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蛙科牛蛙属两栖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洲牛蛙(學名:Lithobates catesbeianus)是一種水生青蛙,是蛙屬的一種[2]。是現存北美的最大的蛙之一。也在多個地方成為入侵物種,如2011年5月台灣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宣稱為增加生態資源,在縣境兩處號稱生態池的地方放流總共七百斤的美國牛蛙,造成當地不可逆的生態浩刧[3],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也已將美國牛蛙給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其拉丁語原學名Rana catesbeiana Shaw中,「rana」意為「青蛙」,而「catesbeiana」則是爲了紀念發現這種蛙的英國博物學家馬克·蓋茨比(Mark Catesby)。[4] 、原產於美國東部數州,後被引進西部各州和其他國家。其他一些大型蛙類亦稱牛蛙,如非洲的非洲牛箱頭蛙和印度的虎紋蛙以及南美的細趾蟾科物種。
牛蛙叫聲宏亮如牛,因而得名[5]。
牛蛙體綠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黃色,四肢有黑色條紋。
牛蛙體長約20公分,後肢長達25公分。成體大者體重超過500克,是蛙類中較大的一種。常生活於靜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產於水中。蝌蚪呈綠褐色帶有深色斑點。蝌蚪階段持續1~3年,決定於氣候條件。許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實驗材料。
鼓膜巨大,雄蛙更有聲囊。在所有兩棲動物當中,美洲牛蛙的叫聲非常響亮,很遠也能聽得到,而且會使其他的動物誤以為美洲牛蛙要比實際大的多。雄性在交配期間發出的聲音,更往往能傳到幾公里之外。
美洲牛蛙是相當兇猛的動物,在台灣有「蛙界暴龍」之稱,以無脊椎動物、小魚和其他的小蛙為食,有時也會吃水鳥的幼雛;體型較大的牛蛙甚至會捕食蛇、鼠、龜等。
美洲牛蛙主要生存於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洛磯山脈東邊。美洲牛蛙雖原産於北美,但也被引進歐洲部份地區,分佈於北義大利、法國的阿基坦地區,另外還分佈於西班牙及荷蘭等地,少量分佈於義大利沿海。[4]
日本於1918年由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渡瀬莊三郎引進,同期引進克氏原螯蝦作為牛蛙的餌料。在中國大陸及台灣,作為一種入侵物種,亦有廣泛分布。台灣於1924年與海蟾蜍一起引進,但海蟾蜍並未在台灣建立族群,牛蛙卻成功的適應了下來。中國大陸則在1959年從古巴引進,目前中國大陸的養殖牛蛙大多為該批古巴牛蛙的後代。
牛蛙可以食用。美國有農場專門飼養牛蛙以供食用,一對蛙掌重達400克,在餐桌上頗具份量。在中國大陸,牛蛙經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布為1996年首批准許推廣養殖的水產新品種。水煮牛蛙在中國大陸很流行。
除了食用之外,美洲牛蛙也偶爾被當作為寵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