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德国巴伐利亚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雷根斯堡(德語:Regensburg,德語:[ˈʁeːɡn̩sbʊɐ̯k] (ⓘ),另譯累根斯堡),德國巴伐利亞邦的非郡轄城市,是上法爾茲行政區和雷根斯堡郡的首府,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區主教的駐地。雷根斯堡位於上巴伐利亞,多瑙河與雷根河的交匯處,向西北約88公里是紐倫堡,向南約104公里是慕尼黑,向西南約113公里是奧古斯堡,面積80.7平方公里,人口145,465(2015年12月31日),是繼慕尼黑、紐倫堡、奧古斯堡後的巴伐利亞邦第四大城市。雷根斯堡的支柱產業是加工工業,包括汽車製造、機械製造、電子和微電子等。
雷根斯堡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從石器時代開始便已有人居住在雷根斯堡附近的多瑙河邊,2006年考古發現的凱爾特人墓穴,將雷根斯堡的歷史追溯到了大約公元前400年。約公元79年,古羅馬人在雷根斯堡建造了一座城堡,用作觀察哨,這座城堡可以容納500個騎兵或者1000個步兵。與此同時,如今雷根斯堡老城西面的多瑙河邊有了居民區,也出現了阿爾卑斯山北側最古老的古羅馬釀酒廠。166年爆發多瑙河中游地區日耳曼人和薩爾馬提亞人對抗羅馬帝國的馬可曼尼人戰爭(166年—180年),城堡和居民區都在這場戰爭開始後不久被毀。
在擊退馬可曼尼人後,羅馬帝國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在約170年下令建造一座兵營城堡,取名為「卡斯特拉-雷金納」(Castra Regina,意為「雷根河畔的兵營」,是雷根斯堡的拉丁語古名稱),這座石建築的圍牆高約10公尺,有4扇大門和眾多塔樓,至今仍能在雷根斯堡老城見到它的遺蹟。雷根斯堡在179年正式建城,如今在雷根斯堡東門上仍保留有石頭碑銘見證這一歷史一刻。雷根斯堡駐紮著義大利第三軍團的約6千士兵,是羅馬帝國雷蒂安行省最主要的軍事基地。
從約500年起,雷根斯堡一直是阿吉洛爾芬家族的巴伐利亞公爵的府邸,直至查理大帝的表兄塔西洛三世788年退位,結束了阿吉洛爾芬王朝的統治。雷根斯堡是德國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區之一,739年起隸屬於羅馬主教,即使在1542年作為帝國自由城市而信仰新教後,雷根斯堡依舊保持天主教主教駐地的身份。
9世紀,雷根斯堡成為東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重要城市,日耳曼人路易的王后圖爾的埃芒加德、東法蘭克王國的最後兩位加洛林王朝國王克恩滕的阿努爾夫和孩童路易都葬在了雷根斯堡。
中世紀時,通過與巴黎、威尼斯和基輔進行遠程貿易,雷根斯堡迎來了經濟的繁榮時期,在當時是德國生活水平最好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中世紀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為雷根斯堡保留下了這段輝煌的歷史。這段時期的一個見證就是多瑙河上的石橋,建造於1135年至1146年,這座中世紀建築奇蹟成為了後來許多橋梁建築的範例,也成為越過多瑙河的戰略要地。1147年5月,康拉德三世從雷根斯堡發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而腓特烈一世在1189年5月也從這裡發起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273年雷根斯堡大教堂開始建造,它與石橋一同成為了雷根斯堡城市的象徵。
1207年雷根斯堡被提升為帝國自由城市,1245年又被腓特烈二世皇帝賦予城市自治權,由此也開始了雷根斯堡市民與主教和巴伐利亞公國之間持續數百年的爭鬥。在多年經濟衰退的情況下,1492年雷根斯堡失去了帝國自由城市的特殊地位,城市內部也繼續著不安定的狀況,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1500年進行了干預,並強加給雷根斯堡一部新的城市法律,而雷根斯堡利用馬克西米利安一世1519年去世到查理五世加冕之間的權力真空期,在一次大屠殺中,焚毀了雷根斯堡的猶太人區,驅逐了當時德國最大的一座猶太人居住區。1542年,在教區與城市議會的鬥爭中,雷根斯堡改為一座新教城市,人民希望藉此擺脫天主教主教和皇帝,但是同主教之間的衝突並沒有因此而減少。1633年雷根斯堡在三十年戰爭中被瑞典軍隊占領,1634年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巴伐利亞的軍隊奪回。
自從東法蘭克王國時起,雷根斯堡就已經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多次舉行帝國議會。18世紀末,雷根斯堡經歷了嚴重的內政危機,在面臨經濟崩潰的背景下,市民和政府官員代表成功地在維也納帝國宮廷議會上控告政府的經濟失策和違法行為,皇帝及時干預,允許債務延期償付,使得雷根斯堡免遭經濟崩潰。
1803年在雷根斯堡通過了帝國議會的最後一批決議,其中之一是決定解散神聖羅馬帝國,成立萊茵聯邦,雷根斯堡也因此獨立為邦國。1806年8月1日,萊茵聯邦在雷根斯堡帝國議會的最後一次會議上宣布神聖羅馬帝國的正式解散。
在第五次反法同盟戰爭(法國對抗英國和奧地利)中,奧地利軍隊先是於1809年4月20日占領雷根斯堡,法國人三天後進行了炮轟並攻占雷根斯堡,在此役中,拿破崙遭遇了他的唯一一次在戰役中的受傷。在拿破崙的壓力下,雷根斯堡大主教被迫放棄雷根斯堡給巴伐利亞王國。併入巴伐利亞,意味著雷根斯堡失去了昔日的特殊政治地位,而雷根斯堡的經濟在帝國時期早已荒廢,城市的自治已無可能,但仍是雷根斯堡郡的首府,1838年起是雷根斯堡和上法爾茲郡的首府,1953年起是上法爾茲行政區和雷根斯堡郡的首府和巴伐利亞邦的直轄市,雷根斯堡也逐漸恢復它的重要地位。
隨著1933年德國納粹的上台,雷根斯堡的納粹市長也隨之上台,雷根斯堡隨即發生了「焚書事件」,同年,納粹市長下令在城北建造了納粹一座示範居民區。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雷根斯堡的猶太人會堂被焚毀,猶太人商店被掠奪,猶太人居民被襲擊。1942年至1943年,共有200至250名雷根斯堡的猶太人被送往集中營殺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雷根斯堡經受了猛烈的空襲,但是老城並沒有受到影響,空襲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外的一家當時歐洲最大的飛機工廠,在1943年至1945年英國空軍的20次和美國空軍的8次空襲中,共有約三千人喪生,其中有不少是戰俘。1945年多瑙河上的部分橋梁被炸毀。1945年4月22日,美軍坦克部隊兵臨城下。4月23日,雷根斯堡的婦女們和大教堂的牧師Dr. Johann Maier在達浩廣場(Dachauplatz)集會要求和平移交城市,免除城市遭受破壞,結果當場被納粹便衣警察逮捕。第二天,這位牧師、另一位市民和一位退休憲兵官在達浩廣場被公開絞刑處決。不久納粹軍隊撤離逃跑,雷根斯堡未經戰鬥即告解放。後來人們在處決處建立了一座紀念碑,Maier的遺骸也在2005年被遺葬雷根斯堡大教堂。
雷根斯堡的人口在1945年已經達到10萬,2000年超過15萬,主要是來自東方,尤其是捷克北部的難民潮。1965年雷根斯堡大學奠基。1960年東港口投入使用,1978年美茵-多瑙運河通航。西門子公司在雷根斯堡建立分公司,負責屬下英飛凌公司的晶片製造,1986年寶馬在雷根斯堡投產,1989年東芝開始在雷根斯堡生產筆記本電腦。
雷根斯堡的歷史城市中心被完好地保存下來了,是德國最大的一座中世紀老城。此外雷根斯堡還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擁有最多數量的義大利式家族塔樓,因此也得名「義大利最北部的城市」。雷根斯堡有超過一千座歷史建築受到專門保護,2006年雷根斯堡老城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雷根斯堡石橋和橋門建築於1135年至1146年間,是中世紀最重要的橋梁建築之一,也成為12世紀到13世紀許多大型石頭橋梁的範例,其中包括德勒斯登易北河、布拉格伏爾塔瓦河、倫敦泰晤士河和法國阿維尼翁羅納河上的石橋。石橋長336公尺,寬8公尺,平均高度15公尺,共有16個橋洞,橋洞寬度10.15公尺至16.60公尺不等,橋墩寬度5.85公尺至7.40公尺不等,石橋總重約10萬噸。石橋曾經是雷根斯堡唯一一座跨越多瑙河的橋梁,持續了800多年。
石橋曾有一段傳說,石橋的建築師和大教堂的建築師打賭比賽看誰先完工,後來大教堂的建造明顯領先,石橋的建築師便同魔鬼做了承諾,如果魔鬼能站在他的一邊,將能夠得到最初三個過橋的靈魂。從此開始,石橋的工程進度突飛猛進,最終先完工的是石橋。魔鬼來向建築師索要許諾,但建築師在石橋開放後先趕了三隻雞過橋,這激怒了魔鬼,要把石橋毀壞,石橋因此變成了拱形。事實上,大教堂的建築開始於1273年,這時石橋早已完工100多年了。
雷根斯堡主教座堂是巴伐利亞和德國南部哥德式建築的主要代表,是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區的主教座堂。主教座堂曾經兩次被大火燒毀後,1273年重建,中殿高32公尺、塔樓高105公尺、總長86公尺、寬34.8公尺。教宗本篤十六世曾在2006年9月13日到訪該主教教堂。著名的雷根斯堡主教座堂合唱團是雷根斯堡主教座堂的合唱團,著名合唱指揮如許理姆斯博士(Dr. Theobald Schrems)和喬治·拉辛格都曾任主教座堂小堂樂長這一職務。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