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副爬行动物(Parareptilia)是爬行动物的一个演化支或是亚纲,根据不同的定义,范围为已灭亡的原始无孔爬行动物,或是无孔亚纲的另一名称。这两个范围的效用,取决于龟鳖目在生物演化史上的地位,副爬行动物与其它爬行类的关系仍然未确定。
Everett C. Olson在1947年建立起这名称,意为“接近爬行动物”,用来包含一群相对于真爬行动物的已灭绝古生代爬行类。
这名称后来废弃不用,直到它再度被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使用,用来包含与龟鳖目无关系的无孔亚纲。在1988年,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 与其他人提出许多羊膜动物的第一个系统发生学定义,将蜥形纲(Sauropsida)定义为爬行纲(Reptilia)的母演化支,并提出无孔亚纲由杯龙目与龟鳖目两个姐妹分类单元构成(比阿尔弗雷德·罗默在1967年提出的定义还要狭窄)。如此一来,许多二叠纪与三叠纪爬行类不再包括于无孔亚纲内,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名称来包含它们,所以副爬行动物被再度使用。然而,他们没有足够信心使副爬行动物可成为正式的分类。
以下为高斯特等人提出的演化树:
羊膜动物 |
| ||||||||||||||||||||||||||||||||||||||||||||||||
Michel Laurin与Robert Reisz在1995年提出一个不同的分类法,爬行纲被分成副爬行动物(现为正式的分类)与真爬行动物。大鼻龙科被改成真爬行动物,副爬行动物包括早期无孔亚纲与龟鳖目,但不包含大鼻龙科与Protorothyrididae科。中龙科被列在两群之外,成为爬行纲(但依旧是蜥形纲)的姐妹分类。传统的无孔亚纲被否决成并系群。如下列:
羊膜动物 |
| ||||||||||||||||||||||||||||||||||||||||||||||||
相反地,Oliver Rieppel于1994与1995年,并与de Braga于1996年与1997年,先后提出龟鳖目其实跟鳍龙超目有关系,所以是双孔亚纲。在1998年,Rafael Zardoya与Axel Meyer以分子系统发育学支持龟鳖目是双孔亚纲的理论。如果属实,副爬行动物将成为完全灭绝的演化支。然而当时这假说并不广为脊椎动物生物学家广泛接受,麦可·班顿(Michael Benton)在2000与2004年保留传统的无孔亚纲来包括副爬行动物与龟鳖目。
以下分支图是依照M.S. Lee于2013年的分析所绘制。[1]
羊膜动物 Amniota |
| ||||||||||||||||||||||||||||||||||||||||||||||||||||||||||||||||||||||||||||||||||||||||||||||||||||||||||||||||||||||||||||||
|last2=
(帮助)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