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蜥鳄属(属名:Geosaurus)是种体型瘦长的海生海鳄类,属于地蜥鳄科。地龙是种肉食性鳄类,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海中。目前还没有发现地龙的蛋,所以对于它们生活方式的了解非常少。其他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例如蛇颈龙类或鱼龙类,都直接在水中产下它们的幼体。也不清楚地龙是在陆地上或海中交配。
地蜥鳄属 化石时期:
| |
---|---|
G. giganteus的重建图以及和人类的对比 | |
无效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纲 Reptilia |
科: | †中喙鳄科 Metriorhynchidae |
亚科: | †地蜥鳄亚科 Geosaurinae |
族: | †地蜥鳄族 Geosaurini |
亚族: | †地蜥鳄亚族 Geosaurina |
属: | †地蜥鳄属 Geosaurus Cuvier, 1824 [1] |
模式种 | |
巨型地蜥鳄 G. giganteus (von Sömmerring, 1816)
| |
种 | |
| |
异名 | |
地蜥鳄是由法国自然学家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在1824年命名,属名在希腊文中意为“大地蜥蜴”[1]。“地蜥鳄”意思是“陆地上的爬行动物”,最初被认为生活在陆地上,后来了解到,它大部分时间在水下度过。 过去因为不明的原因,地蜥鳄长期被用作中喙鳄属(Metriorhynchus)的中文名称,而真正的地蜥鳄则被长期翻译为“地龙”。
地蜥鳄是种大型海生爬行动物,属于伪鳄类的海鳄亚目演化支,是现代鳄鱼的远亲。地龙有短头颅骨,外形类似其近亲噬蜥鳄。牙齿弯曲,适合撕裂猎物身体,可能会攻击大型猎物。
许多关于地蜥鳄的早期研究,都是根据埃伯哈德·弗拉士(Eberhard Fraas)发现的一个接近完整头颅骨,这个化石发现于德国的地层,地质年代相当于侏罗纪晚期的启莫里阶晚期。弗拉士将这个头颅骨归类于G. suevicus[5]。这个头颅骨有长而狭窄的口鼻部,具有许多小型、尖锐牙齿,与模式种巨地蜥鳄(G. giganteus)的头颅骨有很大差异。在2009年的地龙属重新研究,显示这个长头颅骨其实属于环蜥鳄属[6]。
地蜥鳄的次异名包含:Brachytaenius、Halilimnosaurus[7]。自从19世纪以来,有许多种被归类于地蜥鳄属。但根据近年的数个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地龙属不是个单系群[8][9]。G. suevicus与G. araucanensis似乎另外形成一个单系群[8][10],可能是安那里奥鳄的近亲[8][11]。此外,许多早期时代命名的地蜥鳄科物种,并没有准确地归类。以地龙属为例,许多种被重新归类于到其他属,或成为其他种的异名。相反地,也有其他属的种,被改归类于地龙属[6]。
地蜥鳄属于地蜥鳄科,地蜥鳄科的其他属包含:地蜥鳄、噬蜥鳄、以及安那里奥鳄(Enaliosuchus);而地蜥鳄科的疑名则包含Aggiosaurus、泳鳄(Neustosaurus)。
根据2009年的重新研究,地龙属目前有三个有效种[6]:
在2009年的地龙属重新研究,提出地蜥鳄科的种系发生学分析,发现地龙属的许多种是并系群,或是应归类于其他属。
曾被归类于地龙属的许多种,目前被改归类于环蜥鳄属,包含:发现于德国的晚侏罗纪(晚启莫里阶)地层的G. suevicus、发现于墨西哥的晚侏罗纪(早提通阶)地层的G. saltillense[14]、发现于墨西哥的晚侏罗纪(中提通阶)地层的G. vignaudi[15]、发现于阿根廷的晚侏罗纪(早提通阶)的G. araucanensis[16]。
具有长口鼻部的G. gracilis,化石发现于晚侏罗纪(早提通阶)的德国。起初为Rhacheosaurus的模式种[17],之后被改归类于地龙属。根据2009年的重新研究,被改回独立属Rhacheosaurus[6]。
G. carpenteri的化石是一个部分头颅骨,发现于英格兰约克夏郡,最初是噬蜥鳄的ㄧ个种。在2010年的地蜥鳄科演化研究,被建立为新属,Torvoneustes[13]。
古巴的牛津阶地层发现一个地龙化石,目前还没有命名[18]。在2009年的研究里,认为这个化石可能是环蜥鳄属的近亲[6]。
地龙的身长为3米左右,与现存鳄鱼相比,体型较小。地龙的身体呈现高度流线型,游泳时可拥有较好的液体动力。而地龙的鳍状尾巴使它们游泳时比现代鳄鱼更有效率[19]。
近期的研究发现,地龙的幼年与成年个体有发展良好的盐腺。这意味地龙可以在盐水环境中生存,也可以在不发生脱水情况下,以离子含量与海水相同的动物为食,例如头足纲[20][21]。地蜥鳄的成年标本也发现有发展良好的盐腺[22]。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Mörnsheim组(属于索伦霍芬石灰岩,年代为早提通阶)发现了5种海鳄类化石,其中包含噬蜥鳄,与地蜥鳄属的巨地蜥鳄、苏维汇环蜥鳄、纤细脊蜥鳄。科学家提出这些海鳄颣的生态位不同,依此得以互相共存。噬蜥鳄与巨地蜥鳄的体型大,口鼻部短,有锯齿状牙齿,似乎是当地的顶级掠食动物。苏维汇环蜥鳄和纤细脊蜥鳄的口鼻部长,可能主要以鱼类为食;体型更瘦小的纤细脊蜥鳄似乎以更小的动物为食。除了上述4种地蜥鳄类以外,当地还发现真蜥鳄科的狭蜥鳄化石[23]。
德国南部的Nusplingen石灰岩层,年代较索伦霍芬石灰岩晚,属于启莫里阶晚期。当地发现了苏维汇环蜥鳄与巨噬蜥鳄(D. maximus)的化石。与索伦霍芬的状况相同,噬蜥鳄是顶级掠食动物,而环蜥鳄属主要以鱼类为食[2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