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馬騮(粵拼:maa5 lau1),書面語嗌做猴(粵拼:hau4),係靈長類動物。馬騮有成 264 種,佢個樣同猿好相似,兩樣都好似無乜分別,所以多數人都會當某啲猿係猴。但係事實上,猿係無尾嘅,加上身型比較大隻,唔同馬騮。
馬騮同人一樣,係雜食動物,以生果,雀蛋,昆蟲為主,睇佢咩品種。馬騮進食後吐出或屙出嚟嘅種子,可以喺第啲林地生長,而馬騮亦係大型食肉動物(例如:豹)嘅食物來源,對森林生態好有貢獻。
馬騮可以話係亞洲嘅產物。分布印度、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中國大陸(海南島,廣東,廣西)、臺灣,香港等地。可分3個亞種。
喺印度等地方,因為馬騮所住嘅森林大受破壞,令佢哋被迫走入市區搵食,結果令佢哋變成賊仔,識得打開雪櫃,搶飯盒,造成滋擾。中國一啲農地,亦都係因為森林逐漸減少,吸引唔少馬騮走去偷食,造成猴患。
喺香港郊野公園所見嘅品種,主要以恆河猴為主,另外重有長尾獼猴同佢哋嘅雜種,以前香港係恆河猴嘅原產地之一,但相信已經絕種。現時啲人見到嘅馬騮,聽講係後期有人刻意放生,再變成而家嘅野生品種。
野生馬騮最多出現喺「馬騮山」。人養而開放畀公眾嘅有嘉道理農場,而家舊「鹿苑」改建為馬騮籠,有三隻馬騮,二仔一女。而以前荔園動物園亦都有養馬騮。
馬騮係中國嘅12生肖之一,排第九。
關於馬騮個名點蒞,有唔同講法:
據講以前馬舍有瘟疫,之後放馬騮喺馬籠度養,跟著啲馬就無事啦。所以後來就用「馬騮」嚟代表「猴」。
同馬冇乜關係,馬騮係古代中文「猱」嘅反切音[未記出處或冇根據],猱即係猴[1]。馬騮舊時又叫「馬留」[2]或「馬流」[註 1]。 壯語以maxlaeuz【ma˦˨ lau˧˩】指「猴」[4],讀音接近粵語「馬留」文讀音,所以「馬騮」應該係壯語音譯。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