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智度論》(梵語:महा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पदेश,羅馬化:*Mahāprajñāpāramitopadeśa)[1],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優波提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論》、《般若經問論》[2],簡稱為《大智釋論》、《智度論》、《大智論》、《大論》、《智論》、《釋論》等,是以九部般若中的「中品般若」——也就是《大品般若經》(梵本二萬二千頌)為對象的注釋書,為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重要著作。本論已不存梵本,僅漢譯本傳世。
在漢傳佛教之中,三論宗吉藏,天台宗慧思、智顗,及華嚴宗澄觀等人的著作,都大量引用了《大智度論》[3]。天台止觀的代表性著作《次第禪門》一書,就大抵取材自《大智度論》[4]。兼習《大智度論》本是南北朝佛教的普遍風氣[5][6],而在以長安、鄴城為中心的北方佛教中,更出現專門研習《大智度論》的北土智度論師[5]。
吉藏《大品經義疏》引廬山慧遠《般若經問論集》(又名《大智論抄》),稱《大智度論》的梵語題名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優波提舍》[7]。自新疆庫車出土的二份《大智度論》古寫本殘卷,亦題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優波提舍》[1]。
傳說龍樹為大龍菩薩帶至龍宮,得受諸多方等深經、無量妙法,出來後大弘佛法,作《優波提舍》十萬偈、《中論》五百偈等[8][9]。傳說所提及的《優波提舍》,或許就是《大智度論》,根據僧叡〈大智釋論序〉的記載,龍樹作《大智度論》,其略本有十萬偈。
對於《大智度論》的作者是否為龍樹,現代研究者沒有一致的看法。有認為此論是從說一切有部轉學大乘之喀什米爾僧人所造,亦有人認為此論即是龍樹所造[8]。
後秦弘始四年(402年)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西明寺始譯,至弘始七年(405年)譯訖,經論合編合計一百卷。其中,《大品般若經》(梵本二萬二千頌)佔二十七卷,若扣除經文,釋論應為七十三卷。《大智度論》一百卷的前三十四卷詳釋《大品般若經·序品》,這部份為全譯,解釋其他品的釋論是擇要譯出。
《大智度論》從大乘中觀學派的立場講述中道實相,以四悉檀和二諦解釋實相之理,並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作出系統性的解說,大力闡揚了般若經的空觀和菩薩行思想。论中所引经籍甚多,保存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
廬山慧遠以《大智度論》“繁重”,為便初學,加以删削而成《大智論抄》,又名《般若經問論集》,已佚。歷史上,存在多種《大智度論》的注釋,但今僅存北周慧影的《大智度論疏》(原24 卷,現存 7 卷)。
比利時研究《大智度論》的學者艾蒂安·拉莫特,基於本論對說一切有部及北印度傳說的熟悉程度等理由,以及其他的疑點,提出此論可能不是出身南印度的龍樹所造[8]。
日本學者干潟龍祥,仍肯定本論為龍樹所作,但是以為鳩摩羅什在漢譯過程中已有所增修,產生諸如「秦言」、「天竺語法」之類,絕非梵本會有的段落[8]。
印順法師支持本論為龍樹所造,主張論主包容異說而涵括全印各學派,不止於說一切有部義,所引之事不限於北印,與南印度亦有密切關係。他對其他的懷疑理由也作出回應,並認為「秦言」、「天竺語法」之類的按語,是歷代譯經者增添夾注的慣例,由僧叡等人為之[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