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分享影片網站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YouTube(類似粵拼:ju1 tup1)係一個互聯網嘅網站,一個可以俾網民將短片上載畀人睇同分享嘅網站。而家係 Alphabet 嘅子公司,仲造就咗多位網上名人同埋激發網上創作。主要搵錢方法係買賣廣告。
網址 | YouTube.com (see list of localized domain names) |
---|---|
網站類型 | Video hosting service |
註冊 | Optional
|
Alexa排名 | ▬ 2 (全球,2020年1月[update])[1] |
收入 | 150億美金 (2019)[2] |
現時狀態 | Active |
現時牌照 | Uploader holds copyright (standard license); Creative Commons can be selected. |
YouTube喺2005年2月成立,由三個 PayPal 前僱員查德賀利(Chad Hurley)、陳士駿(Steve Chen)同埋賈德卡林(Jawed Karim)創辦。原本只係諗住方便朋友之間分享錄影片段,點知之後變咗做網民嘅回憶儲存庫同埋發佈作品嘅地方。
YouTube 最初係採用 Macromedia Flash 技術提供內容,包括影片同電視節目片段,音樂錄影帶同家居錄影等;後來改用 HTML5。YouTube 嘅片段可以好容易放入個人嘅 Blog 或其他網站入面。不過就唔畀上載有版權內容嘅短片同鹹嘢。
有研究話 YouTube 嘅網站流量需求好勁,甚至每個月需要畀大約一百萬美金嘅費用,所以喺2006年3月,YouTube 開始喺網站賣廣告。
2006年4月至5月,由香港網民拍嘅短片《巴士阿叔》令 YouTube 喺香港聲名大噪,嗰段片唔單止吸引咗好多香港網民進行二次創作,仲吸引到本地同外國傳媒嘅報導同埋注意,就係咁,香港網民就開始鍾意上傳各種各類嘅短片上 YouTube。
直到2006年 YouTube 已經有四千萬條短片,每日吸引六百萬人睇嘢,喺成立後嘅短短十五個月,已經超越 MSN Video 同 Google Video 呢啲嘅競爭對手,成為呢個世紀最多人瀏覽嘅網站[3]。
2006年10月9號,Google公司用十六點五億美元收購咗 YouTube 網站。包括環球唱片、SonyBMG、華納音樂同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達成內容授權同保護協議,解除市場對內容供應商可能追究侵權內容而提高法律行動嘅疑慮。
Country | Language(s) | Launch date | |
---|---|---|---|
美國 (and worldwide launch) | English, Spanish | 2005年2月15號[4] | |
巴西 | Portuguese | 2007年6月19號[4] | |
法國 | French, Basque | 2007年6月19號[4] | |
愛爾蘭共和國 | English Irish | 2007年6月19號[4] | |
意大利 | Italian | 2007年6月19號[4] | |
日本 | Japanese | 2007年6月19號[4] | |
荷蘭 | Dutch | 2007年6月19號[4] | |
波蘭 | Polish | 2007年6月19號[4] | |
西班牙 | Spanish, Galician, Catalan, Basque | 2007年6月19號[4] | |
英國 | English | 2007年6月19號[4] | |
墨西哥 | Spanish | 2007年10月11號[5] | |
香港 | Chinese, English | 2007年10月17號[6] | |
中華民國 | Chinese | 2007年10月18號[7] | |
澳洲 | English | 2007年10月22號[8] | |
紐西蘭 | English | 2007年10月22號[8] | |
加拿大 | English, French | 2007年11月6號[9] | |
德國 | German | 2007年11月8號[10] | |
俄羅斯 | Russian | 2007年11月13號[11] | |
大韓民國 | Korean | 2008年1月23號[12] | |
印度 | Hindi, Bengali, Punjabi English, Gujarati, Kannada, Malayalam, Marathi, Tamil, Telugu, Urdu | 2008年5月7號[13] | |
以色列 | Hebrew, Arabic | 2008年9月16號 | |
捷克 | Czech | 2008年10月9號[14] | |
瑞典 | Swedish | 2008年10月22號[15] | |
南非 | English, Afrikaans, Zulu | 2010年5月17號[4] | |
阿根廷 | Spanish | 2010年9月8號[16] | |
阿爾及利亞 | Arabic, French | 2011年3月9號[17] | |
埃及 | Arabic | 2011年3月9號[17] | |
約旦 | Arabic | 2011年3月9號[17] | |
摩洛哥 | French, Arabic | 2011年3月9號[17] | |
沙地阿拉伯 | Arabic | 2011年3月9號[17] | |
突尼西亞 | Arabic, French | 2011年3月9號[17] | |
也門 | Arabic | 2011年3月9號[17] | |
肯雅 | English, Swahili | 2011年9月1號[18] | |
菲律賓 | Filipino, English | 2011年10月13號[19] | |
星加坡 | English, Malay, Chinese, Tamil | 2011年10月20號[20] | |
比利時 | French, Dutch, German | 2011年11月16號[4] | |
哥倫比亞 | Spanish | 2011年11月30號[21] | |
烏干達 | English, Swahili | 2011年12月2號[22] | |
尼日利亞 | English | 2011年12月7號[23] | |
智利 | Spanish | 2012年1月20號[24] | |
匈牙利 | Hungarian | 2012年2月29號[25] | |
馬來西亞 | Malay, English | 2012年3月22號[26] | |
秘魯 | Spanish | 2012年3月25號[27] |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Arabic, English | 2012年4月1號[28] | |
希臘 | Greek | 2012年5月1號 | |
印尼 | Indonesian, English | 2012年5月17號[29] | |
加納 | English | 2012年6月5號[30] | |
塞內加爾 | French, English | 2012年7月4號[31] | |
土耳其 | Turkish | 2012年10月1號[32] | |
烏克蘭 | Ukrainian | 2012年12月13號[33] | |
丹麥 | Danish | 2013年2月1號[34] | |
芬蘭 | Finnish, Swedish | 2013年2月1號[35] | |
挪威 | Norwegian | 2013年2月1號[36] | |
瑞士 | German, French, Italian | 2013年3月29號[37] | |
奧地利 | German | 2013年3月29號[38] | |
羅馬尼亞 | Romanian | 2013年4月18號[39] | |
葡萄牙 | Portuguese | 2013年4月25號[40] | |
斯洛伐克 | Slovak | 2013年4月25號[41] | |
巴林 | Arabic | 2013年8月16號[42] | |
科威特 | Arabic | 2013年8月16號[42] | |
阿曼 | Arabic | 2013年8月16號[42] | |
卡塔爾 | Arabic | 2013年8月16號[42] | |
波斯尼亞 | Bosnian, Croatian, Serbian | 2014年3月17號 | |
保加利亞 | Bulgarian | 2014年3月17號[43] | |
克羅地亞 | Croatian | 2014年3月17號[44] | |
愛沙尼亞 | Estonian | 2014年3月17號[45] | |
拉脫維亞 | Latvian | 2014年3月17號[46] | |
立陶宛 | Lithuanian | 2014年3月17號 | |
北馬其頓共和國 | Macedonian, Serbian, Turkish | 2014年3月17號 | |
黑山 | Serbian, Croatian | 2014年3月17號 | |
塞爾維亞 | Serbian | 2014年3月17號 | |
斯洛文尼亞 | Slovenian | 2014年3月17號[47] | |
泰國 | Thai | 2014年4月1號[48] | |
黎巴嫩 | Arabic | 2014年5月1號[42] | |
波多黎各 | Spanish, English | 2014年8月23號 | |
冰島 | Icelandic | ?, 2014 | |
盧森堡 | French, German | ?, 2014 | |
越南 | Vietnamese | 2014年10月1號 | |
利比亞 | Arabic | 2015年2月1號 | |
坦桑尼亞 | English, Swahili | 2015年6月2號 | |
津巴布韋 | English | 2015年6月2號 | |
阿塞拜疆 | Azerbaijani | 2015年10月12號[49] | |
白俄羅斯 | Belarusian, Russian | 2015年10月12號[49] | |
格魯吉亞 | Georgian | 2015年10月12號[49] | |
哈薩克 | Kazakh, Russian | 2015年10月12號[49] | |
伊拉克 | Arabic | November 9, 2015[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 |
尼泊爾 | Nepali | 2016年1月12號[50] | |
巴基斯坦 | Urdu, English | 2016年1月12號[51] | |
斯里蘭卡 | Sinhala, Tamil, English | 2016年1月12號[50] | |
牙買加 | English | August 4, 2016[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 |
馬耳他 | English | June 24, 2018 | |
玻利維亞 | Spanish | January 30, 2019 | |
哥斯達黎加 | Spanish | January 30, 2019 | |
厄瓜多爾 | Spanish | January 30, 2019 | |
薩爾瓦多 | Spanish | January 30, 2019 | |
危地馬拉 | Spanish | January 30, 2019 | |
洪都拉斯 | Spanish | January 30, 2019 | |
尼加拉瓜 | Spanish | January 30, 2019 | |
巴拿馬 | Spanish | January 30, 2019 | |
烏拉圭 | Spanish | January 30, 2019 | |
巴拉圭 | Spanish, Guarani | February 21, 2019 | |
多明尼加 | Spanish | February 21, 2019 | |
塞浦路斯 | Greek, Turkish | March 13, 2019 | |
列支敦士登 | German | March 13, 2019 | |
委內瑞拉 | Spanish | March 10, 2020 | |
巴布亞新畿內亞 | English | ?, 2020 |
科技發達、寬頻同埋攝影器材嘅普及令短片資訊大行其道。網民由傳統嘅資訊接收者,變成資訊發佈者,而且重可以成立自己嘅私人影院、影片發佈站、新聞站,取代傳統嘅傳播媒體。好似一位年青人拍低嘅《巴士阿叔》短片竟然會帶嚟咁大嘅回響同點擊率,所以令唔少香港創作人意識到互聯網世界對傳統媒體嘅衝擊。Getdemocracy.com 發言人穆爾咁話:「電視同影像嘅傳播途徑,由原本從上而下嘅模式,變為由下而上。人人都可創立自己嘅新聞頻道,或者上載家庭生活短片,而隨住愈嚟愈多人欣賞網上短片,電視嘅收視亦會逐漸轉移去電腦螢幕[54]。」
唔少網民借自拍短片分享個人珍藏同埋心得,好似一位嚟自古巴嘅美國移民 埃利亞斯 咁,佢對男人美腿有特殊喜好,然後喺 YouTube分享佢嘅評足心得。之後佢發現喺YouTube 有唔少志同道合嘅人,於是成立「男人腳同好」會,三個月入面已收到超過460 個會員[55]亦有英國人透過短片教美國人食以色列雅法橙蛋糕嘅方法,每日接到成 200 幾個電郵[56]。
喺香港,亦都有唔少網民透過上傳短片嚟結集志同道合者,好似六四事件、七一遊行嘅短片。亦有以迷戀新聞女主持見稱嘅網民發佈自己嘅女主持影片珍藏。
巴士阿叔事件後,YouTube 多咗好多香港網民,佢哋用手機拍低喺巴士、小巴、地鐵乘客眾生相嘅影片。所以YouTube呢種網站除咗對短片拍攝者,甚至影響到一般喺公眾場所活動嘅市民。
喺香港鴨寮街影音店入面嘅一個閉路電視影到有人偷嘢,事後條片俾人噏撈咗上 YouTube 畀人睇,有警察發覺片入面嘅主角可能係自己伙記,結果嗰位就快退休嘅警察伯伯俾人拉咗,案件交由深水埗區重案組調查[57]。
英國都有憑 YouTube 協助破案嘅實例,有個男仔喺街上搶咗其他人嘅眼鏡,成個過程畀人錄低咗,重放埋上 YouTube,嗰度嘅差人憑住條短片入面影到嘅嘢,就拉咗涉案個男仔[58]。
YouTube 自成立以嚟,入面嘅短片曾俾唔少機構同埋公司批評係侵犯版權,好似 Saturday Night Live broadcast、NBC Universal、Family Guy videos owners、Turner Media、Sunrise 咁。被指侵權嘅短片喺版權持有人要求下,YouTube 都會刪除。
PC Magazine 發言人咁話[59]:「沉迷短片好嘥時間。一旦迷上,就會變成 iVideots(影片白癡)。呢個可以話係影片白癡主義…… YouTube 就好似食爆谷咁,一食就食極唔停。」
2006年6月1號,英國獨立電視台(ITV)批評 YouTube 同近似嘅網站鼓吹暴力,因為呢啲網站上傳咗由手機拍攝嘅打鬥影片。雖然YouTube 禁止過份暴力同埋色情嘅影片,但 ITV 指同呢啲網站溝通時有一定困難。
2006年8月11至19號,英國極右派團體喺YouTube上載幾段恐嚇影片,模仿伊斯蘭教激進份子「殉道烈士」錄影帶,每段影片長兩至三分鐘。影片內容係一班白人男性荷槍實彈,手持刀刃棍棒,扮恐怖份子蒙面裝扮,警告所有穆斯林馬上離開英國。影片中,一名操威爾斯口音嘅男子警告英國穆斯林唔「返屋企」會被監生燒死,重話全英國有好多「同志」已經受夠咗穆斯林。英國伊斯蘭人權委員會執行長Massoud Shadjareh話,呢啲影片嘅出現相當令佢憂心。英國反法西斯主義雜誌《探照燈》發行人 Gerry Gable 譴責 YouTube 容許呢類提倡恐怖主義嘅影片存在。
用戶手上可能有唔少有文化、歷史參考價值嘅舊短片,自己揸嚮手冇意思,放上 YouTube 公諸同好,有助資源共享,研究世界文化遺產。好似幾廿年前嘅默片,YouTube都有,反映當年歷史、風土人情,文化資料[60]。
YouTube 作者有類上載貢獻,係將兩件官方嘅作品加埋一齊,成為惡搞嘢,時有佳作。例如《崖上的波兒、成龍、霸王洗髮液,添加片段,字幕版》[6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