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漢口市,祖籍北平市。1946年跟隨雙親到臺灣。1957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59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1980年獲法國國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這位集作家、史學家和新聞專業者於一身的詩人,於1998年12月31日自中央社屆齡退休後,定居在巴黎近郊的塞納河畔,仍前往各地旅遊、開會、講學,寫作不輟,曾任美國世界藝術文化學院院長、世界詩人大會主席。[1] 楊允達是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青峰 (楊岡) 是楊允達的兒子。[2]
他15歲時開始寫詩。臺北《全民日報》即今日的《聯合報》於1949年7月18日第一次刊登他的詩作《希望》。當時他在臺北建國中學讀初中二年級。次年考進臺北成功中學高中一年級,受到級任導師著名詩人紀弦的賞識,作品見刊於紀弦導師主編的自由中國第一個詩刊《新詩週刊》,以及紀弦導師創辦的《詩誌》、《現代詩》,覃子豪、余光中主編的《藍星詩刊》,洛夫、張默、瘂弦等人主編的《創世紀》,羅行主編的《南北笛》,和黃仲琮(羊令野)主編的《詩隊伍》,曉村主編的《葡萄園》,綠蒂主編的《秋水》等詩刊,與詩人紀弦、羅行、鄭愁予、葉泥、林泠、商禽等人發起創組現代派, 並與詩人鍾鼎文 (詩人)、覃子豪、墨人、洛夫、張默、辛鬱、羅行、商禽、麥穗、羅門、蓉子、羊令野、楚戈等交往甚密,奠定了他在臺灣詩壇的地位。
1953年2月1日,紀弦獨力創辦現代詩季刊社,並獨自發行《現代詩》詩刊,強調「主知」的路向。1956年1月15日,紀弦與葉泥、鄭愁予、羅行、楊允達、林泠、季紅、林亨泰等九人於台北市民眾團體活動中心舉行「現代派詩人第一屆年會」,宣告「現代派」與現代詩社正式成立。1962年,現代詩社關閉。
獲政治大學新聞系碩士學位後,曾任中央通訊社外勤記者、美聯社駐華特派員。在近四十年的國際記者生涯中,楊允達還曾採訪過數不清的各國政要和世界風雲人物。其中有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尼克森,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首相柴契爾夫人。1965年6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過境訪問衣索比亞首都,中央社駐非洲特派員楊允達因緣際會,在國際記者群中搶先訪問到周恩來。在臺海勢不兩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國際上積極排擠臺灣的年代,這對楊允達與中央社而言,是難能可貴的經驗。[3]
楊允達2010年榮獲法國League of the Public Weal頒贈的金質勳章,肯定他二十五年來出任世界詩人大會秘書長暨主席期間,推動以詩會友促進世界和平的成就。中華民國駐法代表呂慶龍博士,曾於2009年榮獲該聯盟首次頒給金質勳章一枚,楊允達是中華民國第二位獲得此項榮譽者。[1]
總計出版中、英、法文著作25本, 被認為當今僅有能夠同時以中、英、法、三種文字創作的詩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