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銀行
蒙古国中央银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古銀行(英語:Bank of Mongolia,簡稱BoM),成立於1991年,是蒙古國之中央銀行。其在管理上獨立於蒙古政府,擁有相當的自主管理權,但在行政上仍需接受國家大呼拉爾(即議會)的監督。[6]
歷史
1924年6月2日,蒙古和蘇聯共同出資,在阿勒坦布拉格建立了蒙古貿易與工業銀行(Trade and Industry Bank of Mongolia),又稱蒙古銀行(Bank of Mongolia),當時銀行總資本為260,000蒙刀(「刀」是當時蒙古的貨幣,又名「yanchaan」),共有22名員工,其中18人為蘇聯專家,4人是蒙古人。當時銀行同時使用「蒙古貿易與工業銀行」、「蒙古銀行」這兩個名稱,但在官方正式文件和記錄中使用的是「蒙古銀行」[7]。
銀行成立初期,蒙古仍然沒有國家貨幣,所以在開頭的18個月裡,銀行的財政政策、貨幣信貸政策都無法實施,而外幣卻在市面流通使用。於是在1925年2月22日,根據大呼拉爾的決議,蒙古人民共和國政府公布了進行貨幣改革的決定,按照該決定,蒙古銀行發行一種新的國家貨幣圖格里克,以貴金屬和外國穩定貨幣(占25%)、適銷商品(占75%)作為保證[7]。
1954年,銀行工作人員中的蒙古人構成已上升至98%(1924年成立初期為18%)。在此基礎上,蘇聯向蒙古人民共和國轉讓了自己在該銀行的股本和股票。此後,蒙古銀行改名為蒙古國家銀行(State Bank of Mongolia),但在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官方文件中仍然稱蒙古銀行[7]。
1991年,蒙古建立了全新的兩級銀行體系。蒙古銀行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和貢獻,維持穩定幣值的貨幣政策,並在不穩定的過渡期內降低通貨膨脹率[7]。
目標與職能
蒙古銀行最主要的目標是確保國家貨幣圖格里克的穩定性,促進國民經濟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維護資金、金融市場和銀行體系的穩定。[8]
蒙古銀行為了實現其目標,其主要職能為[8]:
組織結構
蒙古銀行截止2012年共有雇員434名[5]:p47,全行最高決策機構為董事會(英語:Board of Directors)[3]。董事會由行長、第一副行長、副行長、9名董事及2名無投票權的顧問成員組成[9]。
貨幣政策 委員會 | 董事會 | 金融穩定 委員會 | |||||||||||||||||||||||||||||||
行長 | |||||||||||||||||||||||||||||||||
副行長 | 其他常設部門 見下列表 | 第一副行長 | |||||||||||||||||||||||||||||||
行長為董事會之當然主席,由蒙古國總統根據國家大呼拉爾之提議任命[10]。行內在行長之下常設的部門有[11][5]:p5:
歷任行長
- V.I.Комаr(1924年-1931年)
- D.I.Mikilman(1924年-1931年)
- N.I.Doichman(1924年-1931年)
- S.Dovchin(1931年-1939年)
- 尤睦佳·澤登巴爾(1939年-1940年)
- T.Baldan(1940年-1955年)
- G.Baljid(1955年-1960年)
- L.Lkhamsuren(1960年-1965年)
- P.Tumur(1965年-1975年)
- D.Danzan(1975年-1981年)
- G.Khuderchuluun(1981年-1991年)
- N.Jargalsaikhan(1991年-1992年)
- 德木其格扎布·莫洛姆扎木茨(1992年-1996年)
- 吉格吉德·烏嫩巴特(1996年-2000年)
- 奧其爾巴特·楚龍巴特(2000年-2006年)
- 阿拉格·巴特蘇赫(2006年-2009年)
- 勒哈納蘇倫·普日布道爾吉(2009年-2012年)
- 奈丹蘇倫·卓勒扎爾格勒(2012年-2016年)
- 納德米德·巴亞爾特賽汗(2016年-)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