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夫麗爾·菲德拉·道格拉斯·"金"·坎貝爾 PC CC OBC英語Order of British Columbia KCAvril Phaedra Douglas "Kim" Campbell,1947年3月10日),加拿大政治人物、外交官和律師,1993年6月25日到11月4日間擔任第19任加拿大總理,為該國首位和迄今唯一一位女性總理,北約國家中第一位女性國防部長[1],以及迄今唯一一位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出生的總理[2],並是任期第三短的總理[3]。她於同期擔任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魁,在此之前曾在總理馬爾羅尼內閣先後出任司法部長國防部長等職務,在晉身聯邦政壇前則曾以英屬哥倫比亞社會信用黨黨員身份出任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議會議員。

快速預覽 君主, 總督 ...
金·坎貝爾閣下
The Right Honourable
Avril Phaedra Douglas "Kim" Campbell

PC CC OBC英語Order of British Columbia KC
Thumb
2012年的坎貝爾
 加拿大第19任總理
任期
1993年6月25日—1993年11月4日
君主伊莉莎白二世
總督雷蒙·約翰·納蒂欣
副職莊社理
前任布賴恩·馬爾羅尼
繼任克里田
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魁
任期
1993年6月13日—1993年12月13日
前任布賴恩·馬爾羅尼
繼任莊社理
加拿大聯邦與省關係事務部長
任期
1993年6月25日—1993年11月4日
前任新成立職位
繼任Marcel Masse
加拿大國防部長
任期
1993年1月4日—1993年6月24日
總理布賴恩·馬爾羅尼
前任Marcel Masse
繼任Tom Siddon
加拿大退伍軍人事務部長
任期
1993年1月4日—1993年6月24日
總理布賴恩·馬爾羅尼
前任Gerald Merrithew
繼任Peter McCreath
加拿大司法部長兼檢察總長
任期
1990年2月23日—1993年1月3日
總理布賴恩·馬爾羅尼
前任Doug Lewis
繼任Pierre Blais
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
任期
1988年11月21日—1993年10月25日
前任Pat Carney
繼任費凱迪
選區溫哥華中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議會議員
任期
1986年9月24日—1988年11月21日
與Darlene Marzari同時在任
前任帕特·麥吉爾
加德·加多姆英語Garde Gardom
繼任Tom Perry
選區溫哥華灰角
個人資料
出生 (1947-03-10) 1947年3月10日77歲)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艾伯尼港
政黨進步保守黨(1988年–2003年)
英屬哥倫比亞社會信用黨(1983年–1988年)
無黨派協會(1980年–1986年)
配偶内森·迪溫斯基(1972年–1983年)
霍華德·艾迪(1986年–1993年)
賀西·菲爾德(民事結合關係)(1997年至今)
母校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專業律師
宗教信仰聖公會
簽名Thumb
關閉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早年生活

坎貝爾出生在英屬哥倫比亞省艾伯尼港,年幼時和家人搬到溫哥華[4],並曾於10歲時主持加拿大廣播公司電視的兒童節目[5]。她12歲時父母離異,兩姊妹由父親撫養,少年時期開始稱呼自己為「金」(Kim[4];該名稱有可能是來自演員金·露華[6]

坎貝爾在溫市威爾斯親王中學就讀,成為該校首位女性學生會主席[4]。1964年中學畢業後她到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1969年取得學士學位[4]。她於1970年負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主力研究蘇聯政府,並曾於1972年到訪蘇聯三個月,但其後放棄追求該博士學位[4]。她於1972年與内森·迪溫斯基(Nathan Divinsky)結婚並於翌年返回溫哥華,1975-81年間先後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和溫哥華社區學院擔任講師[4]

她於1980年到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進修,1983年從該校取得法學學士學位[4],其後到溫哥華的拉德納唐斯律師事務所(Ladner Downs)實習[5],於1984年獲得英屬哥倫比亞省執業律師資格,並繼續在拉德納唐斯工作至1985年[7]

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初進政壇

坎貝爾開始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進修的同時,丈夫迪溫斯基於1980年辭任溫哥華教育局學務委員並改為競逐溫哥華市議員[8][9]。她隨之代表無黨派協會參與教育局學務委員選舉以填補丈夫留下的空缺並告當選,為她政治生涯的起端[4][10]。她於1983年出任教育局主席,翌年則改任副主席[11]

她擔任學務委員期間主張緊縮財政,吸引了當時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執政黨社會信用黨(簡稱社信黨)的注意,並獲其羅致於1983年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議會選舉中代表該黨出戰溫哥華中選區[4]。雖然她這次落敗,但選後卻於1985年成為社信黨黨魁和時任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長貝內特(Bill Bennett)的政策顧問[4][11]

貝內特於1986年辭去省長和社信黨黨魁職位後,坎貝爾決定參與黨魁選舉[4]。她在競逐黨魁期間批評另一名候選人溫德心的風格大於實質,但政治魅力較豐厚的溫德心最終順利當選黨魁並繼任省長,而資歷尚淺的坎貝爾則只贏取14票,在12名候選人中敬陪末座[12]。在同於1986年舉行的省選中,坎貝爾改到溫哥華灰角選區出戰,最終成功贏取席次晉身省議會[4][11]。然而,在溫德心執政下,坎貝爾並未獲器重,只能充當後座議員的角色[13]

加拿大最高法院於1988年裁定該國原有禁止墮胎的法案違憲後,在社會議題上持保守傾向的溫德心表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不會透過全民保健計劃支付墮胎手續。坎貝爾就此公開批評溫德心的立場,為眾社信黨籍省議員中的第一人[12]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晉身國會

加拿大進步保守黨執政期間,加美兩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惹來時任加拿大自由黨黨魁特納等人猛烈批評。坎貝爾認為這些批評誤導公眾,因此已有意晉身聯邦政壇為自由貿易協議護航[14]。另一方面,代表進步保守黨的溫哥華中選區國會下議院議員帕特·卡尼(Pat Carney)宣佈無意在1988年聯邦大選中尋求連任。該黨遂羅致坎貝爾參選,以期她能抗衡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內反對自由貿易協議的呼聲[14]。坎貝爾先在無對手競爭的情況下贏取該黨的溫哥華中選區候選人提名[14],再於大選中順利贏取該席次晉身國會[4][11]。她於1989年獲委任為原住民事務及加拿大北部發展國務部長,再於1990年調任司法部長兼檢察總長,為首位出任該職的女性[4][11]

坎貝爾就任司法部長前不久發生了蒙特婁工程學院槍擊案;她遂於1990年5月在國會引入C-80號法案,旨在加強國內槍械管制[4]。該法案在二讀被否決,但她於1991年在國會引入從該法案修訂而成的C-17號法案,這次則獲國會通過[15]

最高法院於1988年就墮胎法案作出裁決後,時任司法部長劉易斯(Doug Lewis)於1989年秋季在國會引入C-43號法案,提出把墮胎刑事化,但若有醫生認為繼續懷胎會對母親的健康或性命構成威脅的話,則允許進行墮胎[16]。當時已為內閣成員的坎貝爾因遵從政黨紀律而支持法案,而她調任司法部長後亦為該法案護航[17][18]。法案於1990年5月在下議院三讀後以140票對131票的些微差距通過,但上議院於1991年1月就法案作表決時則得出43票對43票的平局,法案因此未獲通過[19][20]。坎貝爾其後表明執政黨將不會在該屆國會的餘下會期重提任何墮胎法案[21][22],而加拿大聯邦政府其後亦未提出規管墮胎程序。

坎貝爾於1992年就修改強姦法與婦女組織會面,並同意在草案中加入那些組織要求的條款以保障受害人權益[4][23]

她於1993年1月調任國防部長和退伍軍人事務部長[4],再創女性出任該兩職位的先河[11][24],並為北約成員國中首位女性國防部長[25]。坎貝爾任內捲入加拿大軍隊更替直升機的爭議:進步保守黨政府於1987年宣佈購入35部EH-101直升機以取代皇家加拿大海軍原有的CH-124海王直升機,再於1991年宣佈額外購入15部EH-101直升機以取代皇家加拿大空軍原有的CH-113拉布拉多直升機。在當時國內經濟不景以及冷戰結束後的新世界形態下,耗資巨額購買軍用直升機的舉動惹來外界批評;坎貝爾需在國會內辯護這項政策[4][26]。此外,加拿大空降團(Canadian Airborne Regiment)團員在索馬利亞執行維和任務期間虐殺平民的醜聞亦在坎貝爾任內曝光[27][28]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5 sources

黨魁及總理生涯

受到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經濟衰退和失業率高企、開徵貨勞稅以及修憲失敗等因素拖累[4],進步保守黨的民望低迷,馬爾羅尼遂於1993年2月宣佈辭任總理和進步保守黨黨魁,同年6月生效。坎貝爾則於同年3月宣佈角逐黨魁[26],並於同年6月13日舉行的黨魁選舉中在第二輪投票壓倒莊社理[29],成為該黨首位女性黨魁[30]。她於同月25日宣誓成為加拿大首位女總理[4][11][31],同時兼任聯邦與省關係事務部長[24]。為了展現黨員團結,坎貝爾任命莊社理為副總理和工業及科技部長[31]。她同時精簡內閣架構,閣員從34人減至24人(連她本人在內則為25人)並廢除所有國務部長職位[31][32]

加拿大蓋洛普公司於1993年7月末至8月初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51%受訪者認同坎貝爾的表現,支持度為30年來眾總理之最[33]。該公司另一項於同年9月進行的民調則顯示,37%受訪者認為坎貝爾是出任總理的最佳人選,高於自由黨黨魁讓·克雷蒂安的21%[34]。隨著進步保守黨政府任期將近屆滿,坎貝爾於1993年9月8日請示總督納蒂欣解散國會,並定於同年10月25日舉行聯邦大選[35]

受惠於坎貝爾的個人支持度,進步保守黨在競選初期一度在民調貼近自由黨,但後來則掉頭回落。安格斯列特於1993年10月初進行的民調顯示,進步保守黨的支持度為22%,落後於自由黨的37%,兩黨之間的差距更較9月時擴大[34]。早前困擾進步保守黨的因素尚未消除之餘,該黨在魁北克省加拿大西部的票源分別流往魁人政團加拿大改革黨[3]

為了挽回競選劣勢,進步保守黨決定播出一批負面電視廣告抨擊克雷蒂安。其中一個廣告以克雷蒂安長期癱瘓的左臉為焦點,被外界視為是對克雷蒂安進行人身攻擊。該廣告廣受批評,播放不足兩日後便被抽起,坎貝爾亦隨即向克雷蒂安致歉[36],又表示自己對該廣告的製作並不知情[37]。蓋洛普和安格斯列特於選前三天發表的民調顯示,進步保守黨的支持度為16-18%,遠遠落後於自由黨的43-44%[38]

在連串因素影響下,進步保守黨在這次大選空前慘敗,執政地位敗予自由黨之餘席次數目更從選前的154席大幅減至僅2席[39],並在國會內失掉正式政黨地位[40][41]。坎貝爾亦在自己的溫哥華中選區敗於自由黨候選人費凱迪,無緣重返國會[3][4][39]。坎貝爾於1993年12月辭任進步保守黨黨魁,由莊社理接任[42]。坎貝爾的總理任期最終只得132日[30],為加拿大史上第三短[3][39]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4 sources

離開政界

坎貝爾卸任總理後,於1994年成為哈佛大學約翰·F·甘迺迪政府學院院士[43]。她於1996年獲自由黨政府任命為加拿大駐洛杉磯總領事,到2000年任滿為止[3][4][25],後於2001年成為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領導中心(Centre for Public Leadership)的創始院士之一,並在該院校任教三年[43]

她於1999年至2003年間擔任女性世界領袖協會英語Council of Women World Leaders主席;該組織是由曾經擔任總統或總理的女性組成[25][43]。2003年至2005年間她則出任世界婦女論壇(International Women's Forum)主席[43]。她是世界民主運動英語World Movement for Democracy組織指導委員會主席,也是倫敦國王學院國際激進化及政治暴力研究中心英語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Radicalisation and Political Violence的委員之一[43]

坎貝爾為馬德里俱樂部英語Club of Madrid的創始成員之一;該組織是由卸任總統和總理組成,目的是加強世界民主和推廣民主價值。她曾先後擔任該組織的署理主席(2002年)、副主席(2003-04年)、秘書長(2004-06年)和董事(2007-11年)[43]

她於2014年成為亞伯達大學彼得·羅歇領導學院(Peter Lougheed Leadership College)的創始院長[25][44]

favicon
2 sources

個人生活

坎貝爾於1967年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修讀期間結識了該校數學系教授内森·迪溫斯基(Nathan Divinsky[45],兩人於1972年結婚[4][9]。迪溫斯基從1974年起擔任溫哥華教育局學務委員,1980年離任並改為競逐溫哥華市議員[8][9],當選後出任市議員至1982年為止[46]。兩人於1983年離婚[4][9]

她於1986年與律師霍華德·艾迪(Howard Eddy)結婚,1993年離婚[4][47]。她於1996年末到洛杉磯出任加拿大總領事後不久結識了來自蒙特婁的演員、劇作家和鋼琴演奏家賀西·菲爾德(Hershey Felder[48];兩人為民事結合關係[47]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榮譽

Thumb
坎貝爾的紋章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3 sources

殊勳

ThumbThumb
ThumbThumbThumb

綬帶 勳章 注釋
Thumb 加拿大同伴勳章(C.C.)
  • 2008年4月10日頒發
  • 2010年9月3日敘任[49]
Thumb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勳章(O.B.C.)
Thumb 加拿大聯邦成立125週年紀念勳章
Thumb 伊莉莎白二世金禧獎章(加拿大)
Thumb 伊莉莎白二世鑽禧獎章(加拿大)
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名譽學位

更多資訊 地區, 日期 ...
地區 日期 院校 學位
 安大略省 1992年 上加拿大法學會 法學博士(LL.D)[53]
 安大略省 1998年6月13日 布羅克大學 法學博士(LL.D)[54]
 麻薩諸塞州 1999年6月19日 東北大學 公共服務博士(DPS)[55]
 英屬哥倫比亞省 2000年11月23日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法學博士(LL.D)[56]
 麻薩諸塞州 2004年 曼荷蓮學院 法學博士(LL.D)[57]
 賓夕法尼亞州 2005年 徹含慕學院英語Chatham University 法學博士(LL.D)
 亞利桑那州 2005年12月15日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人文學博士(DHL)[58]
 亞伯達省 2010年 亞伯達大學 法學博士(LL.D)[43]
 安大略省 2011年 特倫特大學 法學博士(LL.D)[59]
 英屬哥倫比亞省 2014年6月11日 西門菲莎大學 法學博士(LL.D)[60]
 新斯科細亞省 2018年5月13日 阿卡迪亞大學 民法博士(DCL)[61]
關閉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9 sources

著作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