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
歐亞非大陸之間的海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中海是一個位於歐洲南面、非洲北面以及亞洲西面的陸間海。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在地質學上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由大洋逐漸縮小而成[2],在約550萬年前墨西拿鹽度危機一度成為內海乾涸。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為地震带。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等火山,造山運動下逐漸形成今天的地貌。由于與大西洋的洋流交換,地中海水貧營養化,生物資源少,但視覺上非常清澈,擁有衆多美麗的海灘。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港,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等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国家。
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植被如地中海松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文化史



地中海沿岸歷史悠久,古代地中海文明有古埃及、迦南人、腓尼基、希臘城邦、亞歷山大帝国、古羅馬等等。以往羅馬帝國的領土環繞整個地中海,並将之稱為「我们的海」[3]。地中海對這些文明有相當的影響,自古以來提供這些文明貿易、殖民及戰爭的通道,也提供魚類及其他海鮮類食物[4]。古希臘和古羅馬也是西方文明的源頭,西方人稱兩者為古典文化,建築為古典主義建築,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學問稱爲西洋古典學。
大流士一世戰勝了古埃及,修築了連接地中海及紅海的運河,大流士的運河可以讓兩艘三列槳座戰船在有槳的情形下並排航行,通過運河的時間約需四天[5]。
西羅馬帝國在西元476年結束,地中海的東半部先由東羅馬帝國統治,後來則是由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統治,極盛時期統治整個地中海南部的陸地。13世紀下半葉,法王路易九世之弟安茹的查理成為西西里國王,控制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區,並準備入侵東羅馬,建立環地中海的帝國,但最終因西西里晚祷事件而破滅。之後鄂圖曼帝國的勢力逐漸擴張,在1453年時君士坦丁堡陷落,結束了拜占庭帝国。十六世紀時鄂圖曼帝國統治地中海周圍的許多地區,在地中海沿岸建立海軍基地。巴巴羅薩·海雷丁帕夏是著名的鄂圖曼船長,在普雷韋扎海戰中獲勝。傑爾巴島海戰是鄂圖曼帝國在地中海勢力的頂峰。後來歐洲各國的海軍勢力興起,對抗鄂圖曼帝國的擴張,在勒班陀戰役時歐洲各國的海軍和鄂圖曼海軍對抗,這也是最後一次以槳帆船為主的戰爭。
北非的巴巴利海盗掠奪西地中海的基督教國家船隻[6]。根據罗伯特戴维斯的記載,在16到19世紀時,海盗抓了100萬到125萬的歐洲人當奴隸[7]。
海洋運輸業的發展也影響整個地中海地區,東方和歐洲的貿易一度都需要通過地中海地區,不過後來西歐在大西洋的港口也取代了部分的功能[8][9][10]。
在2013年地中海難民船船難後,義大利政府決定提出軍事及人道行動[11]。
岛屿
地中海中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大岛屿有马略卡岛、科西嘉岛、萨丁尼亚岛、西西里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和罗得岛等。
其中西西里岛是第一大岛,撒丁岛是第二大岛,塞浦路斯岛是第三大岛,科西嘉岛是第四大岛,克里特岛是第五大岛。
地中海中的群岛:
地中海中的岛屿:
附属海

地中海因爲文化豐富,許多邊緣海域都有自己單獨的名字。大致上以马耳他岛为中点,分为东西两部,故而马耳他岛有“地中海心脏”之称。地中海的海岸线曲折,各个半岛将整个地中海分割成不同的海域,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將地中海分為以下幾個較小的水體[12],自西向东分别是:
入海河流
参考文献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