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運
中華民國海運公司、長榮集團核心事業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長榮海運(英語:Evergreen Marine Corporation (Taiwan) Ltd. 、臺證所:2603)是一家台灣籍的海運公司,為長榮集團創始及核心事業,也是臺灣第一大、全球第7大海運公司。旗下船隻長榮A級貨櫃船為目前世界上運載力最大之貨櫃輪。 現與陽明海運、萬海航運並列為臺灣的「航運三雄」或「貨櫃三雄」。總部位於桃園市蘆竹區南崁。
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 | |
---|---|
Evergreen Marine Corporation (Taiwan) Ltd. | |
![]() | |
![]() 桃園南崁總部 | |
公司類型 | 上市公司 |
股票代號 | 臺證所:2603(1987年9月21日上市) |
統一編號 | 11337775 |
成立 | 1968年9月1日 |
創辦人 | 張榮發 |
代表人物 | 張衍義 (長榮海運董事長) |
總部 | ![]() 桃園市蘆竹區新南路一段163號 (長榮海運大樓) |
營業據點數 | 全球 |
業務範圍 | 全球 |
产业 | 航運、船舶運送、船務代理、貨櫃集散站經營 |
營業額 | 新臺幣4,635.68億元(2024年) |
息税前利润 | 新臺幣1,803.50億元(2024年) |
净利润 | 新臺幣1,439.84億元(2024年) |
總資產 | 新臺幣9,142.14億元(2024年) |
所有權者 | 長榮集團 ![]() |
實收資本額 | 新臺幣21,650,429,960元 |
每股盈利 | 新臺幣64.87元(2024年) |
母公司 | 長榮集團 |
网站 | https://www.evergreen-marine.com/ |
簡介
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于1968年9月1日創立長榮海運。1975年開闢遠東╱美國東岸全貨櫃定期航線,是臺灣第一家開闢全貨櫃船隊的船公司。1984年,開闢環球東西雙向全貨櫃定期航線。1985年,長榮海運榮登世界排名第一的貨櫃船公司。
2007 年起,長榮海運公司整合長榮集團旗下的意大利海運公司、長榮海運英國公司、長榮香港公司、長榮海運新加坡公司( 2009 年加入)及長榮海運(亞洲)公司( 2021 年加入)共同組成 Evergreen Line,以單一品牌提供全球貨主完善的運送服務。並透過航運聯盟、航線聯營或艙位互換等方式,積極與同業進行策略合作,以期提供貨主綿密的運輸服務與提升營運績效。
2014年3月:長榮海運加入由中遠(CSCL)、川崎汽船(K Line)、陽明(YANG MING)以及韓進(Hanjin,已解散)四家所形成的CKYH聯盟後,組建成新的CKYHE聯盟[1]。
2016年,與達飛(CMA CGM)、中遠(COSCO SHIPPING)、東方海外(OOCL)簽訂合作意向書,宣布將成立「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營運範圍除了亞洲至歐洲、地中海、北美東、西岸及越大西洋等東西向遠洋市場之外,並涵蓋遠東至中東與紅海航線,自 2017 年 4 月正式展開營運。
2017年,長榮德國公司更名為長榮歐洲公司,並將荷蘭、比利時、法國、波蘭、瑞士及奧地利的海運代理公司合併為長榮歐洲公司的分公司。
2019年,與「海洋聯盟」成員企業簽署相關文件,並將合作期限延長至十年。[2]
2024年,長榮海運與海洋聯盟的夥伴簽署相關文件,將聯盟合作期限延長五年至2032年3月31日,屆時得視狀況再延長五年至2037年。
現役船隊
長榮集團旗下「現役」的貨櫃船型類別 (不含租船) | |||||
---|---|---|---|---|---|
船型 | 船種 | 交船
年份 |
裝載量 (TEU) | 艘數 | 建造船廠 |
D | Panamax | 1997–1998 | 4,211 | 1艘(10艘中9艘已退役) | 三菱重工 |
NU | Neopanamax | 1999–2000 | 5,812 | 3艘(8艘中5艘已退役) | 三菱重工 |
NNU | Neopanamax | 2000-2001 | 5,812 | 5艘 | 三菱重工 |
P | - | 1999–2001 | 1,618 | 7艘(10艘中3艘已退役) | 長榮造船 |
NP | - | 2002–2003 | 1,618 | 3艘(5艘中2艘已退役) | 長榮造船 |
AS | - | 1996-1999 | 1,296 | 3艘(14艘中11艘已退役) | 14艘船舶中,10艘為長榮造船,另外4艘為台灣國際造船。 |
ES | Neopanamax | 2001-2003 | 6,740 | 5艘 | 三菱重工 |
S | Neopanamax | 2005-2008 | 6,944 | 10艘 | 三菱重工 |
T | Neopanamax | 2014 | 14,110 | 1艘 | 現代重工 |
L | Neopanamax | 2012-2015 | 9,466-9,532 | 30艘 | 20艘為三星重工,另外10艘為台灣國際造船。 |
B | Neopanamax | 2017-2019 | 2,867-2,881 | 20艘 | 10艘為今治船廠,另外10艘為台灣國際造船。 |
F | Neopanamax | 2020-2021 | 12,118 | 8艘 | 三星重工 |
C | - | 2021–2024 | 1,778-1,904 | 6艘 | 4艘為現代尾浦船廠,另外2艘為黃埔文沖船廠。 |
O | Panamax | 2021 | 2,634 | 4艘 | 江南船廠 |
A | - | 2021–2025 | 23,992-24,004 | 12艘(13艘中已交付12艘) | 13艘船舶中,6艘為三星重工,5艘為滬東中華船廠,另外2艘則為江南船廠。 |
M | Neopanamax | 2023-2025 | 15,372 | 15艘(20艘中已交付15艘) | 三星重工 |
W | Panamax | 2024-2025 | 2,373 | 7艘(11艘中已交付7艘) | 黃埔文沖船廠 |
V | - | 2024–2025 | 3,110 | 7艘(11艘中已交付7艘) | 黃埔文沖船廠 |
|
已退役船隊
長榮集團旗下「已退役」自有貨櫃船型類別 (從G-type開始) | |||||
---|---|---|---|---|---|
船型 | 船種 | 交船
年份 |
裝載量 (TEU) | 艘數 | 建造船廠 |
G | Panamax | 1983-1985 | 2,728-2,868 | 20艘 | 6艘為IHI船廠,4艘為尾道造船,另外10艘則為台灣國際造船。 |
GX | Panamax | 1986-1988 | 3,428 | 11艘 | 8艘為尾道造船,另外3艘為台灣國際造船。 |
R | Panamax | 1993-1995 | 4,229 | 10艘 | 5艘由三菱重工建造,另外5艘則為尾道造船。 |
D | Panamax | 1997-1998 | 4,211 | 9艘
(10艘中9艘已退役) |
三菱重工 |
U | Neopanamax | 1996-1997 | 5,812 | 5艘 | 三菱重工 |
NU | Neopanamax | 1996-2000 | 5,652 | 5艘
(8艘中5艘已退役) |
三菱重工 |
P | - | 1999-2001 | 1,618 | 3艘
(10艘中3艘已退役) |
長榮造船 |
NP | - | 2002-2003 | 1,618 | 2艘
(5艘中2艘已退役) |
長榮造船 |
AS | - | 1996-1999 | 1,618 | 11艘 (14艘中11艘已退役) | 現役與已退役共14艘中,10艘為長榮造船,另外4艘為台灣國際造船。 |
事件
2021年3月23日,長榮海運向日本正榮汽船租賃的貨櫃輪長賜輪因遇到強側風吹襲而偏離航道,擱淺於蘇伊士運河,造成連接紅海、地中海的運河雙向阻塞,導致全球貨櫃輪船的航運受到影響[3],後於同年3月29日脫離擱淺河道,該運河亦在隨後恢復交通[4]。
圖片
-
長榮海運貨櫃
-
長榮海運租船"海希輪"於易北河首航
-
長榮位於高雄港的櫃場
-
長榮40尺標準櫃
-
長榮20,000TEU級貨櫃船"長隆輪"
-
長榮24,000TEU級貨櫃船"長範輪"
-
長榮24,000TEU級貨櫃船"長儀輪"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