諏訪湖
日本长野县湖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长野县湖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生代第三紀結束時,地殼在中央高地隆起活動和糸魚川靜岡構造線的斷層運動影響下發生張裂,由此形成的構造湖(斷層湖)便是諏訪湖[7][8]。位於糸魚川靜岡構造線和中央構造線交匯點附近的諏訪湖幾乎被斷層群包圍,湖泊西南方位是諏訪湖南岸斷層群,東北方位則有諏訪斷層群[9]。有觀點認為諏訪湖湖水以前流向的是湖泊東面的釜無川方向,但八岳火山群的爆發阻塞了這條路線,湖水此後才改為向南流出[10]。由於來自流入河流土砂的堆積和護岸工程等因素,湖泊面積正逐漸縮小[11][12]。
該湖湖水停留時間從3日到120日不等(平均40日左右),變動非常大[14],流入水量(流域降水量)和流入河流水質變化對湖水水質的影響很強[15]。因此,歷史上流域附近人類活動的變化會使湖水水質產生很大改變。
以前的諏訪湖水質非常好,江戶時代該湖曾放養來自琵琶湖和河口湖的蜆,也有人在此從事漁業活動[16]:58。但在二戰後日本高度經濟成長期,該湖在農田化學肥料的營養鹽[15]和生活污水的影響下出現了富營養化,最終變成了富營養湖[17]。該湖環境曾在20世紀70至80年代出現顯著惡化,當時搖蚊[18]和導致水華的微囊藻[19]在此湖大規模爆發,湖面變成綠色,漂浮著泡沫和惡臭[3]:11。水質惡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該湖雖有30多條流入河流,但流出河流只有1條,再加上其流域面積廣,各條流入河流的污染物質便很容易積留在此[20]。當地政府後來進行了流域下水道開發項目,該項目於1979年部分投入使用,1993年擴展到了所有市町村[21]。諏訪湖水質在這類項目和市民自發的水質改善活動[22]:40下得到了大幅改善[23],但仍沒有恢復到昭和初期的狀態[3]:10。
上述項目建造的淨化設施並沒有立刻顯示出顯著效果,但水質在其後漸漸獲得了淨化[24]。沒有水華的夏季於1997年左右逐漸開始出現,曾多次在該湖大爆發的搖蚊也大量減少,人們開始感受到水質淨化帶來的影響[25]。伴隨著水質淨化,湖中的生物群系也發生了變化[26],構成生態塔底層的浮游植物減少影響到了食物鏈上層,有報告稱這引起了湖中水草和大型水蚤的增加[27],也有報告指出西太公魚的減少可能和水質淨化之間存在因果關係[19]。此外,水質淨化使湖水透明度上升,名叫丘角菱的水草在湖泊沿岸出現了繁茂生長。但丘角菱下方會形成缺氧水域,阻礙水體自由流動,因此相關部門曾專門開展消滅丘角菱的活動[28]。
諏訪湖湖面過去每年都會覆蓋上厚厚的冰層,二戰前還在冰上進行過坦克駕駛和飛機起降訓練[29]。冰面上有時會進行冰釣西太公魚[30]和滑冰[31]等活動,但近年來湖面全面結冰的頻率有所下降[32]。此外,由於冰面在逐漸變薄,在其上滑冰時存在一定危險。除了冰釣外,前來的釣魚客中也有選擇在岸上或船上垂釣西太公魚的[33][34][35]。
20世紀40年代左右,即使冰凍得再厲害,諏訪湖東側的7個湖底源泉上方也不會結冰[36]:7,這7個可以從湖面冰窟中看到的源泉便稱為「七釜」(七ツ釜)。位於諏訪湖東岸的諏訪湖間歇泉中心、湖畔公園足湯和上諏訪溫泉等都從七釜源泉引水[37][38]。
冬季諏訪湖全面結冰後,湖面冰層若達到一定厚度便會隨晝夜溫差膨脹和收縮。由於氣溫上升,這個過程在白天會緩和下來,但到了氣溫下降的夜間,如果湖面面積不足以支持冰層的膨脹,冰面便會出現裂縫和上升,同時發出較大響聲。參見冰壓脊。[36][44]
這種自然現象稱為「御神渡」(御神渡り)。在御神渡出現年份的冬季,八劍神社的神官會在諏訪湖畔舉行御渡神事(御渡り神事),該神事被指定為無形民俗文化財產[45]。在御渡神事的拜觀式中,神官會對照御渡帳(御渡帳)等查看冰面裂縫情況,從而對該年氣象和農作物豐收與否進行占卜,以及對世態做出預測。此後依照古式還會進行向神前奉交「御渡注進狀」的注進式,結果按慣例會報告給日本宮內廳和氣象廳。此外,在因天氣原因沒有觀測到御神渡的年份也會進行注進式,這種沒有觀測到的狀態稱為「明海」(明けの海)[46]。[44][47]
根據平安末期編纂的和歌集《山家集》中的記載[49],以及室町時代諏訪神社在1397年提交給幕府報告的副本《御渡注進狀扣》中的字句,御神渡的稱呼早在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左右便已經存在了。[44]
1443年至1681年的御神渡記錄在《當社神幸記》(当社神幸記)內[50],1682年至1871年的則位於《御渡帳》[44]。截至2016年[update],御神渡的記錄仍在每年持續著[51]。雖然有部分年份缺失,但作為持續了約六個世紀的氣象記錄,御神渡記錄仍然可稱為世界範圍內寶貴的資料[44][51]。儘管如此,該記錄還是因數據質量參差不齊受到了批評,有研究表明該記錄中部分年代對御神渡的觀測記錄可能只是聽到了冰破裂的聲音,沒有實際確認冰層是否出現隆起[52]。
2006年1月10日觀測到了2004年以來2年未出現的御神渡,隨後拜觀式於1月13日舉行。這一年的觀測日是史上第二早的觀測日,僅次於同於1月9日舉行拜觀式的1904年和1927年。當年共觀測到3條御神渡,最高的隆起處達到了60厘米,冰層較厚處厚約20厘米。[53]
在這次御神渡出現之前,2005年12月諏訪湖便已結冰,進入2006年1月後湖泊周邊更是一直持續-10℃左右的嚴寒,這可能這是此次御神渡提早出現的原因。[54]
昭和:1926-1931年 1933-1936年 1938-1948年 1950-1952年 1954-1957年 1959年 1961年 1963年 1965-1968年 1970年 1974-1978年 1980-1986年[36]:25[16]:50
上諏訪溫泉的間歇泉位於諏訪湖畔片倉館附近溫泉街的一角。[37]
1990年,當地建成了面向間歇泉的諏訪湖間歇泉中心(諏訪湖間欠泉センター)[56][16]:65,中心內設置了解說牌便於講解,一般遊客也可以在此觀賞間歇泉噴發之景。中心旁邊的公園內設有免費開放的溫泉足湯設施,平時可以看見等待間歇泉噴發或散步休息的人使用[38]。1983年挖掘噴泉時,該間歇泉曾經噴出過高達50米的水柱,但此後便逐漸減弱,最終完全停止自然噴發。現在的噴發是用空氣壓縮機將壓縮空氣送入間歇泉後人工製造的。[37]
除了上文提到的上諏訪溫泉外,諏訪湖的周圍還散布著下諏訪溫泉[57]、諏訪大社[58]等有名景點。每年8月,諏訪湖都會舉行以4萬發射數聞名的諏訪湖祭湖上花火大會,眾多遊客屆時會前來參加這場日本為數不多的大規模焰火晚會[59]。此外,諏訪湖9月還會舉辦日本全國新作花火競技大會[42]。湖畔許多地方改造成了公園[22],遊客可以乘遊覽船前往湖中,包括諏訪湖園發出的天鵝形遊覽船[60],以及諏訪湖觀光汽船發出的龜形「龍宮丸」(竜宮丸)號和天鵝形「Swan」(すわん)號,其中龍宮丸號全日本只有兩艘[61]。除了遊船外,日本水陸觀光還利用水陸兩用巴士開展湖上觀光,以及和湖周邊的岸上觀光組合而成的兩棲觀光(ダックツアー)[62]。岡谷湖畔公園等部分公園內還設置了湖上噴泉[63][64]。
湖泊東側有一座名為初島的人工島,該島是1954年作為煙火發射台建造的[65][66]。近年冬天島上開始布置彩燈[67],還進行了亮化工程[68]。初島上建有初島神社,會舉行里曳御柱祭[69]。
以下是位於諏訪湖畔的部分觀光景點[70]:
1918年的一次調查報告湖中存在21種魚類[26]:
其中雷氏七鰓鰻、ハゲギギ、日本䱀、似鯉和川鯥5種魚的存活狀態在20世紀60年代前失去確認。鈍頭杜父魚、遠東紅點鮭和琵琶湖鰍在1980年的報告裡沒有出現。[26]
諏訪湖的16種遷入魚種如上所示。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又發現了藍鰓太陽魚(Lepomis macrochirus )和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 )的生存跡象。其中大口黑鱸在70年代曾有過報告[72],但此後約20年內都沒有再次找到。[26]
並不是所有遷入魚都在湖中定居成功。受天龍川水利工程建設的影響,許多兩棲洄游(降海繁殖類)魚種因難以降河和溯河而沒能定居。不適應當地生存繁殖環境的虹鱒和鱧沒有定居下來,1970年後便沒有捕獲它們的記錄了。[73][74]
2000年後數量增多的魚種包括大口黑鱸、藍鰓太陽魚和浮鮴。[26]
沼蝦(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條紋長臂蝦(Palaemon paucidens )等。[75]
諏訪湖漁業權屬於諏訪湖漁業協同組合(諏訪湖漁業協同組合)[76],該組織除捕魚外也進行包括鯉魚、鯽魚和蝦在內的放養工作[77][78]。20世紀60年代時漁業主要以條紋長臂蝦、沼蝦等蝦類以及貝類(主要是來自琵琶湖的一種蜆)、鯽魚、鯉魚和西太公魚為中心[79]。上文中提到的丘角菱消滅活動一直持續到1970年左右,該活動疏浚了湖泊沿岸[28],加上護岸工程的影響,70年代的貝類和鯽魚捕獲量大幅減少,鯉魚的捕獲量出現上升[26]。
西太公魚在諏訪湖的漁業中很有名,自從1915年從霞浦遷入後,這種魚便成為了諏訪湖漁業的中心[80]。該魚捕獲量高峰出現於1976年[26],為425噸,2005年時捕獲量則減少到了42.3噸。捕獲量的下降不僅使冬季觀光的釣魚客減少[81],還影響到了以西太公魚為商品的河魚店[82],這種快速下降在2000年以後便有出現[83]。下降的理由眾說紛紜,包括被大口黑鱸和藍鰓太陽魚等食魚的外來魚捕食[83],被食魚鳥類普通秋沙鴨捕食[84],以及水質淨化導致的生物群系變化[19]等等。漁業總體捕獲量(生產額)也出現了減少[83],其背景方面則有消費者購買淡水魚的意欲下降[85],漁民捕魚意願隨著魚價下降而減退,漁民群體高齡化等多種分析[26]。
諏訪湖漁協每年對西太公魚採卵數量曾達40億粒,部分運向日本全國100多處湖沼[86],剩下的在諏訪湖放養[87]。
採卵從2月下旬開始,一直持續到5月末[87][88]。相關人員會在流入諏訪湖的8條河流處捕獲為產卵而上溯的魚,並取出它們的卵和精子進行人工授精[89]。
2012年採卵共取得22.2億粒,比上一年減少了1.3億粒。其中11.6億粒運向了縣內外的湖沼,剩下的則在諏訪湖增殖放流。採卵數的減少此時已經持續了7-8年,這和近年湖底缺氧狀態給魚成長造成的不利影響有關。此外,2012年3-4月時氣溫較往年偏低,溯河的集中期變為4月下旬,相當於推遲了1個月,這也是當年採卵數減少的原因之一[89]。[88]
在日本戰國時代,甲斐國的武田氏和信濃國的諏訪氏原是同盟關係,但天文11年(1542年)時武田晴信(信玄)對諏訪發動了進攻,諏訪氏隨之滅亡[90][91],諏訪地方也成為了武田的領國。信玄於元龜4年(1573年)4月12日在信濃國伊那郡駒場(今長野縣下伊那郡阿智村駒場)去世(也有說法稱死亡地是浪合或根羽)[92],遺體在駒場或甲斐圓光院火葬。其繼任者勝賴後於天正4年(1576年)在甲斐惠林寺為他舉辦了正式葬禮[93]。
另一方面,根據《甲陽軍鑒》的說法,信玄在臨死之際曾說出「我的死要在三年內保密。之後請把我的遺骸套上盔甲,沉入諏訪湖底」的遺言[94]。因此,很久以前便出現了諏訪湖裡有信玄水中墓的傳說。《甲陽軍鑒》中還記載了他讓勝賴擔任其子信勝的陣代的遺命[94],除將遺體沉入諏訪湖這一點外都有文書發現相印證。
1986年,日本國土地理院用聲納進行湖底地形調查時,在湖底的一側發現了25米左右的菱形「物體」。此後數十年內,信州大學、讀賣新聞、日本電視台等多個組織一直在調查這是否就是信玄的水中墓。曾有報道稱用電磁波探測器確認其是類似墓碑的物體,但最終得出的結論表示該菱形實際上只是湖底低洼地的影子。然而由於菱形形狀清晰得不像自然產物,加上在湖底深泥的情況下難以用目視的方法進行實地調查,現在仍有支持水中墓一說的聲音[95]。[16]:53-55
諏訪湖是新海誠所監督、製作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君の名は。)中「糸守湖」的原型[96]。
此外,岡本倫的漫畫作品《極黑的布倫希爾德》(極黒のブリュンヒルデ)分別在改編動畫第5、6集和10、11集中出現了以諏訪市湖畔公園和立石公園為舞台的場景,諏訪湖也有進入鏡頭[97][98]。
諏訪湖是江戶時代的名勝之一,江戶後期的浮世繪師葛飾北齋在天保元年(1830年)至天保6年(1834年)刊行的連作《富岳三十六景》中描繪了從諏訪湖遠眺富士山的場景。類似的場景在其同於天保年間刊行的《景勝奇覽》中也有出現。[100]
另一位浮世繪師歌川廣重也描畫了從諏訪湖看到的富士山,這些作品在1837年至1838年的《諸國名所》[101],嘉永5年(1852年)的《不二三十六景》中《信濃諏訪湖》[102],安政5年(1858年)的《富士三十六景》[103],安政6年(1859年)的《富士見百圖》[102],以及嘉永至安政年間的《善光寺みやげ 諏訪湖真景》中都有出現。
《休日》 Dragon Ash[10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