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特伽羅論者(梵文:PudgalavādaPudgalavādins),或譯補特伽羅派佛教阿毘達摩術語,最早由說一切有部提出,是支持「有補特伽羅」的宗派的合稱。說一切有部迦多衍尼子發智論》主張「無補特伽羅[1]。後來提婆設摩識身論》自稱性空派,將支持「有補特伽羅」的宗派概括統稱為補特伽羅派。其中的宗派,包括了主張「補特伽羅自體實有」的犢子部[2]及其支派正量部等,和認為「有勝義補特伽羅」的說轉部[3]等。赤銅鍱部論事[4]也批判了補特伽羅派。


初期佛教
經典

最初僧伽
 大眾部
 ├ 一說部
 ├ 說出世部
 ├ 灰山住部
 ├ 多聞部
 ├ 說假部
 └ 制多部
 上座部
 ├ 雪山部
 ├ 说一切有部
  ├ 說轉部
  └ 经量部
 ├ 可住子部
  └ 正量部
 └ 分別說部
  ├ 化地部
  ├ 法藏部
  ├ 飲光部
  └ 赤銅鍱部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大乘佛教許多宗派在「無人我亦無法我」的無我綱領下對補特伽羅派進行批判。

學說

提婆設摩識身論》自稱“性空論者[5]而批判了“補特伽羅論”者:

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

後續記載

異部宗輪論》記載說轉部認為「有勝義補特伽羅」[27],此勝義補特伽羅是五蘊所攝微細難以施設之法[28]

龍樹大智度論》等記載有第五不可說法藏[29],並記載犢子部認為「是第五不可說法藏中所攝」[30]補特伽羅不是五蘊有為法和無為法所攝,是不可說法所攝,此說不見於《大毘婆沙論》等早期部派佛教著作和《異部宗輪論》等。

玄奘世親大乘成業論》記載有「不應執我體實有,與六識身為所依止」[31],經常被稱為是在批判犢子部的觀點。

註釋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