有“东藏”之称。[3]
瑞应寺历世察罕殿齐活佛朝觐清朝皇帝次数甚多,以下择其要者列出简况:[2]
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修建,瑞应寺逐渐成为依山傍水的大型建筑群。寺院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殿堂97座、1620多间,僧众住宅达3000多间。鼎盛时期,瑞应寺有喇嘛3000余位。瑞应寺在民间有“有名喇嘛三千六,没名喇嘛赛牛毛”的称誉,在僧俗民众中素有“东藏”的美称。[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瑞应寺遭到严重破坏,建筑及法物、佛像被毁,僧众也被遣散。1984年,辽宁省确定瑞应寺为第一批恢复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随后瑞应寺修复工程动工。 1994年,瑞应寺的大雄宝殿修复竣工。1997年,重建了活佛殿。1998年8月,居士们发愿修建的天王殿竣工。[2]
1991年,经国家、辽宁省、阜新市有关部门批准,由甘肃拉卜楞寺嘉木样活佛银盆选丸,按照藏传佛教仪轨,正式认定瑞应寺第七世察罕殿齐活佛察罕殿齐·洛桑·义希成来坚措。1997年10月9日,举行了第七世察罕殿齐活佛坐床典礼。同时期,瑞应寺活佛殿院内的一棵已枯死多年的柏树长出新芽。[2]
2012年时,察罕殿齐活佛为第七世察罕殿齐活佛察罕殿齐·洛桑·义希成来坚措,瑞应寺住持为阿斯楞喇嘛。 [2]
瑞应寺建筑方圆十里多,其中主要殿堂有大雄宝殿、祈愿殿、九大臣祈愿殿以及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外还有四大扎仓、德丹阙凌及活佛殿。周围有五座庙宇即白伞庙、护法殿、度母庙、关帝庙、舍利庙分建于东、西、南、北山顶或山坡上。此外,还有绕寺院一周的环寺路,路旁有上万尊石佛。[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