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鄒作華(1894年5月11日—1973年11月7日),字岳樓,吉林省吉林府永吉縣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政治家。東北陸軍(奉軍)出身,後為國民革命軍上將,擅長炮兵作戰。
鄒作華生於吉林將軍轄區,早年在吉林優級師範附屬高等小學學習。1908年(光緒34年)入吉林陸軍小學,1914年(民國3年)升入陸軍第一預備學校。1916年(民國5年),鄒作華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編入留學生預備隊。1917年(民國6年)赴日本留學,在久留米市的野砲兵第24聯隊實習,入陸軍士官學校第12期砲兵科。畢業後的1919年歸國,加入段祺瑞領導的參戰軍的教導團,後任砲兵教官。同年10月,任東三省巡閱使衛隊混成團參謀,自此歸屬奉系。[1][2]
1922年(民國11年)11月,鄒作華任東三省陸軍砲兵第4團團長。1925年(民國14年),升任砲兵第1旅旅長。同年11月,郭松齡反對張作霖,結成東北國民軍,鄒作華被起用為東北國民軍總參謀長,郭松齡侵入南滿鐵路轄區,遭到日本關東軍突襲,進退無據,隨即被張作霖擊敗,鄒見情勢不利,迫使郭松齡投降。郭松齡攜妻突圍而走,被奉軍所俘,夫婦俱遭槍決。鄒作華獲得赦免,回到張作霖手下。1926年(民國15年),任奉軍的砲兵總司令。1927年(民國16年),任砲兵軍軍長。北京政府被中國國民黨的北伐軍擊敗,鄒作華回到東北,任興安區屯墾督辦。張學良東北易幟,鄒作華追隨。[1][2]1929年中東路事件期間,參與指揮東寧戰鬥。
1930年(民國19年)1月,鄒作華獲授青天白日勳章第一批受勳對象,勳章編號是○○五號。
1933年(民國22年)5月,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1934年(民國23年)9月,調任陸軍砲兵學校校長,併兼該校教育長職務。
1935年(民國24年)4月,獲授陸軍少將銜。
抗日戰爭爆發後,被任命為全國砲兵總指揮。
1940年(民國29年),改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砲兵總指揮。同年5月,任吉林省政府主席,但並無實際的吉林省政府組織。[3]
1943年(民國32年) 12月,被任命為國民政府參軍處參軍。
1945年(民國34年)5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抗日戰爭結束後的1945年(民國34年)9月,鄒作華被任命為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
1947年(民國36年)10月,任國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政治委員會常務委員。同年11月,獲授陸軍二級上將銜。
1948年(民國37年)2月,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同年3月,當選行憲國民大會代表。
1953年(民國42年)退役。
此後,歷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
1954年(民國43年)2月,國民大會召開第二次會議。1960年(民國49年)2月,國民大會召開第三次會議,鄒作華均為會議主席團主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