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朱学说是春秋戰國時代一顯學,以杨朱為代表,為道家激進派,充滿了个人主义、享樂主義。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0年10月14日) |
楊朱主張「貴己」、「為我」。所謂「貴己」,是說「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即順乎人類自然本性;「為我」則指行為應以個人出發,也就是主要是在提倡个人主义。他突破老子的清心寡欲,主張放縱自我以達到快樂的享樂主義,他反對墨家的兼愛及儒家的仁義主張,認為治國的大前提是「既不損己為人,亦不損人為己。」
楊朱發表思想時,各國諸侯為擴充王國領土而發動戰爭、驅策庶民以保王族利益,他認為這有違人性,非治天下之道。他說:「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取利于)天下,天下治也。」[1]
楊朱的貴己說,以態度明顯但是手段溫和的自我中心主義,主張追求個人獨立的自然權利,衝擊當時的君權思想,实则是墨子功利主义、利他主义思想之外的又一反對专制学说,故孟子常把两者相提并论,称杨朱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因而衍生出「一毛不拔」的成語。但孟子也說,「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簡稱「逃墨歸楊,逃楊歸儒」,所以許多後人詮釋,孟子認為「楊近墨遠」楊朱思想較接近於儒家思想。
学者王中江认为杨朱思想不能简单理解为利己主义,而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想。[4]另一位学者马作武提出,杨朱思想是对当时君主制、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反抗,以及认清专制制度对人的个体性的扼杀,杨朱的存在意味着中国古代出现过的个人主义的思想启蒙。[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