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臀目

蜥形纲的一目恐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鳥臀目

鳥臀目(目名OrnithischiaPredentata)也稱為鳥盤目。是一類有(外觀類似鳥喙)的植食性恐龍ornithischia之名源自希臘文中表示「鳥的」的ορνιθειοςornitheos)與表示「髖關節」的ισχιονischion),意思是「如鳥類般的臀部」。之所以有這種名字,是因為牠們擁有與鳥類相似的骨盆結構。然而,一般認為鳥類實際上是蜥臀目獸腳亞目的後代。鳥臀目恐龍的腹部、胃部都非常的寬大,因為臀部骨骼的原因,在同樣長度、體積的情況下,牠們的胃部容量遠遠大於蜥臀目的所有恐龍,鳥臀目的尾部粗度也是蜥臀目的1.5倍到2倍寬。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演化支 ...
鳥臀目
化石时期:200–66 Ma
侏罗纪白堊紀
Thumb
埃德蒙頓龍骨盆結構(左側)
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Seeley, 1888
演化支
異名
  • Predentata Marsh, 1894
关闭

特徵

Thumb
鳥臀目的骨盆結構(左側)

恐龍總目哈利·絲萊(Harry Seeley)於1887年分為兩目:蜥臀目、鳥臀目。這種分法主要根據形狀類似骨盆(但是鳥類並非鳥臀目的後代)、脊椎骨的細節、以及是否擁有前齒骨前齒骨是下頜前段的一塊從齒骨額外生長的骨頭,形狀為U形。前齒骨與上頜的前上頜骨互相咬合。它們呈現類似鳥嘴的形狀,可以撕裂植物。

鳥臀目恐龍的恥骨(Pubis)分別指向前方與後方尾巴,往後與坐骨(Ischium)平行,與往前的突出部支撐者下腹部。使骨盆呈現一個四端分岔的結構。蜥臀目恐龍的恥骨則是別指向下方與前方,類似遠古蜥蜴那樣。鳥臀目恐龍眼窩前的洞比蜥臀目恐龍的小,但有較寬廣、穩定的骨盆。類似鳥類的平行骨盆結構,在恐龍中分別獨立演化出三次,分別為鳥臀目、鐮刀龍超科、以及馳龍科

在鳥臀目中,至少有三個演化支演化成可採四足步態行走。有科學家推測,在鳥臀目的早期演化階段,已經出現往四足步態的演化趨勢[2]

種系發生學

鳥臀目分成兩個演化支装甲类角足龙类。装甲类包括劍龍亚目(例如劍龍)與甲龍亚目(例如甲龍)。角足龙类包括頭飾龍類角龍亚目厚头龙亚目),以及鳥腳亚目(例如鴨嘴龍科埃德蒙頓龍)。

以下演化樹取自於R.J. Butler的2005年研究:

鳥臀目

?皮薩諾龍

?法布爾龍科

頜齒類
装甲类

小盾龍

覆盾甲龍形類

莫阿大學龍

扁腳類

剑龙亚目

Ankylosauromorpha
  

腿龍 Thumb

  

甲龙亚目

角足龙类

斯托姆博格龍 Thumb

靈龍 Thumb

鹽都龍

畸齒龍科

鸟脚亚目

頭飾龍類

厚头龙亚目 Thumb

角龙亚目

以下演化樹則是取自於徐星等人的2009年研究[3]

鳥臀目

皮薩諾龍

畸齒龍科

頜齒類
装甲类

?賴索托龍

小盾龍

莫阿大學龍

腿龍 Thumb

剑龙亚目

甲龙亚目

角足龙类

斯托姆博格龍 Thumb

靈龍 Thumb

何信祿龍 Thumb

奧斯尼爾龍 Thumb

稜齒龍

熱河龍

鹽都龍

奔山龍

西風龍

鸟脚亚目

頭飾龍類

厚头龙亚目 Thumb

角龙亚目

以下演化樹則來自於理查德·巴特勒(Richard J. Butler)在2011年的研究,顯示出稜齒龍熱河龍與其他鳥臀目恐龍的演化關係[4]

鳥臀目

皮薩諾龍

畸齒龍科

始奔龍

頜齒類

賴索托龍 Thumb

装甲类

小盾龍

莫阿大學龍

腿龍 Thumb

剑龙亚目

甲龙亚目

新鳥臀類

斯托姆博格龍 Thumb

靈龍 Thumb

何信祿龍 Thumb

奧斯尼爾龍 Thumb

角足龙类

鸟脚亚目

頭飾龍類

厚头龙亚目 Thumb

角龙亚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