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京都道、神奈川縣道2號東京丸子橫濱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東京都道、神奈川縣道2號東京丸子橫濱線(日语:東京都道・神奈川県道2号東京丸子横浜線/とうきょうとどう・かながわけんどう2ごう とうきょうまるこよこはません)是日本東京都品川區西五反田至神奈川縣橫濱市神奈川區的主要地方道。以丸子橋交差點為界,往五反田方向稱作中原街道,往綱島方向稱作綱島街道。

左方是國道1號、第二京濱,右方是東京都道2號、中原街道


概要
歷史
現在的洗足至丸子橋,以及綱島至港北區篠原的區間,是鎌倉時代建造的鎌倉街道下之道一部分[4]。 室町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闢建連結後北條氏本城小田原城與支城江戶城的中原街道,之後由德川家康進行整備。 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東京府告示第百六十二號」(府縣道之認定)與「神奈川縣告示第百二十二號」(府縣道之認定)指定東京府道19號下大崎川和線、神奈川縣道都田下大崎線(中原口至丸子橋)、神奈川縣道神奈川溝之口線(綱島至菊名)。之後,為了舒緩已飽和的京濱國道,於京濱國道六鄉橋與府縣道東京厚木線二子橋之間架設丸子橋[5],並於1935年(昭和10年)5月11日通車。
1936年(昭和11年)9月25日,「內務省告示第五百十六號」(指定府縣道竝指定地方費道)指定東京府道5號東京神奈川線、神奈川縣道8號神奈川上丸子線。當時的菊名以南是走現在的舊綱島街道與六角橋經神奈川區役所至國道15號瀧之橋[6]。
1954年(昭和29年)1月20日,「建設省告示第十六號」(主要都道府縣道及市道)指定主要地方道五反田丸子東神奈川線。翌年1955年(昭和30年)3月4日,「神奈川縣告示第百三十六號」指定神奈川縣主要地方道東京丸子橫濱線。同年12月15日「東京都告示第千五十八號」指定東京都主要地方道東京丸子橫濱線。 1993年(平成5年)5月11日,「建設省告示第千二百七十號」(依道路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之主要都道府縣道及市道)指定為現在的東京都道、神奈川縣道2號東京丸子橫濱線為主要地方道[7]。
Remove ads
路線狀況
以川崎市中原區丸子橋交差點為界,主要在東京都內的北側通稱「中原街道」,在神奈川縣內的南側通稱「綱島街道」。該交差點往西(橫濱市綠區中山町、神奈川縣茅崎市方向)的神奈川縣道45號丸子中山茅崎線,在川崎市內與橫濱市內的曲間也通稱為「中原街道」。
- 神奈川縣道、東京都道140號川崎町田線(橫濱市港北區大綱橋交差點 - 樽町交差點)
2010年(平成22年)度道路交通普查的各觀測地點交通流量如下。 東京都內[9]
觀測地點 | |||||
大型車輛數(上下合計) | 小型車輛數(上下合計) | 二輪車類 | 自行車類 | 步行者類 | |
品川區旗之台5-15-15 | 3,388台 | 28,128台 | - | 922台 | 1,364人 |
大田區南千束2-33 | 4,261台 | 27,120台 | 1,770台 | 564台 | 2,453人 |
大田區田園調布本町32 | 2,864台 | 20,235台 | 2,487台 | 2,412台 | 990人 |
(皆為12小時統計流量)
上述全地點皆是車道寬16.00m、行人道寬4.40m、車道數4線(單側2線)。
- 東京都內的都道2號間全區間列為第一次緊急輸送道路[10]。
地理
註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