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柄白鵝膏(學名:Amanita virosa),又稱毀滅天使、招魂天使、破壞天使 (Destroying Angel)[1],是一個隸屬於傘菌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下的有毒真菌種。其為中至大型菇菌,全體白色,只是菌蓋的中央為淡黃色圓頂狀突起,濕時具黏性。[2]有膜質菌環,極易脫落[1]。此菇外貌似可食用的洋菇,但是毒性極強,會對肝臟造成損壞,是致死率極高的毒蕈。
特徵
廣泛分佈於北半球,初夏到秋季時,可在闊葉林或針葉林地上發現散生或群生的子實體。中型至大型、純白色。菌柄上有鱗片,有膜質菌環、根部有菌托。在菌蓋上滴3%的氫氧化鉀溶液會變黃色。孢子接近球形。與同樣具劇毒的白毒鵝膏菌(Amanita verna)很相似,但可以在其上滴氫氧化鉀溶液並不會變色、菌柄上也沒有鱗片、且屬小型來做區別。
毒性
在歐洲、北美被稱為「Destroying Angel」(毀滅天使),可見其毒性。在日本與「白毒鵝膏菌」(A. verna)、「毒鵝膏」(A. phalloides)合稱「猛毒菌御三家」,因此三種真菌常均被誤認為外觀相似的白色食用真菌,而誤食造成中毒(劇毒)。由於危險性太高,建議一般人別摘採白色的真菌來食用。
毒性極強,食用一小株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食用後6~24小時會出現腹痛、嘔吐、下痢等腸胃性毒菌症狀,大約一天完全消失,但24~72小時的「假痊癒」後,會出現更嚴重的肝臟或腎臟等內臟機能障礙以至衰竭的症狀,如黃疸、肝臟肥大、消化器官出血等,如未能即時做消化道洗淨、血液透析則有可能死亡。
參考圖片
-
上部
-
菌褶、菌環
-
菌柄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