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对红楼梦的研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红学是一門以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爲對象的学问。
文學 |
文學 |
各國文學 記事總覽 |
出版社・文学期刊 文学獎 |
作家 |
詩人・小說家 其他作家 |
「紅學」一詞在嘉慶、道光年間出現,在當時是個開玩笑的說法,李放在《八旗画录》(1919)“曹霑”篇中称“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而研究《紅樓夢》成為嚴肅專門的學問,始自胡適在1921年所寫考證《紅樓夢》的文章。胡適的研究初步證實了《紅樓夢》的作者為曹雪芹,提出了「自傳說」。從此,《紅樓夢》的研究工作與清代考據學,與民初的整理國故匯合起來。至今紅學研究已汗牛充棟,裡面基本跨足了歷史文化方方面面的推敲,作出各種觀點各異的解釋。[1]
由于传世版本多,欣赏角度与动机的不同,学者们对于红楼梦的作者与内容,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中大致可分为索隐派、考證派、階級鬥爭論與文學批評派共4派。
晚清時,不少人視《紅樓夢》為清初政治小說,旨在宣揚民族主義,弔明之亡,批評滿清。1915年蔡元培撰寫《石頭記索隱》,總結其說,推論小說中人所影射的歷史人物。故此視《紅樓夢》為政治小說的觀點,被稱為「索隱派」。
1970年代,「索隱派」一度在台灣零星「復活」,代表學者是潘重規和杜世傑。他們不再堅持小說影射歷史人物,而強調全書宗旨在反清復明或仇清悼明。即使如此,索隱派持論說服力終嫌微弱。[2]
1921年,胡適〈紅樓夢考證〉一文是「自傳說」的開山之作。胡適認為《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傳,寫他親見親聞的曹家繁華舊夢。在「自傳說」的號召下,許多有關曹雪芹的史料陸續被發現,從考證曹雪芹的身世,來說明《紅樓夢》的主題和情節。
受「自傳說」影響,不少學者集中研究作者曹雪芹的生活。就考證曹雪芹的家世而言,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是集大成之作,他把歷史上的曹家,與小說的賈家完全等同起來。這種「考證派」紅學已變為「曹學」。[3]
俞平伯在20世紀50年代初已反省「自傳說」,指出其弊病為:「第一,失卻小說所為小說意義。第二,這樣處處黏合真人真事,小說恐怕不好寫,更不能寫得這樣好。第三,作者明說真事隱去,若處處都是真的,即無所謂『真事隱』」。[4]
「鬥爭論」始自1954年,李希凡等大陸學者對「自傳說」俞平伯的抨擊,三十多年間,在大陸學界一度取得紅學的正統地位。「鬥爭論」認為《紅樓夢》不是自傳,而是「很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階級鬥爭」。[5]
「鬥爭論」把小說當作歷史文件來看待,嚴格來說,屬於社會史的範疇而不是文學研究。它是馬克思理論在《紅樓夢》研究上的引申。[6]
红学研究有四派:
其他流派:
紅學研究者眾多,爭論在所難免,據刘梦溪記錄紅學的爭論前後共有十七次的論戰,公案約有九次、四條不解之謎和三個死結[9]:
在1960年代,專業與業餘的紅學家,已有300多家。[12]
大陆“红学”家二十八宿(张爱玲与杨宪益对调):
港台“红学”家四大金刚:
海外“红学”家十八罗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