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
朝鮮19世紀末期王室成員、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成皇后(韓語:명성황후/明成皇后 Myeongseong Hwanghu;1851年11月17日—1895年10月8日)[1]是朝鮮高宗李㷩的正妻、純宗的母親,本貫為驪興閔氏。在近代朝鮮歷史中又被稱為閔妃(민비),諡號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洪功誠德齊徽烈穆明成太皇后,通稱明成皇后。

![]() | 此條目可參照韓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3年5月5日) |
生平
![]() |
1851年(辛亥年,哲宗二年)農曆九月廿五,閔氏生於京畿道驪州郡,是僉正閔致祿與第二任夫人韓山李氏所生的小女兒。她所出身的驪興閔氏是朝鮮望族,高祖父閔鎭厚是肅宗第一繼妃仁顯王后的兄長。父親去世後,與母親遷居漢城府安國洞感古堂,是仁顯王后當初被廢時所住之處。
朝鮮高宗15歲時,其生父興宣大院君要為兒子物色王妃人選,而高宗生母驪興府大夫人推薦了自己16歲的遠房堂妹閔氏。當時,驪興府大夫人的弟弟閔升鎬已經出繼成為閔致祿的養子,使得閔升鎬和閔致祿的獨生女成為養兄妹;驪興府大夫人向大王大妃趙氏推薦她,也努力說服自己丈夫。大院君起初十分不願意,大院君表示再選出自閔氏家族的女子的話,表示閔升鎬將同時他們父子的妻舅,閔氏一族又已經是自己的近親。不過,趙大妃同意府大夫人的提議後,努力的反覆勸說,才終於說服大院君[2]。於是,閔氏被選入宮中,成為高宗的王妃。
高宗起初冷落閔妃,閔妃則終日在書房內朝鮮王室的古書。當時高宗十分寵愛另外一位嬪御(尚宮李氏,後來晉升為從四品淑媛,純宗時追封為貴人),李氏後生下一健康男嬰,即是高宗庶長子完和君李墡。
雖然閔妃沒有父親做靠山,但她卻能發展自己的勢力,興宣大院君對她很不滿。當閔妃為高宗生的第一個兒子夭折時,興宣大院君與閔妃的矛盾公開化,趁機指責閔妃不能給高宗生育健康的繼承人。興宣大院君並欲立完和君李墡為世子。
對此,閔妃利用自己的勢力奮力反擊,逼興宣大院君將大權交給22歲的高宗。閔妃隨後將高宗的妃子驅出宮外(不過依據朝鮮王室規定,除了世子外其他王子在長大後一律搬出宮外居住,而《朝鮮王朝實錄》並無李氏及完和君被貶為庶人的任何記載);後來又為高宗生下第二個兒子朝鮮純宗李坧。但李坧生下來也一直是體弱多病。高宗接管大權後,經常需要閔妃幫忙打理國內外事務,因此開始仰慕閔妃的聰明與智慧。兩人感情也有了長足發展。漸漸地,閔妃成為了高宗的靠山。
1882年6月「壬午軍亂」,閔妃出逃,其黨羽或被殺,餘黨被抓。大院君又乘機掌握政權,封國太公,並宣布閔妃已死。不久,大院君被清軍拘捕,押送天津,被監禁於保定。1885年獲釋回國。「乙未事變」中閔妃遇害後,高宗非常傷心。
政治
高宗幼時即位,其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攝政,一味採取鎖國路線。而後興宣君歸政隱居,閔妃集團逐漸控制朝政,並鼓勵高宗採取開化政策並引入日本勢力,在朝野扶植親信,推舉親族出任要職,排斥大院君勢力,兩派互鬥不斷,導致朝鮮黨爭激烈,政權更迭動盪。壬午兵變後興宣君短暫上台,閔妃又向清朝求援並擊潰興宣君後再次掌權。過程中閔妃與親日派的改革開化派勢力開化黨漸行漸遠,偏向親華派,開化黨日益不滿,發動甲申政變試圖奪權,被閔妃和清軍擊敗。閔妃地位逐步穩固[3]。
至甲午戰爭日本戰勝大清後,遭親日開化派奪權而失勢的閔妃欲轉與俄羅斯帝國合作對抗日本,閔妃對人說:「日本人和閔氏勢不兩立,就是丟失若干土地給其他國家,也要報日本這個仇。俄羅斯是世界的強國,日本不能相比,而且有保護君權的條件,可以依賴[4]。」
閔妃在三國干涉還遼後徹底倒向俄羅斯,成立了貞洞俱樂部,召開宴會聯絡俄國為首的西方各國公使;糾合朝鮮反日大臣,如李范晉、李完用、朴定陽、沈相薰、安駉壽等,形成「貞洞派」,1895年5月,閔妃利用親日派金弘集和朴泳孝的矛盾,支持朴泳孝,迫使內閣總理大臣金弘集下野。隨後,7月6日(農曆閏五月十四日),閔妃在沙俄公使韋貝協助下,以朴泳孝謀殺閔妃為由,迫其下台,解散親日內閣,建立親俄政府。隨後,日本右翼勢力呼籲對朝鮮強硬[5],井上馨也推薦強硬派陸軍中將三浦梧樓出任朝鮮公使。
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光緒二十一年)1月12日,高宗封閔妃為王后[6]。同年10月8日(乙未八月二十)發生「乙未事變」,日本公使三浦梧樓領日本右翼及亂軍入侵景福宮,於玉壺樓弒殺閔妃,並焚毀其遺體[7],又脅令高宗廢她為庶人,但遭到高宗絕決。1897年(建陽二年)1月6日,議定大行王后諡號,高宗選定「文成」[8];3月2日,高宗又改選「明成」為王后諡號[9],但閔妃一直沒能下葬,高宗也沒有正式追封諡號。10月12日,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正式稱帝,封王后為皇后[10]。11月6日,正式追諡大行皇后為明成皇后,並厚葬於南楊州市金谷洞的洪陵。
由於閔妃初期主張開放政策,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所以深受兩韓後世人民歡迎,而有「偉大的鐵娘子」(위대한 철여자)之稱。關於閔妃的傳說很多,比如她善嫉,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不惜迫害被高宗寵幸的嬪妃或宮女,義和君李堈生母貴人張氏傳說即是被她虐待而死,傳說未必真實,但她引進閔氏外戚干涉朝政卻是事實。
乙未事變

為加大對朝鮮的侵略,日本於1894年在朝鮮扶植起以金弘集為首的親日內閣。以閔妃為代表的失權派試圖通過沙俄推翻親日政權。1895年7月,日本唆使朴泳孝等親日派剷除閔妃,但卻因陰謀敗露,反而使閔妃得勢。同月6日,閔妃勢力在俄使韋貝的支持下,發動宮廷政變,推翻金弘集親日政府,並組建李允用親俄政府。 10月8日,日本公使三浦梧樓與朝鮮親日派發動宮廷政變,唆使日本浪人和400名日本守備隊員,打著大院君的旗號,攻入景福宮殺死閔妃,並焚屍,推翻親俄內閣,史稱「乙未事變」。[11]:441-445
日本恢復金弘集親日內閣後,在朝鮮引發大規模反日義兵運動。朝鮮儒生領導農民義兵部隊以「尊王攘夷」、「恢復國權」的名義攻克忠州、晉州等重鎮,威脅大邱、元山、釜山乃至首都漢陽等大城市。朝鮮親俄勢力利用此次義兵運動,在帝俄的支持下成功推翻金弘集親日內閣。金弘集、鄭秉夏、魚允中等親日派也在此次義兵運動中被民眾打死[11]:441-445[12]。
陵墓
李熙稱帝後,追贈她為明成皇后,並於1897年11月21日為她舉行國葬,葬於東大門外之洪陵。李熙當初派人前往大清江寧(今江蘇南京),考察明初高皇后孝陵,參酌其規制修造洪陵,後因發現高皇后陵「皆以文玉雕鏤,計我國庫一年經人之數,尚不及什一之費,遂已之,強從省約」。即使如此,洪陵也「前後靡費百億,為國朝山陵之冠」。[13]
年表
- 1851年 閔氏誕生。
- 1863年 12月,高宗11歲即位,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攝政。
- 1866年 9月,封為王妃。
- 1868年 李尚宮產子李墡(完和君)。
- 1871年 閔妃產子,但不久即因鎖肛症而夭折。
- 1873年 11月,高宗親政,閔妃奪權,大院君失勢。12月,閔妃所居宮殿發生爆炸事件。
- 1874年 3月,世子(李坧)出生。11月,母親與義兄閔升鎬遭炸死。
- 1875年 8月,李裕元任世子冊封使,出使清朝,翌年1月歸國。9月,江華島事件。11月,大院君之兄李最應私宅遭縱火。
- 1876年 2月27日,簽日朝修好條規(《又稱江華島條約》)。
- 1877年 張尚宮產子義和君。
- 1880年 完和君病逝。
- 1882年 1月,世子行戴冠式。7月,壬午軍亂,閔妃逃離昌德宮,李最應、閔謙鎬遇害,日公使花房義質逃亡,大院君奪權。8月26日,清水師提督吳長慶率軍平亂,大院君被押往清帝國。8月30日,與日簽濟物浦條約。9月,閔妃返京。
- 1883年 發行當百錢,法國奪清藩屬國越南,清從朝鮮撤軍應戰,僅留袁世凱駐守。
- 1884年 12月,甲申政變,趙寧夏、閔泳穆、閔台鎬遇害,親日開化派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徐載弼等奪權,但僅維持3日;袁世凱率清軍平亂,閔妃重掌政權。
- 1885年 1月9日,日朝漢城朝約。4月15日,巨文島事件。4月18日,伊藤博文與李鴻章簽日清天津條約。10月3日,大院君放還歸國。
- 1886年,為紀念首先在朝鮮王國開創女子教育的衛理宗醫師Scranton夫人,與朝鮮高宗李㷩一同創辦梨花學堂,即現今之梨花女子大學前身。
- 1891年,玄洋社設立。
- 1892年,爆炸暗殺大院君的計畫未遂。
- 1894年 3月28日,洪鐘宇刺殺潛逃海外的金玉均。5月31日,東學黨起義,佔全州。7月,日軍攻入王宮,開化派金弘集上台,行甲午政改,閔妃失勢。8月1日,日清宣戰。
- 1895年 3月30日,清戰敗,與日簽休戰條約。4月17日,清日馬關條約。7月6日,閔妃藉俄羅斯公使威貝魯之力重奪政權。9月1日,日公使三浦梧樓到任。10月7日,閔妃欲解散訓練隊。10月8日,乙未事變,日軍入宮殺死閔妃。10月19日,犯人李周會、朴銑、尹錫禹被處刑。[14]
- 1896年 2月,高宗至俄國公使館避亂。
- 1897年,追諡閔妃為明成皇后。
家族
先祖 | ||||||||||||||||||||||||||||||||||||||||||||||||||||||||||||||||||||||||||||||||||||||||||||||||||||||||||||||||||||||||||||||||||||||||||||||||||||||||||||||||||||||||||||||||||||||||||||||||||||||||||||||||||||||||||||||||||||||||||||||||||||||||||||||||||||||||||||||||||||||||||||||||||||||||||||||||||||||||||||||||||||||||||||||||||||||||||||||||||||||||||||||||||||||||||||||||||||||||||||||||||||||||||||||||||||||||||||||||||||||||||||||||||||||||||||||||||||||
---|---|---|---|---|---|---|---|---|---|---|---|---|---|---|---|---|---|---|---|---|---|---|---|---|---|---|---|---|---|---|---|---|---|---|---|---|---|---|---|---|---|---|---|---|---|---|---|---|---|---|---|---|---|---|---|---|---|---|---|---|---|---|---|---|---|---|---|---|---|---|---|---|---|---|---|---|---|---|---|---|---|---|---|---|---|---|---|---|---|---|---|---|---|---|---|---|---|---|---|---|---|---|---|---|---|---|---|---|---|---|---|---|---|---|---|---|---|---|---|---|---|---|---|---|---|---|---|---|---|---|---|---|---|---|---|---|---|---|---|---|---|---|---|---|---|---|---|---|---|---|---|---|---|---|---|---|---|---|---|---|---|---|---|---|---|---|---|---|---|---|---|---|---|---|---|---|---|---|---|---|---|---|---|---|---|---|---|---|---|---|---|---|---|---|---|---|---|---|---|---|---|---|---|---|---|---|---|---|---|---|---|---|---|---|---|---|---|---|---|---|---|---|---|---|---|---|---|---|---|---|---|---|---|---|---|---|---|---|---|---|---|---|---|---|---|---|---|---|---|---|---|---|---|---|---|---|---|---|---|---|---|---|---|---|---|---|---|---|---|---|---|---|---|---|---|---|---|---|---|---|---|---|---|---|---|---|---|---|---|---|---|---|---|---|---|---|---|---|---|---|---|---|---|---|---|---|---|---|---|---|---|---|---|---|---|---|---|---|---|---|---|---|---|---|---|---|---|---|---|---|---|---|---|---|---|---|---|---|---|---|---|---|---|---|---|---|---|---|---|---|---|---|---|---|---|---|---|---|---|---|---|---|---|---|---|---|---|---|---|---|---|---|---|---|---|---|---|---|---|---|---|---|---|---|---|---|---|---|---|---|---|---|---|---|---|---|---|---|---|---|---|---|---|---|---|---|---|---|---|---|---|---|---|---|---|---|---|---|---|---|---|---|---|---|---|---|---|---|---|---|---|---|---|---|---|---|---|---|---|---|---|---|---|---|---|---|---|---|---|---|---|---|---|---|---|---|---|---|---|---|---|---|---|---|---|---|---|---|---|---|
|
- 高祖父:閔翼洙(1690—1742),字士衛、號夙夜齋,贈諡文忠[15]。
- 高祖母:宜寧南氏(1691—1756),監司南正重之女;贈貞敬夫人[16]。
- 外高祖父:沈重賢(1682—1728),字子威,進士、大邱判官[17]。
- 外高祖母:光山金氏(1685—?),金光澤與全州李氏之女、沈重賢繼室。
- 曾祖母:青松沈氏(1722—1760),沈重賢次女、閔百奮元配;贈貞敬夫人。
- 祖父:閔耆顯(1752—1811),字子慶,官至吏曹參判、兼同知經筵義禁府事五衛都摠府副摠管。
- 曾祖母:青松沈氏(1722—1760),沈重賢次女、閔百奮元配;贈貞敬夫人。
- 外高祖父:鄭寅煥(1714—1798),字汝亮,蔭襲同福縣監,封寅寧君[18]、賜號「精齋」[19]。
- 外高祖母:貞夫人寧越辛氏,辛垕與慶州金氏之女、鄭寅煥繼室。
- 外曾祖父:鄭在順(1748—1783),字聖慎。
- 外高祖父:黃棖(1711—1773),字剛甫[20]。
- 外高祖母:韓山李氏(1713—1766),李思義之女。
- (養)外高祖父:李址遜(1720—1750),字士敏[21]。
- (養)外高祖母:慶州金氏(1723—1750),正言金樂之女、監司金礪曾孫女,受朝鮮英祖下賜貞節旌表。
- (本生)外高祖父:李在健(1710—1764),字士強[21]。
- (本生)外高祖母:豐壤趙氏(1726—1792),李在健繼室。
- 外曾祖父:李寅斗(1755—1808),字一元;贈吏曹參判。
- 外高祖父:朴漢箕(1736—1784),字範汝、本名漢樞,號樂樂堂[22]。
- 外高祖母:仁同張氏(1735—1776),張亨紹之女、朴漢箕元配。
明成皇后的一位外高祖父沈重賢,是沈㤿(심엄)的來孫[24],沈㤿的正室「敬婉」(綾城具氏)是仁獻王后的大姐[25]、朝鮮仁祖的姨母;藉由具敬婉,明成皇后也同時是孝寧大君和永膺大君的後代[26]:740, 775, 781。
相關影視作品及飾演者
劇名 | 年份 |
---|---|
《明成皇后》 | 1995年音樂劇 |
評價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