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阿拉伯-拜占庭戰爭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雅爾穆克戰役(Battle of Yarmouk),或稱雅穆克戰役、耶爾穆克戰役,是拜占庭帝國軍隊與正統哈里發國的穆斯林軍隊進行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於636年8月在太巴列湖以東,今日的敘利亞、以色列、約旦三國邊界附近的雅爾穆克河谷附近進行,一共持續了六天。最終穆斯林獲得了全面勝利,這也宣告了拜占庭在敘利亞的統治的結束。雅爾穆克戰役被認為是軍事史上影響深遠的戰役,[7][8]它是穆罕默德死後穆斯林征服取得的第一次關鍵勝利,也開啟了黎凡特地區(即今日的敘利亞、巴勒斯坦和約旦)迅速伊斯蘭化的進程。
雅爾穆克戰役 | |||||||||
---|---|---|---|---|---|---|---|---|---|
穆斯林征服黎凡特 (阿拉伯-拜占庭戰爭)的一部分 | |||||||||
一位佚名加泰隆尼亞畫家繪製的雅爾穆克戰役的畫作(約繪於1310-1325年) | |||||||||
| |||||||||
參戰方 | |||||||||
正統哈里發國 |
拜占庭帝國 加薩尼王國 泰努赫部落聯盟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哈立德·本·瓦利德 阿布·烏拜達赫 阿慕爾·本·阿斯 卡瓦勒·賓特·阿茲瓦爾 舒萊赫比爾·本·哈塞奈 耶齊德·本·艾比·素福彥 卡扎爾·本·阿慕爾·塔米米 阿姆魯·本·馬阿迪·雅克里布 利亞德·本·甘姆 迪亞爾·本·阿茲瓦爾 阿卜杜拉赫曼·本·阿布·伯克爾[1][2] |
狄奧多爾·特里堤里烏斯 †[3] 瓦漢 †[註 1] 賈貝拉赫·本·艾赫姆 達伊爾雅 † 尼克塔斯 布喀納托(卡納蒂爾) 格雷戈里[4] | ||||||||
兵力 | |||||||||
15,000–40,000人 (現代估計)[註 2] 24,000–40,000人 (原始記載)[註 3] |
15,000–80,000人 (現代估計)[註 4] 100,000–400,000人 (阿拉伯人記載)[註 5] 140,000人 (拜占庭記載)[註 6] | ||||||||
傷亡與損失 | |||||||||
1,000人死亡[5] |
45%或50,000人死亡 (現代估計)[5][6] 70,000–120,000人死亡 (早期記載)[註 7] |
為了阻止阿拉伯人的前進,奪回失去的領土,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於636年5月向黎凡特派遣了一支大規模的軍隊。隨著拜占庭軍隊的逼近,阿拉伯人從已占領的大馬士革等地撤退,在靠近阿拉伯半島的雅爾穆克平原上重新集結了所有部隊,並得到了增援,最終擊敗了數量占優勢的拜占庭軍隊。這場戰役也是阿拉伯將領「真主之劍」哈立德·本·瓦利德所取得的最大軍事勝利,成就了他作為偉大戰術家和傑出騎兵指揮官的聲譽。[9]
610年,正當拜占庭帝國與薩珊波斯苦戰時,時任拜占庭帝國阿非利加總督的老希拉克略在阿非利加發起叛亂,[10]成功推翻福卡斯皇帝,他的同名兒子希拉克略登上帝位。同時,薩珊波斯趁拜占庭內亂,征服了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攻入安納托利亞,兵鋒直抵凱撒利亞·馬扎卡(今土耳其開塞利)。612年,希拉克略設法將波斯人趕出了安納托利亞,但613年又在敘利亞被擊敗。[11]接下來的十年中,波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和埃及,希拉克略則在為反攻積蓄力量,重建了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
622年,希拉克略終於發起了攻勢,[12]先是在高加索和亞美尼亞大勝波斯人,627年冬季,又攻入美索不達米亞,在尼尼微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兵鋒直指波斯首都泰西封。這一系列失敗使波斯皇帝霍斯勞二世名譽盡失,其子喀瓦德二世將其殺害[11]。喀瓦德二世立即向希拉克略求和,同意從所占的拜占庭領土撤軍。希拉克略於629年舉行了大型儀式,將被波斯人搶走的真十字架迎回耶路撒冷。[13]
同時期的阿拉伯半島上,先知穆罕默德正宣揚伊斯蘭教,並於630年成功地控制阿拉伯的大部分地區。穆罕默德去世後,阿布·伯克爾被選為哈里發。一些部落在穆聖死後叛亂,在632-633的里達戰爭中,哈里發擊敗了反叛者,以伊斯蘭教的旗幟,團結了整個阿拉伯半島。[14]
擊敗反叛者後,阿布·伯克爾開始了征服戰爭,他的第一個目標是薩珊波斯統治下的伊拉克。他派出了傑出的將軍哈立德·本·瓦利德率軍進攻,他取得了一連串勝利,伊拉克被征服了。這增強了哈里發的信心,當哈立德在伊拉克建立了據點後,阿布·伯克爾於634年2月命令另一支穆斯林軍隊入侵敘利亞。[15]穆斯林對敘利亞的入侵是一系列經過精心計劃、協調良好的軍事行動,他們沒有實力優勢,但採取了巧妙的策略來應對拜占庭的防禦措施。[16]
但是,戰事很快證明穆斯林軍隊的規模太小,無法應付拜占庭的反擊,指揮官們要求增援。阿布·伯克爾派遣身在伊拉克的哈立德增援敘利亞,並擔任總指揮官。634年7月,拜占庭軍隊在阿季奈迪恩戰役中被擊敗。大馬士革在634年9月淪陷,隨後的法爾戰役中,巴勒斯坦的守軍主力被擊敗並潰散。[17]
阿布·伯克爾於634年8月去世,他的繼任者歐麥爾決心繼續向敘利亞進攻。[18]儘管先前由哈立德領導的軍隊取得了成功,但他的指揮官位置被阿布·烏拜達赫取代。穆斯林軍隊占領了巴勒斯坦南部之後,沿著貿易路線繼續進攻,提比里亞和巴勒貝克在沒有激烈抵抗的情況下淪陷,636年初,埃梅薩(今霍姆斯)淪陷。穆斯林繼續向北進軍。[19]
占領了埃梅薩之後,穆斯林向阿勒頗和敘利亞首府安條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亞)前進。希拉克略皇帝正在安條克居住,他震驚於軍隊的一系列失敗,準備進行反擊以收復失地。[20][21]635年,薩珊波斯皇帝伊嗣俟三世尋求與拜占庭結盟,共同對抗阿拉伯人。希拉克略將其女兒(也是他的侄孫女)瑪妮阿嫁給了伊嗣俟,以鞏固聯盟。兩國協商決定,當希拉克略在黎凡特發起大規模進攻時,伊嗣俟將同時進攻伊拉克。但這一計劃沒能實現,拜占庭軍於636年5月發動進攻時,波斯人則由於政府的疲憊混亂而未能進攻,使這一決定性的計劃化為泡影。[22]
拜占庭的進攻準備始於635年末,到636年5月,希拉克略成功在安條克集中了一支龐大的軍隊。[23]這支軍隊由斯拉夫人、法蘭克人、喬治亞人、亞美尼亞人、阿拉伯基督徒等組成,[24]分為五部,總司令是狄奧多爾·特里堤里烏斯。前埃梅薩駐軍指揮官,亞美尼亞人瓦漢被任命為前線總指揮[25],他麾下有一支純亞美尼亞人部隊。斯拉夫王子布喀納托(Buccinator),又稱卡納蒂爾,指揮斯拉夫人,加薩尼王國國王賈貝拉赫·本·艾赫姆指揮一支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軍隊。其餘來自歐洲的部隊被置于格雷戈里和達伊爾雅(Dairjan)的指揮下。[26][27]希拉克略則留在安條克監督整個行動。拜占庭的記載中提到了波斯將軍沙赫爾巴拉茲的兒子尼克塔斯也參與了指揮,但沒有說明他指揮的是哪支軍隊[28]。
穆斯林軍隊正分成四隊:一隊在巴勒斯坦,由阿慕爾指揮;一隊在約旦,指揮為舒萊赫比爾·本·哈塞奈;一隊在大馬士革和凱撒利亞附近由耶齊德·本·艾比·素福彥指揮;哈立德和阿布·烏拜達赫的軍隊則在埃梅薩(Emesa)。
由於穆斯林部隊在地域上分散,希拉克略試圖各個擊破。他不想以一場決戰定勝負,希望在穆斯林部隊集中之前,使用主力對付單獨的穆斯林軍團,以迫使其撤退或單獨消滅之,實現奪回失地的戰略。希拉克略的兒子君士坦丁三世率領增援部隊海路進入凱撒利亞,可能是為了牽制耶齊德的軍隊,他們正在圍攻這座城鎮。[26]636年6月中旬,拜占庭帝國軍隊從安條克和敘利亞北部出發。
拜占庭帝國軍將按照以下計劃行動:
穆斯林通過在沙扎爾的羅馬囚犯得知了希拉克略進攻的消息。哈立德警覺到分散的部隊可能會被各個擊破,因此要求召開軍事會議,並建議阿布·烏拜達赫將部隊從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北部撤回,將所有穆斯林軍隊集中在一處[30][31],後者下令將軍隊集中在賈比耶(在今敘利亞南端)附近的廣闊平原上,這裡的地形利於騎兵部隊作戰,且接近穆斯林的堡壘納吉德(Najd);並向哈里發歐麥爾請求增援。[32]還發布指示,將已徵收的吉茲亞(異教稅)退還,以收買人心。[33]
但是,集中在賈比亞後,穆斯林遭到了親拜占庭的加茲尼部隊的突襲。而且一支強大的拜占庭部隊駐紮在凱撒里亞,他們可以襲擊穆斯林的後方。在哈立德的建議下,穆斯林部隊撤回了德拉和代爾·阿尤布,防守雅爾穆克峽谷和哈拉熔岩平原之間的空當,[30]並在雅爾穆克平原東部建立了強力的防禦陣地。這種作法使穆斯林和拜占庭人必須進行決戰,這不是拜占庭人想看到的。[34]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哈立德的精銳輕騎兵和拜占庭前衛之間的小規模衝突外,沒有其他交戰。[35]
戰場位於約旦-敘利亞邊境的豪蘭平原,就在戈蘭高地的東南不遠處,雅爾穆克河的北側。雅爾穆克河有非常陡峭的河岸,峽谷深度從30米(98英尺)–200米(660英尺)不等。戰場以北是賈比耶的道路,東部是阿茲拉(Azra)丘陵,但這些丘陵距戰場較遠,沒有軍事意義。戰場上只有一個突出的位置:相對海拔約100米的小山Tel al Jumm'a 。穆斯林軍隊占據了那裡,在山上,雅爾穆克平原一覽無餘。戰場西面的山谷只有少數幾處可通過,有一個主要的通路:一座羅馬人修建的橋梁。[36][37]足夠的水和牧場維持兩軍,平原地形也非常適合騎兵機動。[38][39]
大多數早期的資料表明,穆斯林軍隊的規模在24,000至40,000之間,拜占庭軍隊的數量在10萬至40萬之間。現代的估計則各不相同:大部分學者估計拜占庭軍隊的數量在80,000至150,000之間,其他估計則低至15,000至20,000人。[40][41]穆斯林軍隊的數量估計在25,000至40,000之間。原始的記錄大部分來自阿拉伯人,他們普遍認為拜占庭軍隊及其盟友的數量比穆斯林阿拉伯人多得多。[註 8]拜占庭方面,唯一的早期資料來自一百年後的狄奧菲內斯。關於戰鬥的說法各不相同,有的說持續了一天,有的認為超過了一天。
在軍事會議期間,穆斯林軍隊總司令阿布·烏拜達赫將其指揮權移交給了哈立德[註 9]。[42]哈立德將軍隊重組為36個步兵團和4個騎兵團,他的騎兵精銳作為預備隊。軍隊實行塔比阿(Tabi'a)編隊,這是一種緊密的防禦性步兵編隊。[43]軍隊展開約12公里長的前線,面朝西面,左翼在Wadi al Allan山的山谷前一英里處;右翼位於北部賈比亞的道路上,占據Tel al Jumm'a山[44]的高處,各編隊之間距離較遠,他們所面對的拜占庭戰線長達13公里。中軍由阿布·烏拜達赫(中軍左翼)和舒萊赫比爾·本·哈塞奈(中軍右翼)指揮。左翼由耶齊德·本·艾比·素福彥指揮,右翼由阿慕爾指揮。
中軍、左翼和右翼都有一個騎兵團,如果被拜占庭人擊退,可以用騎兵發起反擊。中軍後面是由哈立德親自指揮的機動警衛騎兵。如果哈立德忙於領導大部隊,則由達拉爾·本·阿茲瓦爾指揮這支騎兵。在戰鬥過程中,哈立德將會果斷、反覆地使用該部隊。[42]
哈立德派出了一些偵察兵對拜占庭人進行觀察。[45]636年7月下旬,瓦漢派賈貝拉赫的輕裝阿拉伯基督徒部隊發起威力偵查,但被機動警衛隊擊退。這次小規模衝突後的一個月內,沒有發生任何交戰。[46]
軍隊使用的頭盔包括鍍金的頭盔,類似於薩珊波斯帝國的銀盔。鎖甲頭巾被用來保護面部,頸部和臉頰,作為頭盔的附屬部分。沉重的皮革涼鞋或羅馬式涼鞋也是早期穆斯林士兵的一大特徵。[47]鎧甲包括皮革札甲和鎖子甲,步兵的盔甲比騎兵更重。武器上,步兵使用大型的木製或柳條編織的盾牌和長矛,步兵長矛長2.5米,騎兵長矛長達5.5米。步兵攜帶短劍,與羅馬短劍類似;長劍通常由騎兵攜帶,劍掛在胸綬帶上。阿拉伯人的弓約2米長,大小類似於著名的英格蘭長弓。傳統阿拉伯弓的最大有效射程約為150米。早期的穆斯林弓箭手都是步兵,沒有騎射手的機動性,但在防禦輕騎兵進攻方面非常有效。[48]
穆斯林在雅爾穆克平原紮營幾天後,拜占庭軍隊在加薩尼輕騎兵的帶領下來到此地,並在Wadi-ur-Ruqqad以北建立了堅固的營地。[49][註 10]
拜占庭軍隊的右翼部署在平原南端,靠近耶爾穆克河,距Wadi al Allan山谷約1英里。拜占庭人的左翼在北部,距離賈比耶山不遠,相對暴露。帝國軍面向東面部署,陣線約13公里長。[36]瓦漢試圖控制從南面雅爾穆克河谷直到北部通往埃及的羅馬道路之間的整個區域,這使得各拜占庭單位之間仍然留有很大的空當。右翼由格雷戈里指揮,左翼由卡納蒂爾指揮。中軍由達伊爾雅的軍隊和瓦漢的亞美尼亞軍隊組成,均由達伊爾雅指揮。拜占庭的重騎兵,即具裝騎兵,平均分配給四軍,每支部隊將步兵部署在前端,而騎兵則作為後備力量。賈貝拉赫的基督徒阿拉伯人部隊,作為一支散兵首先進軍,對主要部隊進行掩護。[50]
穆斯林的早期記載提到,格里高利的軍隊使用鏈條將其步兵連在一起,鎖鏈連接10人,這是士兵們勇氣的證明,他們表現出願意死在原地而不退縮的意願。鏈條還能了防止敵方騎兵的突破。不過現代歷史學家認為,拜占庭人採用了傳統的龜甲陣編隊,士兵將肩並肩站立,高舉盾牌,將10-20人完全遮蔽起來,以免投射武器的傷害,每個士兵將為毗鄰的同伴提供掩護。[36]
拜占庭的騎兵裝備著羅馬式長劍(Spathion)。他們還會有一支輕巧的木騎槍(kontarion)和弓(toxarion),在馬鞍或皮帶上懸掛著箭袋,內有四十支箭中。[51]重裝步兵被稱為skoutatoi,裝備較短的矛和劍,輕裝步兵和弓箭手帶著一個小的盾牌,弓和箭袋懸掛在背上。騎兵裝備鎖子甲和鎖甲頭巾、帶有吊墜的頭盔,內襯織物且有流蘇和護頰的護喉板。步兵也同樣配備了鎖子甲,頭盔和護腿。輕質的札甲和鱗甲也得到使用。[52]
哈立德撤出占領區併集中全部部隊進行決定性戰鬥的戰略迫使拜占庭人集中其五支軍隊。幾個世紀以來,拜占庭人一直避免進行大規模的決定性戰鬥,而且部隊集中導致了後勤的緊張,帝國沒有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34][53]
大馬士革是離戰場最近的後勤基地,但大馬士革的主事者曼蘇爾(Mansur)無法為集中在雅爾穆克平原的龐大拜占庭軍隊提供充足的補給。夏季即將結束,牧草、糧食數量減少,軍隊與當地公民在供應物資方面發生了幾次衝突。帝國宮廷中有人指控瓦漢叛國,因為他違背了希拉克略的命令,要與阿拉伯人進行大規模戰鬥。但是,鑑於穆斯林軍隊的集結,瓦漢也別無選擇,只能勉強作戰。各拜占庭指揮官之間的關係也很緊張。特里堤里烏斯、瓦漢、卡納蒂爾等人進行了權力鬥爭。[54]熟悉當地地形的阿拉伯基督徒領袖賈貝拉赫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這也對拜占庭人不利。羅馬人、希臘人、亞美尼亞人和阿拉伯人之間存在一種互不信任的氣氛。在敘利亞人中流行的基督一性論與正統教義之間長期爭執,雖直接影響微乎其微,但這無疑激化了潛在的緊張氣氛。這種氣氛影響了部隊的協同,也是拜占庭軍隊被擊敗的原因之一。[55]
穆斯林和拜占庭人的戰線分為四個部分:左翼,中軍左翼,中軍右翼和右翼。圖示及文字中,對穆斯林和拜占庭戰線的描述是相反的:即穆斯林右翼面對拜占庭左翼(見圖[註 11]),圖中藍色代表拜占庭軍,紅色代表穆斯林軍;實心矩形代表步兵,斜三角矩形代表騎兵。
希拉克略指示瓦漢,不要在所有外交努力失敗前展開戰鬥。[56]這可能是由於伊嗣俟三世的軍隊還沒有準備好進攻伊拉克。因此,瓦漢先後派格雷戈里和賈貝拉赫前去談判,但他們的努力是徒勞的。戰鬥前,應瓦漢的邀請,哈立德前來談判,但也沒有成果。談判過程使戰鬥推遲了一個月。[36]
與此同時,另一支穆斯林軍隊正在卡迪西亞面對薩珊波斯軍隊,哈里發歐麥爾命令其指揮官賽義德·本·阿比·瓦卡斯與波斯人進行談判,並向伊嗣俟三世和他的指揮官魯斯塔姆派遣使節,邀請他們改信伊斯蘭教,藉此來拖延敵軍。[57]他還向哈立德派出了增援部隊[36]約6,000人,大部分來自葉門。該部隊包括了1,000名薩哈巴(穆罕默德的同伴),其中100人曾參加了伊斯蘭歷史上的第一次戰鬥巴德爾戰役。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有祖拜爾·本·阿瓦姆、阿布·蘇富揚和他的妻子信德·賓特·烏塔巴。[58]
參加戰鬥的薩哈巴包括賽義德·本·扎伊德,法德勒·本·阿巴斯,阿卜杜勒-拉赫曼·本·阿布·貝克爾(阿布·伯克爾的兒子),阿卜杜拉·本·歐麥爾(歐麥爾的兒子),阿班·本·奧斯曼(奧斯曼的兒子),阿卜杜勒勒曼·本·哈立德(哈立德之子),阿卜杜拉·本·賈法爾(阿里的侄子),阿瑪爾·本·亞西爾,米格達·本·阿斯瓦德,阿布·達爾·吉法裡,馬利克·阿什塔爾,阿布·阿尤布·安薩里,蓋伊斯·本賽爾德,侯宰法·本·雅曼,巴達·本·阿斯·薩米特,希舍姆·本·阿爾·阿斯,阿布·胡萊賴和伊克里馬·本·阿比·賈赫勒等。[59]士兵的年齡從20歲(哈立德的兒子)到70歲(阿瑪爾)。穆罕默德曾向十位同伴許諾天堂,其中的三位:賽義德、祖拜爾、阿布·烏拜達都參加了這場戰役。
哈里發歐麥爾顯然想先擊敗拜占庭人再打敗波斯,因此將最精銳的穆斯林軍隊派去雅爾穆克。不斷來到的穆斯林增援使拜占庭人感到擔憂,他們擔心穆斯林軍隊會越來越強大,因此不得不發起進攻。派往雅爾穆克的增援部隊以小隊到達,給人留下了增援不斷的印象,使拜占庭人更加沮喪,迫使他們進攻。[60]在稍後的卡迪西亞戰役中,穆斯林軍隊重複了同樣的策略。[45]
戰鬥於636年8月15日開始。[14]黎明時分,兩軍相距不到一英里的,列隊戰鬥。穆斯林編年史記載,在戰鬥開始之前,拜占庭中路右翼一位隊長喬治投奔了穆斯林軍隊,並皈依了伊斯蘭教。在同一天內,他為穆斯林軍戰死。[61]戰鬥開始於拜占庭的精銳勇士與穆斯林的穆巴里津部隊(mubarizun)的戰鬥。穆巴里津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劍客和長矛手,他們的目標是儘可能多地殺死敵方的指揮官,以破壞他們的士氣。到了中午,失去許多指揮官後,瓦漢下令用三分之一的步兵部隊進行有限進攻,以試探穆斯林軍隊的實力和戰略,並利用數量優勢,試圖突破穆斯林戰線的薄弱部分。但是拜占庭的進攻缺乏決心,拜占庭士兵也無法擊敗穆斯林老兵。[62]戰鬥總體上較沉靜,只在某些地方特別激烈。日落時,兩軍都無法取得突破,各自回到營地。
第1階段:瓦漢在軍事會議中決定在黎明前發動進攻,以襲擊晨禱時沒有準備的穆斯林部隊。他計劃讓他的中軍與穆斯林中軍交戰,以粘住它們;同投入主要力量襲擊其兩翼,將其趕出戰場或推向中軍。[61][63]為了觀察戰場,瓦漢命令士兵在右翼後方建造了一個大型望台。他命令軍隊為突襲做準備。
但是,哈立德在夜間將強大的前哨線部署在前面,已經為防禦突襲做好了準備,這給了穆斯林主力以時間來為戰鬥做準備。在中路,拜占庭人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只計劃壓制穆斯林中軍,阻止他們協助其他穆斯林軍隊。因此,中心保持相對穩定。而在兩翼,卡納蒂爾指揮主要由斯拉夫人組成的拜占庭左翼部隊,對穆斯林右翼發起猛攻,右翼的穆斯林步兵不得不後退。穆斯林右翼指揮官阿慕爾下令他的騎兵發起反擊,這暫時阻止了拜占庭的推進並穩定了右翼的戰線,但是拜占庭的數量優勢使他們不得不繼續向大本營撤退。[64]
第2階段:哈立德意識到右翼的危險,下令右翼騎兵從北側攻擊拜占庭左翼,而他的機動警衛騎兵則從南側進攻,穆斯林右翼步兵從正面反攻。三管齊下的襲擊迫使拜占庭左翼放棄了獲得的突破,阿慕爾恢復了自己的陣線,並開始重整他的軍隊,準備下一輪戰鬥。[64]
耶齊德指揮的穆斯林左翼局勢更加危險。他們沒有得到機動警衛騎兵的幫助,拜占庭人的數量優勢使得穆斯林的陣地被占領,士兵向大本營撤退,陣線被突破。[58]格雷戈里的軍隊採用龜甲陣,行動緩慢但防禦能力很好。耶齊德用他的騎兵進行反擊,但被擊退。儘管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左翼的戰士們最終還是撤退到營地,瓦漢的計劃似乎成功了。穆斯林軍隊的中心被釘住,其側面被推回。但拜占庭的兩翼都沒有取得徹底的突破,且士氣嚴重下降。[65]
撤退的穆斯林軍隊在營地遇到了兇猛的阿拉伯婦女。[58]穆斯林婦女在信德(Hind)的帶領下拆除了帳篷,並用帳篷杆武裝,衝向她們丈夫和同伴,唱著武侯德戰役中創作的即興歌曲:
“ | 你們這些可恥的逃兵, |
” |
這激起了撤退的穆斯林的鬥志,使他們重返戰場。[66]
第3階段:在設法穩定右翼後,哈立德立即命令機動警衛騎兵支援左翼。
哈立德命令達拉爾·本·阿爾·阿茲瓦帶領一部分騎兵進攻拜占庭中軍右翼,以威脅拜占庭右翼撤退。他則以剩下的騎兵攻擊格里高利(右翼指揮)的側面。同樣的,在前線和側翼的同時攻擊下,拜占庭人被迫後退,由於必須保持陣形而更加緩慢。[67]
日落時,雙方中軍脫離接觸,撤退到原來的位置,戰線仍保持原位。拜占庭方面,達伊爾雅(中軍右翼指揮)的陣亡和進攻計劃的失敗使得士氣低落,哈立德的成功防禦則大大激勵了穆斯林軍隊。[68]
瓦漢考慮了前一天的失敗,他對穆斯林側翼發動了進攻,但在最初取得成功後,他的部下被迫撤退,而最令他困擾的是失去了一位指揮官。
拜占庭軍隊提出了不太雄心勃勃的計劃,目標是在特定地點突破穆斯林軍隊。他決定施壓在穆斯林相對暴露的右翼,與穆斯林左翼所在的崎嶇地形相比,他的騎兵在右翼可以更加自由地行動。攻擊右翼的同時,卡納蒂爾將攻擊穆斯林中軍右翼,以使其與右翼分離。
第1階段:戰鬥開始,拜占庭式襲擊穆斯林右翼和中軍右翼。[69]
在阻止了拜占庭人的最初襲擊之後,穆斯林右翼和中軍右翼都被迫撤退。有記載說他們再次被婦女激起了鬥志。這些軍隊設法在與營地有一段距離的地方重整,並為反擊做準備。[64]
第2階段:哈立德明白拜占庭軍隊將重點放在穆斯林右翼後,率他的機動警衛騎兵和穆斯林右翼的騎兵一起發動進攻。他本人從右側進攻拜占庭的中軍左翼,而穆斯林中軍的騎兵預備隊則從左側進攻。同時,他命令穆斯林的右翼騎兵向拜占庭左翼的左側進攻。雙方爆發了血腥的戰鬥,雙方都有許多人戰死。但到黃昏時,拜占庭人再次被推回到戰鬥開始時的位置。[64]
第四天是戰鬥的轉折點。
第1階段:瓦漢對穆斯林右翼的進攻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他決定繼續前一天的計劃。
卡納蒂爾在賈貝拉赫帶領的亞美尼亞人和基督教阿拉伯人的協助下,帶領斯拉夫人的兩支部隊進攻穆斯林的右翼和中軍右翼。穆斯林部隊再次被迫後退。[70]哈立德立即帶領騎兵前去支援。他擔心拜占庭軍隊將發起全線進攻,因此命令中軍左翼和左翼分別攻擊對應的拜占庭軍隊。這次攻擊拖住了拜占庭的部隊,阻止了他們發動全面進攻。[71]
第2階段:哈立德將機動警衛騎兵分成兩部分,襲擊拜占庭中軍左翼的兩側,而穆斯林右翼步兵則從正面進攻。在三管齊下的側翼進攻之下,拜占庭人撤退了。同時,穆斯林右翼組織反攻,步兵從正面進攻,騎兵預備隊進攻拜占庭左翼的北側。拜占庭左翼在其南部側面暴露後也向後退。[70]
當哈立德和他的機動警衛騎兵與拜占庭左翼交戰時,戰場另一端的局勢正在惡化。[72]拜占庭的騎射手向穆斯林左翼傾瀉了大量箭矢,阻止他們突破拜占庭的防線。許多穆斯林士兵被拜占庭弓箭手射瞎,這一天此後被稱為「盲眼日」。[73]據說,老將阿布·蘇富揚就是在這一天失去了視力。穆斯林軍隊撤退,由哈立德的兒時好友伊克里瑪·本·阿比·賈哈爾(Ikrimah bin Abi Jahal)領導一隊騎兵斷後。伊克里瑪用他的400名騎兵進攻拜占庭戰線,掩護了穆斯林的撤退,這些士兵英勇作戰,全軍覆沒。其他軍隊撤退重組,進行反擊並鞏固了原有陣地。伊克里瑪也受了重傷,於當晚晚些時候去世。
瓦漢連續進攻四天,但他的部隊未能取得任何突破,並承受了重大傷亡。8月19日早,瓦漢向穆斯林大營派遣了一名使者請求休戰並開展談判,進行新的外交談判。這是他重組他士氣低落的部隊的緩兵之計。但哈立德認為勝利即將來臨,因此拒絕了這一提議。[74]
前四天裡,穆斯林軍隊努力防守,但知道拜占庭人不再渴望戰鬥後,哈立德決定採取攻勢,並重組了他的部隊。他將所有騎兵集中為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共有約8,000名騎兵,這將是第二天進攻的主力。哈立德還提前計劃了誘捕拜占庭軍隊,切斷他們的逃生路線的計劃。北部的平原將被穆斯林騎兵封鎖,拜占庭軍將被趕向戰場上的三個天然屏障:西部的 Wadi-ur-Ruqqad ,南部的 Wadi al Yarmouk 和東部的 Wadi al Allah 這三個峽谷。[75]
在西面深200米的Wadi-ur-Raqqad峽谷上,最具戰略意義的是名叫Ayn al Dhakar的一座橋梁。哈立德在夜間派達拉爾(Dharar)率500名騎兵前往這座橋。達拉爾繞著拜占庭人的北側移動並占領了這座橋,這一舉措在第二天發揮了極重要的作用。[76]
636年8月20日是戰鬥的最後一天,[54]哈立德將一項簡單但大膽的進攻計劃付諸行動。他打算用一支龐大的騎兵部隊,將拜占庭的騎兵完全趕出戰場,以使拜占庭步兵失去騎兵支援,暴露他們的後方和側翼。之後,他計劃對拜占庭左翼發起猛攻,將其驅向西面的峽谷。[76]
第1階段:哈立德下令對拜占庭戰線發動全面進攻,並率領騎兵衝向拜占庭左翼。他的騎兵的一部分與拜占庭左翼的騎兵交戰,其餘則攻擊了拜占庭左翼步兵的後側。同時,穆斯林右翼從前方正面進攻。在夾攻之下,拜占庭左翼開始潰退,許多人逃到相鄰的拜占庭中軍左翼,極大地擾亂了後者。[74]然後,攻擊步兵得勝的穆斯林騎兵轉向正被另一半穆斯林騎兵攻擊的拜占庭左翼騎兵,將其向北趕出戰場。穆斯林右翼步兵隨後側面攻擊拜占庭中軍左翼,而穆斯林的中軍右翼則從正面進攻。
第2階段:瓦漢注意到穆斯林的大規模騎兵機動,下令將騎兵聚集在一起,但為時已晚。在瓦漢將其分散的重型騎兵中隊集中之前,哈立德已率騎兵衝來,從正面和兩側攻擊正在集中的拜占庭騎兵,混亂的拜占庭重騎兵很快被擊潰,逃到戰場北部。拜占庭步兵的命運也就此決定。[77]
第3階段:在拜占庭騎兵完全潰逃後,哈立德轉向拜占庭中軍左翼,該部分已經受到穆斯林步兵的兩面夾擊,騎兵又從他們的後面襲來,使得部隊很快便崩潰了。[77]
第4階段:隨著拜占庭中軍左翼的崩潰,拜占庭軍隊開始潰散。哈立德率騎兵向北封鎖北部的逃生路線。拜占庭人只能向西撤退,前往Wadi-ur-Ruqqa山谷,那裡的Ayn al Dhakar橋,可以讓他們安全穿越深谷。[72]但作為哈立德計劃的一部分,達拉爾的500名騎兵已經占領了這座橋。拜占庭人現在被四面包圍。[74][註 12]
有些人墜落的深谷陡峭山坡上,有人試圖跳河逃生,但卻摔死在河邊的岩石上,還有一些人在逃跑中被殺死。不過許多士兵設法逃脫了屠殺。[78]穆斯林軍隊的希臘線人約拿(Jonah)也在戰鬥中陣亡。穆斯林在戰鬥中沒有抓俘虜,但他們可能在隨後的追擊中俘虜了一些士兵。[79]狄奧多爾·特里堤里烏斯(名義上的主帥)陣亡,尼克塔斯設法逃脫併到達埃梅薩。賈貝拉赫·本·艾赫姆也設法逃脫,後來與穆斯林和解,但很快又叛逃到拜占庭宮廷。[80]
戰鬥結束後,哈立德和他的騎兵立即向北疾馳,追趕逃跑的拜占庭士兵,在大馬士革附近追上他們並發起攻擊。瓦漢可能就在這次戰鬥中被殺。[81]哈立德隨後進入大馬士革,重新占領了這座城市,據說還得到了當地居民的歡迎。[31][82]
當大敗的消息傳到安條克時,[83]希拉克略沮喪且憤怒。他將戰敗歸咎於自己的惡行,包括與侄女馬丁娜的亂倫婚姻。[84]如果帝國還有充足的資源,他也會試圖重新征服敘利亞,但帝國經過長期戰爭的消耗,人力和財富都已枯竭。皇帝退居安條克大教堂,進行了莊嚴的祈禱。他在大教堂召集了一次會議商討當前局勢,幾乎所有大臣都明白戰事已經無望,皇帝承認,失敗是上帝的決定,是包括他在內的全人類的罪惡所造成的結果。[85]晚上,希拉克略乘船出海,回到君士坦丁堡。
據說船起航時,希拉克略說了如下的話:
“ | 永別了敘利亞,[83]我美麗的行省。你現在成了異教徒的領地——敵人將擁有多麼美麗的土地啊![85] | ” |
真十字架與在耶路撒冷保存的其他聖物一起,在耶路撒冷秘密裝船,[83]以免落到阿拉伯人手裡。據說希拉克略怕水,他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搭了浮橋,以便走陸路回到君士坦丁堡。[86]放棄敘利亞後,他開始專注於以剩下的部隊捍衛安那托利亞和埃及。638-639年,拜占庭亞美尼亞也被穆斯林攻占,於是希拉克略下令創造一個從安納托利亞中部延伸到塔爾蘇斯的緩衝區,疏散了附近的居民。[54]
拜占庭軍隊指揮官讓大軍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作戰,不過這對拜占庭軍並沒有太多不利。[49]而穆斯林指揮官哈立德清楚他要與數量占優的敵人抗衡,在戰鬥的前五天,他努力組織防禦,充分利用了他有限的兵力。而在決定發動攻勢時,他表現出來的想像力,遠見卓識和勇氣都是拜占庭指揮官所不可企及的,在兵力不足,且需要集中兵力進攻的時候,他仍以自信和遠見,在進攻前一夜派出了一支騎兵去封鎖他所預料的敵軍撤退的道路。[76]
哈立德在雅爾穆克戰役中的出色指揮,使他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優秀的將領之一,[9]他了解騎兵的長處和短處,並在戰役中靈活地使用他們。他的機動警衛騎兵移動迅速,總能出現在戰鬥的關鍵點,改變局勢後又疾馳而去,迅速投入另一場關鍵戰鬥。[88]
瓦漢和其他拜占庭指揮官沒有拿出應對穆斯林騎兵的方法,也沒能有效利用自己的數量優勢。[89]拜占庭騎兵在戰鬥中從未發揮重要作用,大部分時間,他們被留作預備隊。[60]即使在第四天取得決定性突破時,拜占庭指揮官也沒有立即投入騎兵,這似乎表明他們缺乏決心,不過這也可能是內部矛盾導致軍隊指揮困難造成的。另外,拜占庭方面的阿拉伯輔助部隊只是臨時徵集而來,而穆斯林軍隊則有許多老兵。[90]
希拉克略最初的戰略是以快速的部署行軍將分散的穆斯林軍隊各個擊破,但指揮官們沒能做到。諷刺的是,哈立德在雅爾穆克的戰場上以戰術規模執行了希拉克略的戰略:迅速部署調動他的部隊,憑局部優勢擊敗總數占優的拜占庭軍隊。拜占庭的瓦漢則沒能發揮出他的數量優勢,這可能也是因為地形阻礙了大規模的軍隊部署,但他也從未嘗試以局部優勢來取得關鍵突破。[54]他在六天內五次進攻,但在主攻方向以外,其他部隊基本保持靜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哈立德在第六天的進攻計劃;他在決戰中集中了所有的騎兵投入一場機動作戰,以此大獲全勝。[88]
歷史學家George F. Nafziger在他的《Islam at war》一書中這樣描述雅爾穆克戰役:
“ | 儘管在今天雅爾穆克戰役鮮為人知,但實際上它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假如希拉克略的軍隊獲勝,世界局勢將會發生巨大的、難以預測的的變化。[7]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