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富兰那·迦
富兰那迦叶是一位道德虚无主义者,在佛教中对其观点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在一种记载中,人在世间的各种行为,都没有功德,也没有罪业;没有善,也没有恶,不管你是行善或是作恶,也都不会有福业或罪业之果报;在另一种记载中,在否定了世间法善恶之外,还强调了实行道德的善法并不导致可获得解脱,并否定出世间的沙门果。
佛教因其主张否定了布施等行为有功德,而将其列为邪见之首恶并称为“无作见”[1]。另一类主张否定了世间法善恶业存在,主张无后世,乃至于一切法无所有的,称为断见或空见[2]。
富兰那迦叶称活命派宗师末伽梨瞿舍罗为“极白胜生类”,又《杂阿含经·八一经》中记载富兰那迦叶所持观点为“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3],在《长部·沙门果经》和《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中这是末伽梨瞿舍罗的观点[4]。故而他也有可能是活命派中一员。
《长部·沙门果经》记载的富兰那迦叶所持观点为为无作论[1][5],亦见于《长阿含经·沙门果经》:
“ | 我念一时至不兰迦叶所,问言: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现有果报,今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果报不?彼不兰迦叶报我言:王!若自作,若教人作,斫伐残害,煮炙切割,恼乱众生,愁忧啼哭,杀生偷盗,淫逸妄语,逾墙劫夺,放火焚烧,断道为恶。大王!行如此事,非为恶也。大王!若以利剑,脔割一切众生,以为肉聚,弥满世间,此非为恶,亦无罪报;于恒水南,脔割众生,亦无有恶报;于恒水北岸,为大施会,施一切众,利人等利,亦无福报。 | ” |
《杂阿含经·一六二经》只记载无作论而未有名号[6],迦多衍尼子《发智论》判定无作论为邪见,《大毘婆沙论》和《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认定无作论是删阇夜毗罗胝子的观点[7]。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记载富兰那迦叶为虚无论者(无施与等)和断灭论(死后断坏无有)者:
“ | 尔时实力子,便往诣彼六师之所,白晡刺拏迦摄波曰:何者是仁所宗法理?于诸弟子以何教授?勤修梵行当获何果?彼师告曰:太子!我之所宗,作如是见作如是说: ‘无施,无受,亦无祠祀。无善恶行,无业因缘,无异熟果。无今世,无后世。无父,无母,亦无化生有情。于此世间,无阿罗汉,正趣正行此世他世,于现法中,得自觉悟,正证圆满,皆悉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此事皆无。 于此有命,名之为生,此身谢已,五大[8]分离,更无生理,名之为死。地归于地,水归于水,火归于火,风归于风,诸根归空[9]。四人舆至焚烧之处,以火烧讫,但有残骨,更无所知,愚、智同此。与者名施,取者名受,诸说有者,皆是虚妄。’ |
” |
《大毘婆沙论》判定“无施与”等五类邪见入断见品,“死后断坏无有”等边执见,亦断见摄,其中“四大种士夫身,死后根随空转”之边执见为常见摄,因为执我所是常住[9]。《寂志果经》亦记载富兰那迦叶为断灭论[10]。《长部·沙门果经》记载这是阿耆多翅舍钦婆罗的观点。
除了“四大种所造为性,死后断灭,毕竟无有”,佛教又将断灭论的涵盖范围,扩展至“欲界至非想非非想处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11]。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称富兰那·迦叶与提婆达多破僧有关。莲华色比丘尼死后,提婆达多心中甚忧,以手支颊,退在一边,愁思而坐。富兰那·迦叶以其教义,促成其离开佛教僧团[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