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徵氏姐妹,又稱二徵夫人(越南语:Hai Bà Trưng/𠄩婆徵?,[a]?—43年5月),是1世紀在今天的越南北部武裝反抗中國東漢政權(被称为“二征起义”)的姐妹二人,徵側(越南语:Trưng Trắc/徵側)和徵貳(越南语:Trưng Nhị/徵貳)。
越南歷史系列條目 | |||||||||||
---|---|---|---|---|---|---|---|---|---|---|---|
史前時期(東山文化) | |||||||||||
傳說時期(鴻龐氏、甌貉) | |||||||||||
第一次北属時期 前207–40 | |||||||||||
(秦、南越、西漢、新、東漢) | |||||||||||
東漢:徵氏姐妹 40–43 | |||||||||||
第二次北属時期 43–544 | |||||||||||
(東漢、吳、晉、宋、齊、梁) | |||||||||||
吳:赵妪 248 | |||||||||||
前李朝(萬春國)544–602 | |||||||||||
第三次北属時期 602–905 | |||||||||||
(隋、唐、武周、唐) | |||||||||||
唐:梅叔鸞、馮興、楊清 | |||||||||||
越南自主時期 905–938 | |||||||||||
(唐、後梁、南漢) | |||||||||||
靜海軍:曲家、楊廷藝、矯公羨 | |||||||||||
吳朝與十二使君時期 938–967 | |||||||||||
丁朝 968–980 | |||||||||||
前黎朝 980–1009 | |||||||||||
李朝 1009–1226 | |||||||||||
陳朝 1226–1400 | |||||||||||
胡朝 1400–1407 | |||||||||||
第四次北属時期 1407–1427 (明) | |||||||||||
明:後陳朝 1407–1413 | |||||||||||
後黎朝前期 1428–1527 | |||||||||||
莫朝 1527–1592 | |||||||||||
南北朝 1533–1592 |
莫朝 | 後黎朝 後期 | |||||||||
後黎朝後期 1533–1789 | |||||||||||
後黎朝後期 鄭阮分治 1627–1672 1774–1775 |
鄭主 1545–1787 |
阮主 (南進) 1558–1777 | |||||||||
西山朝 1778–1802 | |||||||||||
阮朝 1802–1945 | |||||||||||
法属时期 1884–1945 (北圻、中圻、南圻) | |||||||||||
法屬印支:保護國阮朝 | |||||||||||
日属时期 1940–1945 (法屬印度支那政府) | |||||||||||
日属:保護國阮朝→越南帝国 1945 | |||||||||||
越盟 | 法属时期 1945–1954 | ||||||||||
法屬印支:南圻國、山地國、越南臨時中央政府 | |||||||||||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1976 |
越南国 1949–1955 | ||||||||||
越南共和国 1955–1975 | |||||||||||
越南南方共和國1969–1976 |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6至今 | |||||||||||
越南主题 | |||||||||||
根據越南河內市山西市社一帶的傳說,徵氏姐妹出生在交阯郡麊泠縣(今越南河內市麊泠縣)的一个雒越族军人家庭,是古代雄王的外曾孫女謾善(Man Thiện)的女兒。徵側的丈夫詩(Thi)則是朱䳒縣(今越南河内市、河南省地區)雒將的兒子。[1]當時東漢所派遣的交阯太守蘇定是一個「張眼視錢」的財迷。[2]徵氏姐妹从小耳濡目染军事技能和汉朝官吏的横徵暴敛。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春二月,雒将诗索被蘇定处死後,徵氏姐妹在喝门举兵,攻取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百姓纷纷响应,汉朝太守苏定逃往南海郡。[3]徵氏姐妹總共奪取了65座城池,許多雒越族軍人順從她,徵側被推舉為“徵王”。[4]
得知徵氏姊妹之事后,汉光武帝下诏令長沙、合浦、交阯郡制造车船,修筑道路、桥梁,储备军粮。建武十八年(42年)春,派伏波将军马援、伏乐侯刘隆和楼船将军段志率汉兵八千和交阯兵万餘共两万军队和两千艘车船,水陆並进,南下平叛。徵王和诸将发兵到浪泊(今越南仙山)与沿海而进的马援军激战,因力单势薄,败退锦溪(今越南永福省安樂縣)。 次年(43年)5月(一说正月)马援擊敗二徵,二徵戰敗而死。继而在九真消灭二徵餘部都羊。[5]三百餘名反抗军首领被俘,流放至零陵,交州诸郡平定。马援在当地兴修水利,安抚民心。[6]建武二十年马援回军,功封新息侯。
越南民間存在著大量關於徵氏姐妹的敘述及傳說。越南的史書《越史略》、《大越史記全書》、《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以及中国的《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等史料中都有对此事的记载。然而其中有些地方有較大的出入。其主要不同处有:
中国过去通常把二徵作为叛逆描述。但近代中國官方的说法承认徵氏姐妹是越南的民族英雄。1964年7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河内为二徵陵墓献了花圈。文革期间,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归国驻外使节时的讲话中,称赞徵侧是位了不起的女英雄。他还说,马援虽然脱离不开其阶级局限性,但他确是一位名将,有政治头脑。[14]
在《粵甸幽靈集》中,追稱她們為徵聖王(越南语:Trưng Thánh Vương/徵聖王)。《粵甸幽靈集》並稱,在李英宗時,徵氏姐妹被加封為“靈貞二夫人”。陳朝陳仁宗重興四年(1288年),加封徵側為“威烈夫人”,徵貳為“敬勝夫人”。陳英宗興隆二十一年(1313年),再加封徵側為“威烈純貞夫人”,徵貳為“敬勝保順夫人”。[15]《大越史記全書》中追稱徵側為徵女王(越南语:Trưng Nữ vương/徵女王)。
越共评价二徵起义为当地人长达一千年反抗中国统治(直到939年越南击败南汉军队独立)的开始,「领导起义的是妇女,这是越南妇女的最大光荣。她们不愧为传说中所歌颂的、具有高贵品质的‘仙龙’的后代;不愧为现代进步人类所赞誉的翱翔在高山之额上的雄鹰。」[16]
在越南各地有大量纪念二徵的祠堂、庙宇和以她们命名的街道。譬如越南首都河内設有二徵夫人郡(Quận Hai Bà Trưng)。
每年阴历二月初六(传说中她们的殉难日)是一个纪念她们的节日。她们的形象通常是骑在大象背上作战。
1942年-1943年间,刘友福和潘梅以二徵姐妹的事迹为题材,创作了歌曲《喝江长恨》(Hát Giang trường hận),该曲后来改编成为哀乐《死士魂》(Hồn tử sĩ)。
1959年3月14日(阴历二月六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发行了一套“二徵”同图邮票两枚,图案为徵侧、徵贰坐在大象上统帅义军。同一天越南共和国(南越)也发行了一套“二徵”同图邮票四枚,图案为二徵骑象作战。
另外,根據越南學者的調查,二徵夫人母親謾善的墳墓在河內市巴位縣,受到當地民眾的尊崇;徵氏姐妹的几十个女部将則在越南北方的许多农村被当做城隍供奉。[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