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粵拼:jyun4 jam1),又叫母音(粵拼:mou5 jam1)(香港以前俗稱做響音,不過響音有另一種意思,就係 sonorant),係音素嘅一種,同輔音相對。具體定義係:「發音時氣流通道暢通(超聲門部份無任何阻礙形成)、發音器官(包括共鳴器嘅全部腔壁)均衡恁保持緊張並伴有聲帶震動嘅語音」[1]。
元音嘅分類通常依據兩個標準:一、條脷嘅焉部份(前、央、後)向上抬;二、上抬嘅程度[1]。根據唔同需要,上抬程度有兩種計法:三分法同四分法。三分法係指分成閉、中、開三級,而四分法就係指分成閉、中閉、中開、開四級[1]。閉、中、開分別又可以叫高、中、低,但「中」同「央」唔可以溝亂、而「閉元音」亦都唔可以叫「閂元音」。2005年嘅國際音標為咗兼顧唔同語言,用咗七分法,分成閉、近閉、中閉、中、中開、近開、開七級[2]。
基礎概念
廿一世紀初粵語音系裡邊嘅元音如下:
語言比較
唔同語言嘅元音特性可以幾唔同。廿世紀尾嘅廣東話有11隻元音[4],英文有最少14隻[註 1],而標準嘅日本話就得5隻(あいうえお呢五隻元音似粵拼嘅aa、i、u、e、o)。根據2010年代初嘅研究,世上有啲語言得嗰2隻元音,又有啲語言有成14隻咁多。
註釋
- 呢個數值可以視乎地區而有異。
睇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