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20「共青團(Komsomolets)」裝甲履帶牽引車 (俄語:Bronirovannyy gusenichnyy tyagach Komsomolets T-20)是蘇軍在冬季戰爭及二次世界大戰中所使用的輕型火炮牽引車。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2月27日) |
T-20由1936年設計,於1937年-1941年由STZ及高爾基生產。
該拖車設計用於牽引輕型火炮,例如 M1937 45mm 戰防炮及 PM1938型迫击炮。除了武器之外亦能拖曳火炮前車攜帶少量彈藥,以及乘載六人的炮班成員。遇然亦會同時牽引兩輛前車以增加載量。
車首的車廂有全裝甲保護及有一裝備DT 機槍的球型槍架,並為駕駛與車長提供乘坐空間。車體中後部有兩排背對背長椅,供炮班成員面向外的乘坐,可以加裝帆布帳篷保護在嚴寒的天氣下的乘員。
縱然T-20共青團裝甲牽引車是被設計為機械化部隊提供機動力,但部份的T-20仍然被投入1941年的作戰中,擔當小戰車的角色。[2]
T-20被紅軍使用於冬季戰爭以及二次大戰。於巴巴羅薩行動時,部份T-20牽引車充當小戰車角色,直到1941年後方回復純粹炮兵牽引車的身份。
芬蘭與納粹德國皆曾使用所俘虜的本車。1943年春季與夏季,羅馬尼亞於Rogifer 工廠(即Malaxa)翻修34輛虜獲的T-20裝甲牽引車,官方稱為"Șenileta Ford rusesc de captură(虜獲蘇聯福特小型裝甲車輛)"。因為T-20使用了特許生產的福特引擎,而羅馬尼亞於布加勒斯特則有一家福特卡車工廠,故此檢修與維護作業變得容易。[3]本牽引車被用於拖曳德製5cm Pak 38反坦克炮。第5與第14步兵師各接收了十二輛,第2裝甲團接收了六輛而第5騎兵師於1944年8月接收了四輛,所有同型車皆損失於作戰或被紅軍奪取。
1941年,T-20的底盤加裝ZIS-2 57mm戰防炮,成為試驗性質的ZiS-30。
而德國亦都試驗性地在虜獲的T-20車頂裝上3.7 cm Pak 36戰防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