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堈(韓語:이강/李堈 I Gang,1877年3月30日—1955年8月15日),大韓帝國皇族成員、韓國獨立運動家。本貫全州李氏,初名平吉(평길),號晚悟(만오)。他是朝鮮高宗的第五子,母親是宮人張氏。初封義和君(韓語:의화군/義和君 Uihwa-gun),後升為義親王(韓語:의친왕/義親王 Ui-chinwang)。日本吞併韓國後降為公爵,稱李堈公。
關於李堈幼年的官方紀錄並不是很多,這可能與其生母張氏在宮中的地位有關。李堈很早即按照國王庶子的慣例出宮居住,在朴泳孝居所待了幾年。[1]甲申政變的時候,李堈和母親張氏被朴泳孝等開化黨人接進宮,有傳聞說開化黨企圖立李堈為王;不過等事變過後,李堈母子又再度出宮。[2]此後,李堈混跡市井之中,聲望變得很差。[1]在嫡母閔妃陳請之下,他在1892年1月28日獲封為義和君(의화군),1893年與仁穆王后之父、延興府院君金悌男的後代金思濬[註 1]之女金淑(德仁堂金氏)結婚。不過李堈放蕩依然,債務、訴訟等事件纏身,使原本欲培養李堈的閔妃也失望。[4]1894年,日本在甲午戰爭取勝,代表皇室前往日本祝賀。
1895年獲任命為歐洲特派大使,之後調往日本、美國。在國外之時,李堈又被遙封為義親王,已經過世的生母張氏也追贈為淑媛。1900年,李堈前往日本的慶應大學留學,之後再到美國維吉尼亞州賽勒姆市的羅諾克學院及德拉瓦州的衛斯理大學,又到過夏威夷、舊金山等地逗留及繼續學業。1906年,伊藤博文就任統監府統監,安排已經在國外十多年的義親王回國。[5]1907年,被授與大勳位金尺大綬章。同一年,朝鮮高宗被迫禪位、李堈的兄長朝鮮純宗即位,在決定儲君的時候,由於李堈多年來的風評極差、又因為長年在韓國國內沒有政治根基,他們的幼弟李垠沒遇到太大阻力,就被立為皇儲。[6]
1910年,日韓合邦,李堈的頭銜從義親王被降為「公」,列為王公族;也被封為陸軍中將,配置韓國人擔任的御付武官。不過,即便李堈擁有恩賜公債的利息,以及慶尚南道的馬山、巨濟、熊川、永興漁場等收入,李堈仍然多有透支、私起債務等事,[7]因此李王職以及一些朝鮮貴族決議要廢除李堈的爵位;李堈為擺脫控制,也多次提出要辭去王公族身分,最後卻被日本皇室否決。1919年,高宗駕崩、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獨立組織「大同團」想要擁立李堈作為號召,李堈知悉後表態支持,[8]在大同團協助下試圖亡命上海並寄信表達四項聲明,不過未遂。[9]之後,日本政府宣稱李堈被「誘拐」,又說他出逃是為了重新享受放蕩的生活。[10]1925年(大正14年)11月10日,《王公家軌範》頒布,李堈在1930年根據條款讓位給長子李鍵,實行隱居,但是公族身分、殿下敬稱依然保留。[11]
義親王李堈和正室無子,和其他側室育有12男9女。除了其夫人李堈公妃金氏以及兩子李鍵、李鍝擁有日本公族身分與待遇之外,其所有其他子女、側室都不被承認為王公族。[12]因此,這些子女中有的便出繼到李埼鎔子爵等人的名下,讓他們以朝鮮貴族養子女名義接受教育。[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