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國唐代詩人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白居易(易讀二,粵拼:baak6 geoi1 ji6[註 1];772年—846年),字樂天(樂讀落,lok6 tin1),晚號醉吟先生(zeoi3 jam4 sin1 saang1)、香山居士(hoeng1 saan1 geoi1 si6),係大唐詩人,喺中國詩歌史中係緊要詩人之一。祖籍山西太原,大曆七年出世喺新鄭,會昌六年喺附近嘅洛陽辭世,諡文,世稱白文公(baak6 man4 gung1)。有細佬白行簡。
白居易同當時另一詩人元稹一樣出名,合成咗元白詩派,呢個詩派倡導平易近人嘅詩風。初頭多年,佢經常共元稹吟詩,世人嗌佢哋做「元白」;佢老來共劉禹錫飲酒唱和最多,所以合成做「劉白」[2]。出名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唐宣宗稱佢做詩仙(si1 sin1)[3],而李白喺後世先至由天上謫仙人轉尊爲詩仙。而白居易獲得嘅詩號係詩魔(si1 mo1)[4]。另外佢又有稱號
白居易嘅祖先係山西太原人[1],後來移居到下邽(而家陝西渭南)[6]。大曆七年(772年),白居易喺洛陽附近嘅鄭州新鄭縣(現今河南省新鄭市)出生,出世喺比較窮嘅學者家庭[7]。根據佢畀元慎嘅信嘅自述,佢細路仔時頭腦就好醒,5、6歲時就學作詩,9歲時就學識咗聲律[6]。
佢嘅家系當中嘅男子,有好多終其人生都係做地方官嘅,但佢哋唔係嗰種卓爾不群嘅名家大族,比如白居易屋企就幾窮下,但作爲學者家庭又讀過書噉。因爲細時窮,住喺啲村度,所以佢深諳勞苦大衆嘅艱難疾苦。十一二歲時,因爲戰亂搬去越中,之後又搬去徐州、襄陽等地,過住顛沛流離嘅生活[2],最後佢屋企搬到長安附近,十五六歲開始努力讀書作文,呢陣時作嘅詩文得到顧況好評[6],佢受咗教育後喺798年開始準備科考[註 2]。安祿山之亂以後搞嘅政治改革,出身自家世比較低嘅人都有機會向上升。貞元十六年(800年),喺佢28歲時考科舉嘅進士科合格,及第進士;803年做朝中嘅祕書省校書郎,開始做官[6]。到34歲時皇帝親試合格,做咗盩庢縣(zau1 zat6 jyun6*2,而家陝西省周至縣)嘅縣尉[6],之後歷任翰林學士、左拾遺,然後轉做京兆嘅戶曹參軍。喺呢個時候,作成多首對當時社會、政治批判爲主題嘅作品,稱爲《新樂府》[1],亦係呢個時候寫成《長恨歌》[1],呢首詩喺長安乃至各地流傳得好開,喺好高程度上有名[6]。
作爲官員,佢經歷嘅都幾成功,但喺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畀人暗殺身亡,御史中丞裴度亦遭行兇,白居易上訴話要嚴輯事件背後兇手,啲權臣認爲佢噉做係越權行爲,之後佢又畀人中傷話,佢阿媽睇花墜井而死,佢反而有詩《賞花》《新井》,話佢教壞時人;於是左遷爲江州(現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6]。之後,中央又召佢返來,佢復歸中央過咗段時間後,佢自身提出願望想去地方上任官,呢個階段做咗杭州(822年到824年)、蘇州(825年到826年)嘅刺史,呢啲地域都成功治理,做出幾好嘅業績。
特別喺杭州在職期間,佢睇到調節水畀農業嘅工程荒廢咗好耐,於是修造西湖,建設堤防儲水,用來灌溉田地、緩解旱情[8],修築嘅堤稱做白公堤,而家無咗,喺而家杭州白沙路一帶。至於同蘇東坡整嘅蘇堤一齊成爲杭州有名景點嘅白堤,其實叫白沙堤,喺白居易來杭州之前就已經有,而且白居易嘅詩詠過種有柳樹嘅白沙堤,後人經常將白沙堤誤會係白居易整嘅白公堤[9]。另外佢又疏浚六井,解決杭州城食水問題,又作《錢塘湖石記》,將治理西湖嘅要點交帶畀後人知,對日後治理西湖好大影響[10]。臨走時白居易將一筆官俸留喺官府做基金,畀之後治理杭州嘅官做週轉用,事後補返數就係。從呢啲事可以睇到白居易嘅愛民精神。喺做蘇州刺史時,佢挖咗條西到虎丘、東到閶門嘅河,叫做山塘河。
之後佢得以召返入京,大和二年(828年)做刑部侍郎,開成元年(836年)做太子少傅,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做官到最後嘅官職刑部尚書,以70歲致仕,攞半俸做休金。73歲時佢自身嘅詩文集《白氏文集》(《白氏長慶集》)[註 3]完成,當時共75卷[12]。遞年嘅846年,以74歲嘅人生壽終,之後葬喺洛陽香山(而家龍門石窟嘅白園)。
白居易係個多產詩人,現存文集有71卷[1],詩、文總數約3800篇[註 4],其中佢現存嘅詩有2800餘首[註 5],係唐代詩人中遺留作品最多嘅人[13],詩嘅內容亦豐富多彩。後生時加入「新樂府」嘅潮流,多作批判社會、政治現實嘅「諷喻詩」,左遷爲江州司馬後,就幾乎唔作諷喻詩,創作嘅重點轉移到以日常嘅簡單喜樂爲主題嘅「閒適詩」。諷喻詩爲主時期同閒適詩爲主時期合成佢作詩生涯全體。另外同平素最親嘅摯友元稹、劉禹錫嘅應酬詩,同埋感傷詩《長恨歌》《琵琶行》都係名氣好高嘅作品。
白居易主張革新詩歌。佢共元稹、張籍、王建一齊主張詩應該貼近生活,反映到社會現實,反對形式文章。佢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文係爲咗時勢而寫,作詩係爲咗實在嘅事而作)[14],文章嘅目的係爲咗監察政治而補缺,傳達到人民嘅情感。
佢嘅詩有住好深嘅現實性,有住中肯到位嘅鍼砭涵意。《長恨歌》講嘅係唐明皇同楊貴妃嘅悽美愛情,但讀真啲會發覺到鍼砭之意,有中肯嘅諷刺[2]。佢共元稹提倡新樂府風潮,於是喺啲詩中,佢不斷攻擊啲貴族奢華淫逸嘅生活方式,剝陳啲官吏嘅剝削,同情民衆嘅痛苦(《秦中吟》、《新樂府》)。
佢嘅詩滲潤住人道、人文思想。佢共民衆和同一氣,唔將自己做官睇成係乜嘢,而睇自身同世人無咩唔同一樣,亦係畀世事搞到起落無常(《琵琶行》)。佢同情嗰啲畀腐敗習俗包圍嘅窮家女,就算佢生得靚女,因爲窮就輸人一截(《議婚》)。
佢主張詩歌應該簡易,令民衆都曉得。無論喺邊個時期,佢嘅詩風都未變過,一貫重視平易暢達,即係「咩人都可以好易讀得明嘅簡短文章」。傳說話白居易每次作咗詩,唔係自己審讀過啲文字,而係請個唔識字嘅伯爺婆,將自身作嘅詩讀畀佢聽,老人理解唔到嘅部分,就改成表現得更平易嘅詞句(據北宋釋惠洪《冷齋夜話》等記)[15][註 6]。由於佢啲詩係噉作出來,舊時有啲士大夫階層嘅人睇唔起噉嘅詩,認爲「元輕白俗」[19],係妓女、牧童呢類身份低嘅俗人先鍾意唱嘅詩。但亦有人對佢評價好高,對佢詩風嘅通俗好讚賞。
唔單止用語通俗,白居易認爲大衆化嘅詩應該表現人民豐富嘅情感、思想,講得每個人喺世事面前嘅心聲,反映當時中國人民嘅痛苦,於是佢啲詩令時人有好猛感觸。佢嘅詩富於抒情性。當佢自長安貶到江西,三四千里,喺路上睇到學校、寺廟、旅館……都有題佢嘅詩,令佢對自己主張嘅自信強下添[14]。
《琵琶行》同《長恨歌》呢兩首詩足以講明白居易嘅詩才。佢嘅呢兩首長詩都係敘事描寫,但主題唔同:《長恨歌》寫得浪漫繾綣,形象優美,平白而精純嘅用語,有言外意蘊,充滿對愛情嘅歌頌,亦有對玄宗貪色廢政嘅到位諷刺;《琵琶行》將境遇共人物和合爲一,寫低彈者、聽者兩者寓寄嘅心境情狀,令讀者入到潯陽江上嘅彈樂聲中,令人銷魂而心神搖盪,體會到人生嘅茫茫沈浮係點樣令人傷感流涕。白居易喺44歲時寫《琵琶行》,呢首詩已經可以令佢選爲唐代最好嘅詩人之一。
另外佢又作啲風格天然、閒散嘅詩。呢類詩寄寓幽懷,退避政治,知足保和,係源於白居易對官場嘅厭倦。佢歡喜談道論佛,諸如禪、老莊,呢啲亦令佢有遁世表現,尤其喺厭倦人情世態之後。
喺白居易過世後,唐宣宗作咗下面首詩來弔佢:
白居易作爲佛教徒亦係出名,晚年時經常去龍門嘅香山寺,號爲「香山居士」。另外,佢經常同馬祖道一門下嘅佛光如滿、興善惟寬呢啲禪僧交流。惟寬以及屬淨衆宗嘅神照,佢哋兩個嘅墓碑就係由白居易寫嘅。
據《景德傳燈錄》卷十,白居易係如滿嘅法嗣(即係弟子)。其他重有,喺卷七記載住佢同惟寬嘅問答,喺卷四,可以見到佢同牛頭宗嘅鳥窠道林關於《七佛通誡偈》嘅問答。但係,佢同道林嘅有名問答,係後世假託嘅嘢,一般唔認爲係史實。
關於呢則佢同道林嘅逸話幾有意思,版本多樣,略述下大概係噉嘅:喺白居易嘅杭州在職期間,有位禪師恆常間喺樖樹上參禪,於是得別名「鳥窠」,意思係雀竇,呢位禪師即係道林禪師。白居易問道林禪師佛法要點修行?禪師話「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即係衰嘢就咪做,善事都去做。白居易就駁話:「呢個道理三歲細路都知。」(三歲孩童也曉得),道林禪師就答:「三歲細路亦都知嘅嘢,但係八十歲嘅老人亦難以通過平生實踐呢個道理。」(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嘅詩唔止喺中國國內流傳,日本、朝鮮等週邊諸國嘅人亦鍾意佢嘅詩。喺日本,喺白居易在生時嘅承和五年(838年),當時嘅大宰少貳藤原岳守從唐朝商人嘅貨物度搵見《元白詩集》(元稹同白居易嘅詩集),於是入手咗本書,獻上去畀仁明天皇,天皇好鍾意啲詩,作爲褒賞升佢到從五位上[20]。承和十一年(844年),日本來大唐嘅留學僧惠萼帶住67卷本嘅《白氏文集》傳來日本。白居易嘅詩對平安文學有好大影響,其中主要受閒適詩、感傷詩影響。菅原道真嘅漢詩攞去同白居易比較,認爲寫得好似,令佢引以爲榮[21];紫式部曾經爲上東門院彰子教授白居易嘅詩(據《紫式部日記》);除咗呢啲事實,當時嘅文學作品亦見影響。喺《枕草子》有《白氏文集》登場,《源氏物語》受白居易嘅《長恨歌》影響。從呢啲事可以睇到白居易嘅詩喺當時嘅貴族社會度廣泛滲透。白居易自身亦知自己作品喺日本嘅名氣[註 7]。
白居易離任杭州刺史時,元稹攞到佢全部作品,編成白居易嘅文集《白氏長慶集》,元稹寫咗篇序文,入面話「雞林嘅商人(對白居易嘅詩文)好急切噉求,東國嘅宰相一直用一嚿金換一篇詩」[11]。講明當時白居易嘅詩文有名到新羅咁遠。白居易同新羅又有遞個關聯:810年,唐憲宗要同新羅嘅憲德王發份國書畀佢,白居易就代皇帝寫呢份國書[註 8];821年到822年間,從新羅來嘅賀正使金良忠喺佢歸國時,穆宗發畀佢份制書,份制書亦係白居易寫嘅[24]。
白居易喺越南嘅有名作品有《琵琶行》、《長恨歌》。喺越南,白居易嘅名聲同李白、杜甫齊名,對於一啲鍾意詩文嘅人來講,白居易只排喺李白同杜甫之後。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