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紅梅花雀(學名:Amandava amandava)是梅花雀科紅梅花雀屬的一種。牠分布於熱帶 亞洲 的開闊田野和草原,因雄鳥繁殖季節的鮮豔羽毛而受歡迎,常被飼養為籠鳥。牠們在印度次大陸的季風季節繁殖。種名 amandava 和俗名 avadavat 源自印度 古吉拉特邦 的 艾哈邁達巴德 市,這些鳥曾從該地出口到寵物貿易市場。[2][3]
紅梅花雀首次由瑞典博物學家 卡爾·林奈 在1758年的《自然系統自然系統》第十版 中根據 二名法 描述,命名為 Frigilla amandava。[4] 林奈的描述基於英國博物學家 伊萊亞薩·阿爾賓 在1738年所描述和繪製的「Amaduvads Cock and Hen」。[5] 林奈指定其 模式產地 為東印度,但在1921年由 E.C.斯圖亞特·貝克 將其範圍限制在 加爾各答。[6][7] 現今,該物種被歸類於由英國動物學家 愛德華·布萊思 在1836年引入的屬 紅梅花雀屬(Amandava) 中。[8][9]
紅梅花雀曾被讓·德拉庫爾歸類於梅花雀屬(Estrilda) 屬。這一分類曾被沿用一段時間,但形態學、[10] 行為學、生化[11] 和DNA研究如今支持將牠們分離到紅梅花雀屬。[12][13][14]
這種小型雀鳥易於辨認,牠們有圓形的黑色尾巴和季節性變紅的喙。尾上覆羽呈紅色,繁殖期的雄鳥上半身大部分為紅色,除了黑色的眼線、下腹部和翅膀。紅色的身體和翅膀上有白色斑點。非繁殖期的雄鳥顏色較暗淡,但仍保有紅色尾上覆羽,雌鳥則顏色更為暗淡,羽毛上的白色斑點較少。[17][18]
紅梅花雀的平均體重約為9.2克。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濕潤疏灌叢、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耕地、濕地、種植園和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乾草原。[1]
紅梅花雀主要棲息於平坦的平原,通常在有高草或作物的地方,經常靠近水源。[17] 該物種有四個已命名的亞種。指名亞種被稱為 amandava,分布於孟加拉國、印度、尼泊爾 和 巴基斯坦;緬甸型亞種被稱為 flavidiventris,分布於部分 中國、印尼、泰國 和 越南;[6] 更往東的爪哇地區族群被稱為 punicea,在柬埔寨稱為 decouxi。[19][20][7][21]
引入的族群存在於全球多個地區,包括:西班牙南部、[22] 汶萊、斐濟、[23] 埃及、[24] 馬來西亞、美國、巴林、瓜德羅普、伊朗、義大利、留尼旺、馬來西亞、墨西哥、多明尼加共和國、馬提尼克、葡萄牙、日本、波多黎各、新加坡 和夏威夷。[25][26][27]
這種梅花雀通常以小群體出現,[28] 牠們飛行時翅膀快速拍動,並會降落在難以觀察的草叢中。繁殖季節時,成對的鳥會保持在一起。[29] 牠們發出一種獨特的低音單音叫聲 pseep,經常在飛行時發出。牠們的鳴唱由一系列低音組成。[30] 同一群的鳥會互相梳理羽毛,牠們會豎起頭部的羽毛以示邀請。[31] 牠們主要以草的種子為食,但當白蟻等昆蟲可得時也會食用。[32]
牠們築造一個由草葉構成的球狀巢穴。每窩通常產五到六枚白色的卵。[33]
牠們的喙在五月開始變紅,並於十一月和十二月變得更深色。到了四月,喙會迅速轉黑,這樣的循環持續進行。[34] 這些季節性循環與日照長度的季節變化有關。[35]
已知有兩種外寄生的鳥蝨(Ischnocera 的 Brueelia amandavae 和 鈍角總科 的 Myrsidea amandava)寄生在牠們身上,[36] 而日本圈養的鳥類中曾分離出一種 副粘液病毒科 的病毒。[37][38]
雖然目前紅梅花雀的保護狀況為「無危」(LC),但牠們在至少東南亞部分地區變得越來越稀少。在泰國,牠們被描述為不常見到稀有的留鳥。[39] 在柬埔寨,紅梅花雀於1920年代已被「成千上萬地」出口到越南,1960年代初期被描述為「不常見且不規律」,而如今牠們的數量被認為較低且令人關切,但2012年仍在 放生 貿易中發現大量個體。[4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