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徳国女高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黛安娜·丹姆勞(德語:Diana Damrau,德语发音:[diːˈana ˈdamʁaʊ],1971年5月31日—),德國歌劇演唱家,擅長詮釋花腔女高音,代表作為於莫札特的歌劇《魔笛》中的夜后,以及理查·史特勞斯和霍夫曼史塔合作的歌劇《納克索島的阿麗亞德妮》中的薩賓娜塔(德語:Zerbinetta)。從 2010 年起,她漸漸轉型,改採十九世紀的義式美聲唱法,詮釋《茶花女》中的薇奧莉塔(德語:Violetta Valery),以及《拉美莫爾的露琪亞》中的主角。同時,丹姆勞也是知名的藝術歌曲歌手。
黛安娜·丹姆勞 Diana Damrau | |
---|---|
出生 | 德国巴伐利亞金茨堡 | 1971年5月31日
国籍 | 德国 |
母校 | 維爾茨堡音樂學院 |
职业 | 歌劇演唱家(女高音) |
活跃时期 | 1995年至今 |
配偶 | 尼可拉·泰斯特(2010年结婚) |
儿女 | 2 |
奖项 | 巴伐利亞科學與藝術勳章 巴伐利亞榮譽勳章 |
网站 | diana-damrau.com |
丹姆勞生於德國巴伐利亞邦的金茨堡,她的歌劇演唱啟蒙於德國歌劇演唱家Carmen Hanganu,在符茲堡音樂學院求學期間,因聲帶水腫[1][2],看過幾位醫生後,她決定以替代療法取代手術,為期一年半[3]。畢業後,丹姆勞到奧地利的薩爾斯堡與Hanna Ludwig共事。
丹姆勞初試啼聲是在符茲堡,接著登上曼海姆國家戲劇院和法蘭克福歌劇院,自此她就一路唱遍全球的知名舞台,像是奧地利的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美國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英國倫敦的皇家歌劇院、德國的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奧地利的薩爾茨堡音樂節都留有她的身影。
2004 年,在義大利米蘭的斯卡拉大劇院翻新重新開幕時,丹姆勞受邀於薩里耶利的《歐羅巴的現身》擔任女主角,該場演出由義大利指揮家穆蒂負責指揮[4]。
莫札特《魔笛》中的夜后可說是丹姆勞生涯代表作,她曾詮釋這個角色不下十五次,像是在薩爾茨堡音樂節[5][6]、英國倫敦的柯芬園[7]、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法蘭克福歌劇院以及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在 2007/2008 樂季,丹姆勞在大都會歌劇院創下紀錄,於一部作品的同場不同幕中詮釋兩個角色,即為《魔笛》中的夜后及帕蜜娜公主(英語:Pamina)。
丹姆勞另一知名演出,是在 2011 年重製版的法國作曲家奧芬巴哈《霍夫曼的故事》中詮釋整部作品共四位女主角[8]。丹姆勞擔綱過的花腔女高音角色有《納克索島的阿麗亞德妮》中的薩賓娜塔、義大利貝里尼《清教徒的艾維拉》(義語:Elvira)、義大利董尼才第《聯隊之花》的瑪麗(義語:Marie)、莫札特《牧羊人之王》的阿敏塔(義語:Aminta)等。抒情女高音也是丹姆勞所擅長的,例如法國馬斯奈《瑪儂》的主角、理查·史特勞斯《玫瑰騎士》的蘇菲(德語:Sophie)、莫札特《唐·喬望尼》的安娜(德語:Donna Anna)、舞台劇導演 Moshe Leiser 和 Patrice Caurier執導《漢澤爾與格蕾太爾》,又名《糖果屋》的格蕾太爾(義語:Gretel)、莫札特《費加洛的婚禮》的蘇珊娜(義語:Susanna)等。
丹姆勞以美聲唱法詮釋的精彩曲目還不只是這樣,像是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出重製版義大利羅西尼《奧利伯爵》喜歌劇[9]、利塞奧大劇院演出董尼才第的《村女琳達》的主角[10]。她重返大都會歌劇院時帶來兩部作品,其一為董尼才第《愛情靈藥》的阿蒂娜(義語:Adina),其二為羅西尼《塞維亞的理髮師》羅西娜(義語:Rosina),並在柏林和維也納演出董尼才第的《拉美莫爾的露琪亞》。2012 年,丹姆勞生完第二胎後就重返舞台,參與大都會歌劇院 2013 年初全新推出的威爾第《弄臣》,在這場演出之前,她所扮演的威爾第《茶花女》主角第一次在同一舞台亮相。同年十月,丹姆勞為伊恩·貝爾創作的《妓女生涯》歌劇在維也納河畔劇院首映獻聲演出[11],2014 年,她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唱貝里尼的《夢遊女》,2016 年,她詮釋的伯爵夫人首次在斯卡拉大劇院首映的《費加洛的婚禮》粉墨登場[12],第三幕的《美好時光今何在》(義語:Dove sono)詠嘆調中,她的連音(英語:legato)、樂句(英語:phrasing)以及詮釋(英語:interpretation)獲得滿堂喝采[13]。
2018 年,丹姆勞領銜演出瑞士蘇黎世歌劇院推出的董尼才第《瑪莉亞.司徒阿達》[14],2019 年,她分別在西班牙利塞奧大劇院和德國柏林德意志歌劇院音樂會上,首次演出法國作曲家托瑪《哈姆雷特》的奧菲利亞一角[15][16]。
在獻聲歌劇的同時,丹姆勞也是音樂廳舞台的常駐歌唱家。2006 年,她攜手西班牙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哥在慕尼黑為 2006年國際足總世界盃獻唱開幕曲[17],她所獻聲的藝術歌曲曾登上維也納音樂協會大樓、紐約卡內基大廳、倫敦威格摩爾音樂廳、義大利斯卡拉大劇院、奧地利施瓦爾岑貝格舒伯特音樂節、德國基辛根夏季音樂節以及在慕尼黑音樂節和薩爾茲堡音樂節兩大音樂節,德國豎琴家薩米耶‧狄‧梅斯特還曾特別為她擔綱伴奏。丹姆勞的音樂廳曲目有莫札特的《C小調彌撒》、《d小調安魂曲》和《歡欣、雀躍經文歌》,和韓德爾的《彌賽亞》一樣經典。她曾和許多指揮家合作,如美國的李汶、印度籍帕西裔梅塔、美國馬捷爾、英國的科林·戴維斯爵士、德籍匈牙利裔克里斯多夫.馮.杜南伊、美國雷歐納‧史拉特金、法國皮耶·布萊茲、奧地利哈農庫特以及西班牙羅培茲.柯博斯等等。
粗體表示全新製作
斯卡拉大劇院:
大都會歌劇院:
皇家歌劇院: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
薩爾茲堡音樂節:
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
1999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4 年:
2016 年:
2018 年:
2020 年: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