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謝羅埃(Shērōē,或寫作Shīrūya,現代波斯語:شیرویه, )《舊唐書》稱施利,一般用他的皇家名稱為喀瓦德二世(中古波斯語:𐭪𐭥𐭠𐭲 Kawād; 現代波斯語:قباد Qobād或Qabād。《魏書》譯作「居和多」),在628年短暫地成為薩珊王朝的君主。他是590-628年在位的霍斯勞二世(庫薩和)的兒子,在政變中推翻了他父親。喀瓦德的統治被視為薩珊王朝歷史的轉折點,一些學者認為其統治在薩珊帝國的衰落中起著關鍵作用。[1]
謝羅埃(Shērōē)是薩珊王朝最後一位著名賢君霍斯勞二世和妃子瑪麗亞的兒子。謝羅埃長大後被父親監禁,以確保其寵妃希里(Shirin)的兒子馬爾達沙的繼承權。但在602-628年拜占庭-薩珊波斯戰爭的最後階段,波斯軍隊大敗,霍斯勞二世的名譽毀於一旦。627年,薩珊將軍拉赫扎德(Rhahzadh)被殺,國王常居住的城市達斯塔吉德被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洗劫一空,他繼續向附近的薩珊首都泰西封進軍。隨後,628年,謝羅埃被薩珊帝國的一些貴族釋放,這些貴族包括:
2月25日,謝羅埃與禁衛軍指揮官阿斯帕德·古什納斯普發動政變,控制了泰西封,監禁了霍斯勞二世,宣布自己為薩珊帝國的統治者,稱喀瓦德二世。登上大位後,他處決了他所有的兄弟,包括原繼承人馬爾達沙(Mardanshah)。[3]他的兄弟被認為都是「受過良好教育,英勇而俠義的人」,[3]他的謀殺行為使後來薩珊王朝找不到一位稱職的統治者,這一行為被描述為是瘋狂、魯莽的行為。[1]三天後,他命令貴族米赫爾·荷姆茲處決他的父親,隨後又命人將米赫爾殺害。[4]據記載,他的姐姐孛蘭和阿扎米杜赫特批評了他的野蠻行徑,使他萌生了一些悔意。[4]
喀瓦德的一系列行為使他的統治被視為是薩珊王朝歷史的轉折點,一些學者認為喀瓦德的統治在薩珊帝國的衰落中起著關鍵作用。[1]霍斯勞二世的被推翻和死亡最終導致了628-632年間混亂的內戰,貴族中最有權勢的成員獲得了充分的權力,開始建立自己的統治。波斯和帕提亞的貴族家庭之間恢復了敵對行為,使國家內部進一步分裂。[3]在伊朗貴族的同意下,喀瓦德與勝利的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簽訂合約,拜占庭人收復了所有被波斯占領的領土,波斯送回所有被俘的士兵,繳納一大筆戰爭賠償,歸還真十字架和其他於614年在耶路撒冷搶走的聖物。[5]
喀瓦德給予基督徒完全的宗教自由。[6]他還任命基督徒亞美尼亞貴族瓦拉茲提羅特斯二世為薩珊亞美尼亞的馬爾佐班(世襲的邊境地區長官);任命伊紹亞布二世為東方教會(聶斯托利派)的宗主教(塞琉西亞-泰西封大公牧首)。[7]
628年9月6日,喀瓦德二世死於瘟疫,這場瘟疫以他的名字命名,稱謝羅埃瘟疫。帝國的烏祖爾甘貴族擁立他八歲的兒子阿爾達希爾三世。但是新王實際上幾乎沒有權力,帝國由他的維齊爾馬赫阿德胡爾·古什納斯普控制,在阿爾達希爾三世成年前,由他掌握軍政大權。
《埃德薩編年史》的一段文字記載羅馬人安佐伊是喀瓦德二世的妻子和阿爾達希爾三世的母親。她可能是拜占庭帝國的基督教公主。[8]
以Siroe這一拉丁化的名字,喀瓦德二世的故事被義大利音樂家梅斯塔斯基奧創作為歌劇劇本《謝羅埃》[9],許多音樂家都曾為其配曲,包括帕斯克爾·里切利[10],約翰·阿道夫·哈塞[11],李奧納多·芬奇[12],安東尼奧·維瓦爾第[13]和亨德爾[14]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