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灣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稚晖(1865年3月25日[1]:78—1953年10月30日),原名脁(一作眺),学名纪灵(又作寄蛉),后改名敬恒,字稚晖,号朏盦、朏庵,笔名燃、夷、吴朏等[2],以字行,男,江苏武进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开国元老。
吴稚晖原籍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出生于江苏武进和无锡交界处的雪堰桥。早年曾在南菁书院黄以周门下学习过。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试举人。接触西方文化后,追求无政府主义,后来参与孙中山主导的国民革命,孙中山信仰太平天国老兵故事即是出自吴敬恒所述。曾在苏报案中被认为是可能的告密者,在苏报案入狱的章太炎出狱后即批评吴稚晖曾密会清廷官员俞明震;也是早期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成员之一。
1898年到南洋公学任教,1901年时曾出任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堂(今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堂长[4]。
1903年在《苏报》撰文抨击清廷,痛骂当时执政的慈禧太后是“娼妓淫妇”。《苏报》案发后经香港去伦敦,后1904年前往爱丁堡大学学习英文[5]。当时在巡捕捉人时邹容可以逃跑,然而在吴稚晖怂恿爱国学社的人,在邹容家门口丢砖块叫骂“不入狱为无耻”下,与爱国学社不合的邹容愤而投案,最后病死狱中。[6]同案入狱后的章太炎出狱后,于1907年在日本《革命评论》第十号中,登出《邹容传》,批评吴稚晖出卖同志。引起吴在1908年《新世纪》第二十八号上抗辩。使章太炎回信吴稚晖在探视时亲口承认密会俞明震。“...案仆入狱数日,足下来视,自述见俞明震屈膝请安及赐面事。又述俞明震语,谓奉上官条教来捕足下,但吾辈办事,不可野蛮,有释足下意,愿足下善为谋。时慰丹在傍问曰,何以有我与章先生?足下即面色青黄,嚅嗫不语,须臾引去。此非仆与足下知之,同系者上有钱葆仁、程吉甫辈,可覆问也。”[7]
1905年冬参加同盟会。1906年在巴黎参与组织世界社,1907年刊行《新世纪》周刊及《世界画刊》,宣传无政府主义。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之一,后来在中国影响很大,中国共产党崛起以后渐渐被排挤、衰落。
1911年后,多从事文化运动。
1912年,与李石曾、汪精卫、蔡元培等人开办留法俭学会,开展留法勤工俭学[8],后来最鼎盛的时候1919-1920年间送出1600-2000名学生赴法,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包括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
1913年任教育部读音统一会议长,提倡国语注音与国语运动。他积极投入的国语注音,今称“注音符号”,仍于台湾及海外老华侨间通行。除了文化运动外,他更被蒋介石之子蒋经国视为老师。
1913年6月参与创办《公论》日刊。1913年参与孙中山发起的反袁世凯政权的二次革命,8月失败后于9月再赴欧洲[9]。
1920年初与李石曾、蔡元培等在北京成立中法大学,蔡元培任校长,李石曾任董事长。1920年冬在里昂设立分部,里昂中法大学(法语: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吴稚晖任校长,资金由中法双方共同筹集,后来1924年获得法国以庚子赔款退款捐助,此校到1946年结束,前后有131人获得博士学位,60人获得工程师文凭。
1924年,吴稚晖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华粥会。至今中华粥会仍在台湾运作,秉持着每月集会吃粥,以纪念吴稚晖。1925年,蒋经国向吴稚晖推荐自己为可以前往中国国民党候选成员,并且认为自己能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同意而前往苏联就读。虽然吴稚晖在中国国民党内是西山会议派重要人物,反对中国共产党之主张,后来促成中国国民党决定发起四·一二事件与苏联决裂,但吴稚晖并没有尝试劝阻蒋经国前往莫斯科之念头。
1927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与苏俄的密切联系危害中国未来发展,并有破坏中华文化之嫌,因此力倡清党。之后,他反对中国国民党内一切反对蒋中正的力量,成为蒋的御用心腹智囊;在1927年-1950年间的国共斗争中,扮演积极反共的角色,并参与杀害共产党员陈延年(陈独秀之子)。
1937年,他在重庆上清寺向汪精卫下跪,恳劝汪精卫“救救中国”,“悬崖勒马”,“结束战事”,“不应为一己求自全自保”而“袖手旁观”,汪精卫之后开始发表亲日言论,主张“和平运动”,并最终出走越南,投靠日本。
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病逝陪都重庆,蒋介石力邀吴稚晖为新主席,但被其推辞,按其原话,吴稚晖的推辞理由是这么“三不”:
“ | ” |
以后,吴稚晖也基于此三点,不任任何官职。
1946年,国民政府宣布结束训政阶段,在南京召开的制宪国民大会确立了《中华民国宪法》,吴稚晖担任制宪代表主席,将《中华民国宪法》递交给蒋介石。这个历史时刻所拍摄下的照片,至今仍然是台湾历史教科书里的重要图片。因此,很多台湾人对他的印象是“制宪大老”。随后蒋介石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
1947年3月17日,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部聘定第二届指导员吴稚晖、戴季陶等25人,评议员周鲠生等49人[10]:8314。3月23日,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各级监察委员会考核员政治活动办法》,并改选常务委员,张继、吴敬恒、王宠惠、邵力子等12人当选[10]:8319。1947年,在原籍江苏省武进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并被蒋介石聘为首批总统府资政。
1949年,蒋介石派专机“美龄号”将吴稚晖从广州接到了台湾台北。6月1日,蒋介石与蒋经国在台北拜访吴敬恒,晤谈后抵达冈山,于傍晚偕蒋经国等视察高要塞[10]:8932。有一次蒋经国问他:“先生,你看我们今后成功的希望怎么样?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希望怎么样?”吴老先生的答复非常简单,他说:“你想成功,就会成功,你不想成功,就永远不会成功。”[11]:34-35吴稚晖又对蒋经国说:
“我知道有许多人,想用各种手段反对你,也有人造谣中伤你;但是这些事,想明白了,算不得什么!为了你的父亲,为了你的同事,你都必须好好的做。一个没有被人打击过的人,是不会成人的。我觉得你所受的打击还是太小了。你现在不但是为了自己的工作,要好好干下去;即使为了你的各种各样敌人,更应该好好的干,因为任何敌人所希望的,是你放手、让步、不干!”[12]:232
1953年,吴敬恒病重住院。根据好友李石曾在吴敬恒住院期间探望时写下的日记记录:“稚老在医院晤面,屡次表示欲到美国看子淑微就医情况,俟较愈再往,而卒未能成行,稚老憾事……”日记中还记录说,如果能成行美国,也不会海葬金门。同年10月30日深夜,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吴敬恒于台北逝世[13]:75。《雷震日记》记述,在10月30日病况危急时,相关人员曾用输血和氧气希望能让他在11月1日过世,以避开蒋介石的“寿诞”,后来发现可能拖不到11月1日,于是在30日当天即使救治中止,终于在当日深夜11时28分去世,[14]:469享寿88岁。
蒋介石题词“痛失师表”。12月1日,按照遗嘱,蒋经国将他的遗骨运到金门,雇用渔船,“把它葬于厦门南面海底”[15]:407-413。
1964年3月,连基座高达四米以上的吴稚晖铜像于台北市敦化北路跟南京东路交叉口圆环竖立,[16]成为当时台北市地标之一。1983年9月8日,作家李敖发表〈砸掉那铜像〉一文,称吴稚晖在苏报案前就密会俞明震,在接到俞明震侄子俞大纯的信时,不向同志报备,前往应邀。获得俞明震出示公文,显然俞不把吴稚晖当外人看。俞更与吴稚晖联络化名,委以线民责任。吴稚晖才能在同志被抓的风声鹤唳时前往探监。并引述邹容入狱,称“可见邹容之死,‘敬恒之所致’实有关系。一个自己不敢入狱的吴稚晖,却鼓励邹容去入狱,他的人品是哪一种,也就一看即知了。”并讽刺敦化北路的铜像“每次经过台北敦化北路南京东路,我就会对交叉口的一座铜像,展开一番‘看没有起’,铜像铸的是一个糟老头儿,他的名字,叫吴敬恒(稚晖)”,“而是一座出卖同志的革命逃兵的铜像,这可太讽刺了”。[17]1988年11月,该铜像因整顿交通等因素被拆除,铜像今置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公园。
在金门县金城镇水头附近,有一座稚晖公园,于海葬当年建成。与水头码头比邻而座,由于公园地势较高,水头码头景致尽收眼底。除此,还可瞭望小金门、大陆及金烈水道等。园内建筑稚晖亭(后改为吴公亭),铸铜像、立石碑,皆出于蒋经国经营。[18]:326亭中央是蒋介石所题的碑“吴稚晖先生水葬纪念亭”。公园尽头则是敬恒先生半身铜像。另于由蒋经国修建太鲁阁之交通要道(即横贯公路),以“稚晖桥”命名之。
在其身后,李石曾、邓传楷等人开始筹设学校纪念他。1955年筹设稚晖海专[19],1960年设立私立稚晖初级中学,1963年增设高中部,改称稚晖中学。1986年,稚晖中学改为稚晖高级工业家事职业学校,1996年又更名为嘉义市私立仁义高级中学。[20]
1964年3月,吴稚晖先生百年诞辰,蒋介石撰颂词赞扬吴氏一言而为天下法,一行而为万世师。[13]:106台湾邮局并为吴发行一张个人像3元纪念邮票,当年全台可盖戳寄信。
雕刻家王如玖曾为其雕像。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