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橋站 (日本)
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的鐵道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橋站(日语:新橋駅〔新橋驛〕/しんばしえき Shimbashi eki */?)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是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東京地下鐵、東京都交通局(都營地下鐵)、百合鷗的鐵道車站。


Remove ads
停靠路線
此站共有以下4間公司的路線停靠。
- JR東日本:各線(後述) - 3字母簡寫「SMB」
- 東京地下鐵:
銀座線 - 車站編號「G 08」
- 東京都交通局(都營地下鐵):
淺草線 - 車站編號「A 10」
- 百合鷗:
東京臨海新交通臨海線 - 此站是起點。車站編號「U 01」
JR東日本的車站停靠的路線,在軌道名稱上只有東海道本線1條路線(詳細參見路線條目和「鐵道路線的名稱」),而作為運行系統則有以下4個系統停靠,各自擁有專用的軌道。旅客資訊按照以下的系統名。
Remove ads
歷史
1872年10月14日(明治5年9月12日),本站~橫濱站(現時櫻木町站)通車,是日本第一條鐵路。另外,1872年6月12日(明治5年5月7日),品川站~橫濱站先行通車。
之後,1889年(明治22年)7月1日東海道本線至神戶站全線通車。本站作為國土重要幹線東京側的總站,在東京站開業前擔任重要角色。
現在的車站已為第2代站體。自1914年東京站建成、東海道本線的起點改至該站後,原烏森站改稱為新橋站,原新橋站改稱汐留站,並成為行李列車與貨物列車的專用站(參見汐留站)。烏森站於1909年啟用,相當於現在山手線的電車專用站。延後完工的初代站舍是參考辰野葛西建築事務所設計的萬世橋站,採用文藝復興式煉瓦建築設計。後因關東大地震釀成火災,但結構受損程度輕微故整修屋頂部分後繼續使用至戰後。之後由於東海道線與橫須賀線分離運行而建設地下月台時,站房造成施工困難,於1970年(昭和45年)拆除。
有見上野東京線通車後東海道本線的載客量增加,因此2013年2月22日起東海道本線的月台開始擴建工程。上行線移動了約400米,西側擴建了0.78米[1]。
- 1872年10月14日(明治5年9月12日):新橋站(初代)啟用。
- 1909年(明治42年)12月16日:鐵道院的烏森站(からすもりえき)臨時站舍啟用。是只限旅客使用的客運車站。
- 1914年(大正3年)
- 3月30日:煉瓦建造的站舍竣工。
- 12月20日:東京站啟用,新橋站(初代)改稱汐留站、烏森站改稱新橋站(第2代)(之後參見汐留站)。
- 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日本國有鐵道成立。
- 1968年(昭和43年)10月1日:中止行李業務。
- 1976年(昭和51年)10月1日:此前與東海道線共用月台的橫須賀線新設地下月台。當時有總武快速線往品川的列車班次停車。橫須賀線列車於1980年(昭和55年)10月1日起轉移至地下月台(參見「SM分離」)。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國鐵分割民營化,車站由JR東日本接手。
- 1988年(昭和63年)3月13日:京濱東北線開始實施快速運行,日間時段不停靠本站。
- 2001年(平成13年)11月18日:開放使用智能卡Suica。
- 2013年(平成25年)4月21日:東海道本線月台開始擴建工程[1]。
- 2015年(平成27年)3月14日:上野東京線通車,宇都宮線、高崎線、常磐線開始直通本站。
-
大正時代攝的新橋站舍
-
繪葉書・大正時代的新橋站
-
關東大地震而燒毁的新橋站
1934年(昭和9年)6月21日,東京地下鐵道新橋站啟用。起初計劃沿現時都營淺草線的路線前往品川站,但建設時改為往澀谷站。
1939年(昭和14年)1月15日,同站的東京高速鐵道車站啟用。該站與東京地下鐵道採用相同規格建設,在1935年(昭和10年)與東京地下鐵道締結直通運轉協定後,由於未見對方完成準備,於是東京高速鐵道自行建設月台。該月台使用至同年9月16日開始互相直通運轉為止,時間長達8個月。
此事件也造成雙方不睦,東京高速鐵道曾提及這是被迫倉促完成的月台[2],但實際上在1936年(昭和11年)5月雙方達成施工協定時,東京高速鐵道就規畫另造月台作為部分列車折返使用[3]。
1941年(昭和16年)9月,兩公司依據《陸上交通事業調整法》整合為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營團地下鐵)。當時東京高速鐵道月台撤除後,線路保留作為留置線使用。
1945年1月27日,同盟國軍機空襲導致銀座站水管破裂,新橋-日本橋之間的隧道水浸,只可運行新橋-澀谷區間。
現時2013年使用的東京地下鐵道月台,與日本橋站的銀座線月台同為島式月台。
2002年(平成14年)為了改善轉乘與提高保安,新橋站淺草方向進行更換道床、改善曲線、以及進行必要的月台擴建工程。為配合工程,8月25日頭班車至早上8時50分為止銀座-溜池山王區間暫時停駛[4]。
隨著營團地下鐵於2004年(平成16年)4月1日正式民營化,車站改由東京地下鐵管理至今。
Remove ads
都營淺草線押上站至淺草橋站於1960年(昭和35年)12月4日通車,1963年(昭和38年)12月12日延伸至新橋站。當時仍名為1號線,直至1978年(昭和53年)7月1日改為現時路線名。
此外,1963年(昭和38年)2月28日人形町站至東銀座站通車時,當時已先行使用汐留信號所(初代)。這是由於難以取得設站土地而變更的方案。此信號所作為東銀座站起訖列車折返使用。
1995年(平成7年)11月1日通車當時,在現在的汐留城市中心與日本電視塔的中間位置設置對向式月台2面2線的臨時車站,轉轍器設於汐留站前。2001年(平成13年)3月22日將臨時站稍向西移成為現時車站。並在臨時車站位置設置新的轉轍器。舊轉轍器已停用,但仍殘留當時的遺跡。
車站结构
JR東日本的剪票口有日比谷口、銀座口、烏森口、汐留口。山手線、京濱東北線、東海道線的月台在高架部,橫須賀線的月台在東口地下,東京地下鐵銀座線的月台在車站北側地下、都營淺草線的月台在车站東側地下,百合鷗的月台在東口车站前廣場上高架。
总结
视角
為站長配置的直營站,管理有樂町站[6]。東海道線、山手線、京濱東北線的月台為高架3面6線島式月台。橫須賀線的月台是地下的1面2線島式月台。東京側前4輛位置是採用潛盾工法,其他則是明挖工法。因未與高架月台7、8號線相鄰,故從1號線開始編排。月台位於曲線區段,有常駐站員執勤。
付費區大廳與各月台間設有電扶梯。但山手線內回、京濱東北線大宮方向月台的電扶梯在午間時段僅能向上(往月台方向)運轉,只有在平日早晨通勤時段有向下(往大廳方向)運轉。另也設有通往橫須賀線月台的電梯,一般作為搬運行李使用。
3、4號月台濱松町側有一座稱為「一聲園」的迷你庭園。
通往橫須賀線月台的付費區地下通道,在東海道新幹線高架下的部分屬於JR東海,設有東海Kiosk管理營運的Bellmart及自動販賣機。
2010年9月公布車站設施更新工程[報道 2],同年11月動工。預計2016年度完工。內容如下。
- 南北付費區大廳拓寬一體化,增設連結月台的電扶梯、客用電梯
- 日比谷口、銀座口剪票口集中為1處
- 南北付費區大廳廁所合併移往北側
- 高架橋耐震補強、改建工程
- 山手線、京濱東北線、東海道線月台撤除棚架,改為大型屋頂
2012年度起,山手線開始設置月台門,2019年10月9日啟用。京濱東北線月台門也在2019年12月23日啟用。2014年9月2日,地下1樓大廳的商店區「GRANGATE新橋」開幕[報道 3]。
2020年10月29日,站內辦公室「STATION BOOTH」在汐留地下剪票口外開業[7]。
-
山手線內環月台望向外環月台(2010年6月)
Remove ads
(來源:JR東日本:車站構內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本項常磐線代表色使用■■,上野東京線代表色使用■,實際上月台標示僅使用■。
京濱東北線在白天僅有快速班次,不停靠本站。東海道線(上野東京線)與橫須賀·總武線(快速)則是除了特急列車外全列車停車[注釋 1]。相反地,京濱東北線在鄰站濱松町站沒有東海道線與橫須賀·總武線月台,全列車通過,但京濱東北線快速電車有停車(千鳥停車)。
![]() | 此月台門圖片需要更新。 (2020年7月15日) |
-
北閘口
-
南閘口
-
汐留地下閘口
-
地上1、2號月台(東海道線)月台
-
地上3、4號月台(山手線、京濱東北線)月台
-
地上5、6號月台(山手線、京濱東北線)月台
-
地下1、2號月台(橫須賀、總武線快速)月台
至2010年7月18日為止,發車音樂只限地面月台使用(橫須賀線月台使用發車鈴聲),同年7月19日至8月20日橫須賀線月台使用三得利的廣告歌《也許喜歡威士忌》[8]作為發車音樂。根據三得利的請求[9],該線有一個月須使用該廣告歌為發車鈴聲[8]。之後橫須賀線月台改用與東海道線月台相同的發車音樂。 現在的發車音樂
兩個側式月台,共2面2線,為變相對向式月台的地底車站。以前是島式月台。此月台配置是因為在銀座線往淺草方向延伸後,改良本站在東京地下鐵道時代的終點站構造所形成。銀座線車站編號G-08。
澀谷方向有兩條留置線。這是東京高速鐵道曾啟用的終端式月台(有效長度2輛編組)遺跡。兩方直通運轉後該月台不再提供客運服務,部分用地已改建為業務用會議室與通道。現在留置線在夜間會停放兩輛列車作為隔天虎之門的始發電車。該設施一般僅有東京地下鐵員工與相關人士才可進入,但有時也會舉行活動開放民眾參觀(入口在往8號出口的通道途中)。鐵路愛好者將之稱為「幻之新橋站」[11]。
電扶梯在1號月台虎之門側與2號月台銀座側,電梯在兩月台中央,電扶梯與電梯皆通往付費區大廳。另外,4號出入口附近設有電梯專用出入口。
7號出口前方可通往公共地下通道(內幸町地下通路)。而7、8號出口附近的剪票口可通至往澀谷方向的1號月台。
Remove ads
(來源:東京地下鐵:構內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此月台門圖片需要更新。 (2020年7月15日) |
-
銀座線JR新橋站方向閘口(2018年3月3日攝)
-
銀座線月台(2018年3月3日攝)
-
銀座線月台(2008年5月23日)
2面2線對向式月台的地底車站。
過去是新橋站務管理所所在站,管理東日本橋站~大門站間(末期為新橋站~人形町站間)的新橋站務區。現在屬於馬喰站務管區馬喰站務區。
本站與大門站之間有連結大江戶線汐留站的汐留連絡線,作為大江戶線車輛回送馬込車輛檢修場使用。另外,大門站側有緊急用橫渡線。在1968年6月21日淺草線從大門站延伸至泉岳寺站時,本站~大門站區間利用該裝置進行單線運轉。開業當時,東銀座側設有源自汐留信號所(初代)時代的橫渡線,之後在延伸至泉岳寺站後撤除。
電扶梯連結東銀座側剪票口與月台,電梯連結大門側剪票口與月台。
(來源:都營地下鐵:車站構內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淺草線新橋站A1出入口(2015年5月5日)
-
地下閘口(2019年12月21日)
-
淺草線月台(2019年9月24日)
1面2線的島式月台高架車站。車站編號為U-01。車站下方是國道15號(第一京濱)。剪票口在電扶梯與樓梯前方。站內可見新橋色的柳條紋圖樣。JR站房前的出入口有直通WING新橋的電扶梯與服務處。
(來源:百合鷗:車站構內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百合鷗新橋站入口(2015年5月27日)
-
百合鷗新橋站(2019年5月4日)
-
高處俯瞰百合鷗新橋站(2007年12月16日)
-
入線的「7200系車輛」(2019年1月18日攝)
利用狀況
- JR東日本 - 2019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為278,334人[使用人數 1]。
- 該公司的車站次於澀谷站排行第7位。近10年維持緩慢上升的狀況,但自2015年度上野東京線開業起成長開始加速。
- 東京地下鐵 -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252,793人[使用人數 2]。
- 同公司的車站次於銀座站排行第5位(排除其他公司路線直通的車站)。2011年度開始穩定成長。
- 都營地下鐵 -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98,317人(上車人次49,130人、下車人次49,187人)[使用人數 3]。
- 淺草線車站中次於押上站、泉岳寺站、三田站、大門站排行第5位。2010年Access特急(直通成田Sky Access)開始停靠本站,2011年度起逐漸上升。
- 百合鷗 -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64,992人。
各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如下表(JR除外)。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如下表。
車站周邊
巴士路線
未來計畫
登場作品
相鄰車站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